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以庆元香菇文化系统为例【字数:8004】

2024-02-25 15:5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适宜性评价是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与有效保护的前提,评价结果对于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管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为例,运用多因子加权评价模型,从时间适宜性和空间适宜性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框架,对其旅游开发进行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春末(4月和5月)以及秋季(10月)是庆元香菇文化系统旅游开发的最佳季节(月份);②北部地区“屏都-松原-五大堡-百山祖-合湖-张村”是旅游开发的最佳区域;③建议因地制宜对北部地区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同时以龙岩村为驻点,为游客提供相关旅游辅助活动,提高北部地区的旅游开发适宜度。④鉴于以安南乡、举水乡、岭头乡和龙溪乡为核心的南部地区受到地形的制约作用较大,并非当前旅游开发的适宜地区,建议加大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提高与中部地区之间的交通通达度。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一、引言 2
二、研究方案设计 2
(一) 研究区域及其资源范围界定 2
(二) 评价体系 4
(三) 研究方法 4
(四) 数据来源 6
三、结果与分析 6
(一) 空间适宜性评价 6
(二) 时间适宜性评价 8
(三) 时空适宜性综合评价 8
四、结论与建议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
——以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为例
引言
引言
农业文化遗产(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作为世界遗产的类型之一,其概念来源于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项目。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发展”[1]。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包含传统农业中的农业文化和知识技术,还包括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与系统[2]。当前,旅游开发作为实现对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的有效途径,已经得到了FAO和学界的普遍认可,一些学者分别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开发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讨论[36]。
旅游开发评价作为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前提[7],是指以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为手段,以取得最佳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目的,对某一地域内或某一项旅游资源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可行性进行评估[8]。评价结果对于旅游资源的管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影响。Faruk Alaeddinoglua等认为,旅游资源评价的重点在于对旅游资源的识别和分类[9]。Alexandru Stratana等通过对摩尔多瓦旅游资源的定量分析,提出了国家层面旅游资源评价的规模评价和综合评价指标[10]。靳诚从影响因素角度出发,以长江三角洲为案例地,从交通优势度、社会支撑度、交通优势度和现有景区影响度四个方面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景区布局的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11]。王灵恩基于自驾车旅游开发的视角,对伊春市22个典型旅游区的自驾车旅游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分析[12]。周秋文以GIS为平台,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川西高原地区生态旅游的适宜度进行评价[13]。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但纵观现有研究,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研究,尤其是适宜性评价研究较少[14]。有鉴于此,本文以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为例,分别从空间适宜性和时间适宜性两个维度,对其旅游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以期为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性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研究方案设计
研究区域及其资源范围界定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西南部,北部与龙泉市和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南部与政和县和寿宁县毗邻,西部与松溪县相邻(图1)。庆元县户籍人口20.55万人。庆元县的香菇种植历史始于800多年前,据传由吴三公在庆元县龙岩村发明剁花法生产香菇起始[15]。庆元县香菇种植的传统极为普遍,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香菇栽培种植为核心,包含林下产业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香菇文化和菇民习俗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截至2014年,庆元县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相关产业总面积1898km2。2014年,“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正式入选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以食用菌保护为核心的农业文化遗产。

图1 研究区域地理位置
笔者在参考前人有关遗产旅游资源分类的基础上[16],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的特性,将研究区域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类型划分为两个一级类(主体资源和辅助资源)和四个二级类(主体有形资源、主体无形资源、辅助有形资源和辅助无形资源)(表1)。其中,“剁花法”作为庆元传统香菇生产技术,采用该法种植香菇的面积分布较广(图2),因而构成庆元香菇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1 庆元香菇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分类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主体资源
有形资源
庆元传统香菇生产系统、庆元香菇
无形资源
“剁花法”生产技术、香菇砍花技艺
辅助资源
有形资源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西洋殿、香菇寮、庆元香菇博物馆、庆元香菇市场、香菇文化诗文碑廊、百菇宴、菇民特色食品、菇神庙、菇嫂庙等
无形资源
吴三公文化、菇神庙会、庆元香菇节、菇寮白(菇山话)、香菇功夫、菇民戏、菇民文学、菇民防身术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lygl/563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