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原真性体验研究以夫子庙地区为例【字数:10162】

2024-02-25 15:5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遗产旅游,增加城市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游客的原真性体验上。从理论研究上,先界定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原真性的概念和内涵并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从实证研究上,选择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根据其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利用spss20.0统计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出影响游客原真性体验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夫子庙景区原真性保护与开发的发展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概念与理论基础2
(一)历史文化街区2
1.相关概念2
2.特征2
(二)原真性2
1.相关概念2 (三)相关理论基础3
1.游客感知理论3
2.遗产活化理论3
二、夫子庙地区原真性游客感知实证分析3
(一)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简介3
1.概况3
2.旅游资源4
(二)调研方案设计4
1.问卷指标设计4
2.调查方案4
(三)调研统计结果分析4
1.效度分析4
2.夫子庙原真性主要影响因子分析5
三、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原真性保护提升策略8
(一)存在的问题8
1.人文风貌方面8
2.历史内涵方面8
(二)解决和提升8
1.增加传统民俗表演和节庆活动在景区的比重8
2.提升商业区的服务质量并使其与园区相协调9
3.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修缮历史古迹9
4.鼓励南京当地居民的参与9
结语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原真性体验研究
——以南京夫子庙地区为例
引言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明古国,在全国各地都有丰常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最近二十年来,随着居民生活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旅游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各地纷纷发掘自身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各种古城和遗迹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 在世界范围里,中国古代城市化开始早,规模大,很多中国古代城市至今仍有所保存,很多中国现今的大都市仍建在其古代遗址上,如南京,北京,杭州等等。历史文化街区这一宝贵的旅游资源在这些城市中得到了当地政府或企业极高的重视。清河坊,东关街,西津渡等一系列历史文化街区脱颖而出,其中位于南京地区的夫子庙更是其中翘楚,成为了全国闻名的旅游景区。
对学界而言,历史文化街区也是研究的重大热门,从世纪之交到今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历史街区”或者“历史文化街区”为关键字的文献已经过万,众多学者对其保护与更新,规划与设计,开发与研究等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原真性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一直是衡量历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资源的一部分,自然和原真性脱不开干系。在政府和学界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放越来越重视,各地游客对历史文化街区越来越青睐有加的今天,通过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原真性感知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监测和了解游客对景区的原真性感知,有助于为政府部门和相关旅游企业更好地发挥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优势,提升其旅游价值,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促进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保护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 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历史文化街区
1.相关概念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雅典会议上,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但在当时历史文化街区还仅仅指的是遗留下的建筑,在接下来的《威尼斯宪章》,《华盛顿宪章》里,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被进一步扩大,由建筑延展到了周边的历史文化环境。[1]
目前,我们认为历史文化街区是能显示一定历史阶段传统风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地方特色的地区。这种街区见证了古老城市的变迁,蕴含着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
2.特征
(1)真实性
首先历史文化街区必须拥有真实的的历史遗存,其中的建筑,故居,街道等等的本体或者原型是其在历史长河中真实存在的部分,这些遗存能够生动形象的反映其被创造时期的社会风貌,也是游客原真性体验的来源。
(2)整体性
其次,历史文化街区要有完整的历史社会风貌,不仅仅是建筑,景观等等物质性遗产,更要包括当地居民生活方式,民间工艺,特色活动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形成一个整体,延续的社会生活呈现给游客,而不是一个个单独割裂的旅游景点。
(二)原真性
1.相关概念
从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文化街区和原真性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原真性即英文“Authenticity”,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其最早在英国“哥特复兴”时期就被提出,在《威尼斯宪章》中得以确立。其主要内涵在于尊重文物本身历史,反对主观修复。日本《奈良真实性文件》指出原真性不应理解为文化遗产的价值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取决于有关信息来源是否确凿有效,原真性的原则性就在于此。所有文化和社会扎根于有各种各样的历史遗产所构成的有形或无形的固有表现形式和手法之中,对此应给予充分尊重。[2]
近二十年来,随着学界对遗产旅游关注的不断加强,原真性这一概念得到了更深入的探讨,延伸出五大流派即“客观主义原真性”,“建构主义原真性”“存在主义原真性”,“定制化原真性”“后现代主义原真性”。客观主义原真性强调旅游客体即遗产本身,认为原真性是遗产自身所具有的属性,能够以绝对的标准去衡量。这种观点的局限于客体忽视旅游者的主观感受,简化了原真性的概念。建构主义原真性落脚于旅游客体的建构和旅游者对客体的关注,认为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原物,所谓遗产真假是游客主观结果。这种观点过于强调游客主观感受,容易导致遗产过度商业化。后现代主义原真性怀疑原真性标准的存在与否,认为真假本无界限,否定了狭义原真性的存在。存在主义原真性认为游客通过体验获得原真性感知,即使遗产本身并不原真也无没有关系,其忽略了旅游客体的发展。定制化的原真性强调客体与主体的互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lygl/563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