城遗产旅游地集体记忆对游客体验的影响以老城南地区为例【字数:17875】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研究综述2
(一)集体记忆2
(二)游客体验2
二、研究设计3
(一)研究对象3
(二)研究方法3
(三)样本选取与整理3
三、研究分析4
(一)开放式编码4
(二)主轴式编码5
(三)选择式编码5
四、作用机理阐释6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7
(一)研究结论7
(二)讨论7
致谢8
参考文献8
附录 完整开放式编码10
图1 城市遗产旅游地集体记忆对游客体验影响机理模型6
表1 开放性编码示例4
表2 主范畴与对应范畴5
表3 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5
城市遗产旅游地集体记忆对游客体验的影响
——以南京老城南地区为例
引言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原有城市街巷空间和场所的原有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活气息开始变化,城市文化记忆逐渐缺失,城市街巷空间的趋同化困境开始出现;城市的商业化发展化使城市遗产保护面临困难和问题,城市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城市底蕴和文化内涵,因此,重视城市遗产旅游地的集体记忆研究对保护城市遗产旅游地的历史、延续城市遗产旅游地的文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化特色、提升城市遗产旅游地的游客体验和塑造旅游者对城市遗产旅游地的文化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1]城市遗产旅游地是游客集体记忆的场所载体,代表着集体记忆所附着的地理位置和物质形式,而集体记忆是旅游主体对城市遗产旅游地的感知认知情况,从研究城市遗产旅游地的集体记忆角度入手,有利于从根本上对游客体验的影响机理进行具体的解构。[2]集体记忆是认知主体对城市遗产旅游地进行认知后的反应,因此,从集体记忆的视角对游客的体验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城市遗产旅游地集体记忆具体由哪些要素构成?城市遗产旅游地的集体记忆对游客体验产生影响的内在过程如何开展?基于此研究目的,本文以南京老城南地区为研究地点,以网络游记为研究基础,采用扎根理论旨在深入探讨城市遗产旅游地的集体记忆对游客体验的影响机理,由此拓展关于集体记忆的理论研究,加深对游客体验的宏观层面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升游客在城市遗产旅游地的体验。
一、 研究综述
(一)集体记忆
1920年,法国社会历史学家哈布瓦赫最初定义了集体记忆的概念,[3]将其研究从心理学拓展到社会文化的层面。Halbwachs提出集体记忆是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共享往事的进程和结果,它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层面,共同性是集体记忆的最鲜明特点。[4]罗西等认为,城市是存储集体记忆的场所载体,集体记忆中包含了城市记忆。[5]汪芳等认为城市主体与城市客体在时间的交互作用下形成城市的记忆。[6]莱格认为集体记忆在城市空间框架所包含的街道和建筑等具体地段开展。[7] 玛丽亚姆等指出集体记忆对长期良性地保护文化历史名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集体记忆是在特定的空间场所中集体产生的对往事的记忆,反映了社会群体对不同时间点的有形物质环境和无形精神文化的共同记忆。[8]认知主体通过对城市遗产旅游地的感知,集体记忆会被唤起,会影响游客体验,进而会影响认知主体对目的地的地方认同和地方依恋;若是忽视或遗忘目的地的集体记忆,历史文化区很可能会失去其蕴含的可持续的吸引力。
集体记忆是由客观环境存在与人的主观想法和认识在时空中互动的动态过程,[9]它与人这一认知主体和时空等客体有着密切的关系。诸多学者对集体记忆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包括以下方面:集体记忆的主体是个人;集体记忆的客体是指集体记忆所依附的载体和要素,包括城市、街道、博物馆等有形物质环境载体,庆典、仪式、表演等无形精神文化载体;集体记忆的作用过程指的是客体对记忆进行激发、建构或强化,或是记忆被隐藏、遗忘的过程及机制。[10]近年来国内学者愈发关注集体记忆在旅游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主体主要聚焦于与集体记忆客体有关的有形物质环境载体和无形精神文化载体,包含各种仪式活动和历史街区等[1114]。
游客体验
国内旅游体验的概念是由谢彦君最先提出的,他认为旅游体验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和思维活动从所处旅游环境与过程经历中所获得的对旅游需要的满足程度。[1516]邹统钎认为旅游体验是游客在旅游目的地亲身参与旅游过程中形成的直观感受。[17]谢彦君认为旅游体验是在旅游者离开惯常生活环境进入旅游环境,在行程中的不同时刻或不同的舞台场景中旁观或参与这些表演的过程形成的。[18]樊友猛等认为旅游体验是具身的,建立在具体的身体感知之上,进而才能获得情感体验。[19]除了对旅游体验概念的界定,学者们关于旅游体验的维度的探讨持有各自的观点。PineⅡ和Gilmore把旅游体验细化为分娱乐、教育、逃避与审美体验4种。[20]邹统钎等学者从旅游体验本质的角度进一步将其区分为娱乐、教育、逃避、美感和移情5种类型。[17]窦清通过探讨旅游体验的本质性内涵,据此将旅游体验进一步细分为情感体验、文化体验、生存体验、民族风情体验、学习体验、生活体验、自然体验、梦想实现体验和娱乐体验等9种类型[21]。孙根年以游客的亲身感知体验出发 ,具体探讨了视觉体验、听觉体验、嗅觉体验、味觉体验、触觉体验 5种感官体验的基本途径和获取方法,并试图从感知性、理解性和参与性这“三性”方面为游客提供高满意度高质量的旅游体验。[22]
在旅游研究领域中,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因素、影响效应[2324]等进行分析,但已有相关旅游体验理论研究多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忽略了对共性和规律性的总结和归纳;同时,很少探讨旅游者和旅游地联结的过程及途径的本质,也未深入剖析旅游地游客体验的影响机理。
二、 研究设计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lygl/563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