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互联网消费信贷需求分析【字数:9741】

2024-11-02 13:3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II
AbstractIII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1
(一)互联网金融1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2
(三)互联网消费信贷3(四)文献评述3
三、理论分析4
(一)个人特征4
(二)收入、支出与支出结构4
(三)金融知识掌握情况4
(四)替代品使用情况5
(五)消费观念5
四、实证分析5
(一)数据来源5
(二)描述性统计6
(三)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7
1.模型建立 7
2.变量赋值 8
3.回归结果 9
4.似然比卡方检验 10
5.HL检验 10
五、结论与建议10
(一)结论10
(二)建议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互联网消费信贷需求分析
摘 要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结合日趋紧密,互联网消费金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互联网消费信贷迅速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种颇具前景的新业态,因而备受政商领域与学界的关注。学界针对其特点、风险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讨与分析,但是对于该类产品的需求以及需求因素的分析则相对较少。本文在参考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意图针对我国一般居民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的需求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国内互联网消费信贷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金融知识了解情况与消费观念会对互联网消费信贷需求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而居民的家庭收支情况并不会对此造成显著影响。由此提出建议,应当从普及金融知识、加强宣传引导、调整放款利率、细化产品定位四个方面进行改进。本研究对于完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加速互联网消费信贷产业发展,推广普惠金融具有积极意义。
引言
互联网消费信贷指各类金融机构或者互联网企业基于互联网平台,向个人或者家庭发放的,用于购买以消费为目的的产品和劳务的中短期贷款。
本文以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互联网金融为背景,运用供需理论等经典理论,以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国内需求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问卷投放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利用 Excel和 Eviews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的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为正规金融机构更好地设计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提供参考。
由于国内与欧美个人消费信贷在整体信贷中的占比水平相差较大,且受到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等历史因素的制约,国内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消费信贷部分被认为存在着较大的市场潜力。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结合日趋紧密。同时在国民消费领域,国内中产阶级的崛起与经济转型背景下国家政策的鼓励为消费金融带来了重大利好,互联网消费金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互联网消费信贷迅速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种颇具前景的新业态,因而备受政商领域与学界的关注。学界针对其特点、风险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讨与分析,但是对于该类产品的需求以及需求因素的分析则相对较少。
本研究意图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针对我国普通居民对网络消费信贷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有利于丰富我国信贷市场产品选择,从而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外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但诸多观点之间差别并不大。其中Banks(2001)的看法受到了普遍的认可,认为互联网金融即电子金融泛指在互联网或其他公共电子媒介上提供的金融服务。
Claessens等人(2003)的研究中前瞻性地指出,网络经济所的规模经济特点将对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产生深刻变革。
谢平与邹传伟(2012)作为国内研究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先行者,从支付方式、信息处理、资源配置三个角度对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黄海龙(2013)则从电商平台角度出发,研究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电子商务与金融结合的一些状况。
谢平(2014)进一步提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随后,结合邹传伟等人(2015)对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
以消费需求方程式为基础,何启志和彭明生(2019)也针对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互联网消费金融
互联网消费金融被认为是消费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并呈现出了迥异于传统途径消费金融的特点。
黄小强对(2015)这一领域呈现出的特点进行了归纳:一,产品模式趋同。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征信模式差别大,相较于完善的银行线下征信模式,发展还不够完善,但考虑到大数据技术所具有的数据分析优势,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三,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对象集中,没有充分发挥出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普惠性特征。
该研究指出,互联网消费金融不仅覆盖的消费品类相对集中,其所覆盖的目标人群也相对集中。其目标人群与银行信用卡服务的客户群体高度重合,同时因部分消费金融公司还对于目标客户的区域属性具有一定限制,在地域分布上也往往较为集中。
尹一军(2016)从市场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国内与欧美个人消费信贷在整体信贷中的占比水平相差较大,且我国消费金融发展长期以来受到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等历史因素的制约,需求未能充分得到释放,推导出国内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消费信贷部分存在着较大的市场潜力。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05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