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下大互联网理财行为研究【字数:12438】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引言 4
二、文献综述 4
(一)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基础 4
1.针对传统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研究 4
2.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研究 5
(二)个人理财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5
(三)大学生互联网理财的现状评估 5
(四)文献评述 6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
(一)相关概念 6
1.互联网理财 6
2.信息不对称 7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
四、研究设计 8
(一)模型设立 8
(二)测量指标体系的设定 8
五、实证分析 10
(一)数据来源 10
1.问卷设计 10
2.问卷发放 10
3.问卷回收 10
(二)数据分析 10
1.影响因素得分情况描述性统计分析 10
2.信度与效度分析 11
(三)模型相关性分析 12
(四)单因素方差分析 13
五、结论与建议 14
(一)分析结果总结 14
(二)政策建议 14
1.大学生角度 14
2.平台角度 14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3.监管机构角度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5
信息不对称下大学生互联网理财行为研究
引言
引言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飞速进步,加之商业银行的理财门槛高、灵活性差,不能满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理财需求,因此以“余额宝”、“理财通”为首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相继进入大众的金融生活中,深刻地改变着个人理财行为及资产配置方式。此外,随着中国居民生活观念的改变,人们也会选择将手中的闲置资金投资用于互联网理财,以期得到更高的收益。2018年初发布的《互联网理财指数报告》显示:到2020年我国的互联网理财规模预计会上升到15.5万亿元。
高收益与高风险形影不离,完全借助于虚拟网络的资金往来具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在信息不对称的互联网理财市场中,借款人信息缺失、真伪难辨,理财产品也逐渐呈现出收益不稳定、风险不确定等问题,互联网平台的急剧扩张使得不良信贷现象频繁出现。这都可能让投资者蒙受巨额损失,从而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关注度更高,容忍度更低。因此,互联网理财平台如果只致力于开发产品而忽略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必会在竞争中受到严重冲击。
随着投资理财的便捷性逐步提高,作为中低收入群体之一且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必将成为互联网理财的新兴势力。但是大学生理财缺乏规划,风险意识较弱。一方面很容易被互联网提供的场景化服务、个性化产品高科技所迷惑;另一方面,对于可观收益下所蕴藏的信息泄露问题、市场风险等缺乏系统的认识。故而信息不对称将是大学生互联网理财行为相关研究领域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因此,研究大学生互联网理财行为在不完全对称信息下呈现出的特点,以及影响大学生进行互联网理财的影响因素,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参与互联网理财,帮助其及时规避风险,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损失;使得互联网理财产品供给方充分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理财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发理财产品以满足大学生的理财需求,从而在激烈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为我国金融改革和监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刺激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约束互联网金融中投融资双方行为,促进我国互联网理财市场朝着更规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基础
最初,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理论都依赖着一个重要的假设:信息是完全充分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有经济学家对完全信息这一假设提出质疑与反对意见。George Joseph Stigler认为信息是有成本的,他认为交易双方掌握的初始信息不可能是完全的,因此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搜寻加以了解,才能做出对自身而言最优的决策。顾海峰(2008)指出信息的非对称性容易引发金融体系的两大基本问题,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1],这都极大地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1.针对传统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研究
信息不对称是金融市场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彭惠(2002)认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交易者双方面临信息提取的问题,因此很需要依靠市场的公开信息[2]。在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方面,杨丰来等(2006)认为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银行信贷配存在障碍的根源,尤其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抗压能力低,受银行信贷配给的影响更大[3]。顾海峰(2008)同样深入研究分析了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贷配给形成地相关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信息不对称下如何实现信贷配给的相对均衡[1]。
2.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研究
与传统金融市场中的银行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实现资金的对接融通,依靠其广泛性形成强大的社交网并快速高效传播信息。而现实是,借款人才通常具备更强的信息优势,金融中介就真的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吗?众多研究都表明,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中介平台都很难获取到真实有效的信息。
Weiss等(2010)指出借款人中频繁出现的逆向选择阻碍了P2P平台的成功运营,因为投资者对P2P平台上的项目投标是平台取得成功的关键[4]。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借款人的信息披露和借贷双方的信息交流程度显著影响借款项目能否筹款成功(Michels, 2012)[5]。对互联网金融来讲,信息尤为重要,生蕾(2015)将信息不对称这一理论延伸到互联网金融领域后,深入探讨了由其引发各种问题,并提出了信用风险主要风险的观点,建立行业协会和加强监管等建议[6]。孙小明(2017)则以P2P平台为例,认为出借人是信息掌握的劣势方,其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问题衍生。即出借人受利益驱使选择劣质的平台或借款人,从而导致P2P网络借贷市场的困境[7]。张斌(2017)则以近些年来出现的众筹平台为例,指出了"众筹金融"存在的风险是由于社交背景中陌生人之间的直接融资所带来极其严重的信息不对称[8]。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784.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