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研究【字数:14604】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互联网金融研究2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2
(二)互联网金融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3
三、互联网金融及其发展现状3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3
(二)互联网支付和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4
1.互联网支付4
2.P2P网络借贷4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响的机理分析5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5
1.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层次的影响5
2.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乘数的影响5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利率的影响6
1.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利率传导机制的影响6
2.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6
五、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响的实证分析6
(一)模型与变量选择6
1.模型6
2.变量选择6
(二)数据处理7
1.描述性统计分析7
2.单位根检验7
2.格兰杰因果检验7
(三)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发展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响的实证分析8
1.协整检验8
2.建立VAR模型8
3.脉冲响应分析9
4.方差分解10
(四)P2P网络借贷发展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响的实证分析10
1.协整检验10
2.建立VAR模型10
3.脉冲响应分析11
4.方差分解12
(五)实证结果分析13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13
(一)研究结论13
(二)政策建议14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研究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快速地发展,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变化,但同时也成为了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方向和力度的重要因素。2014年大量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崩溃引发了投资者的强烈情绪波动和严重的市场恐慌。这进一步说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环境稳定性,从而会使货币政策的传导和调控变得困难。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目光已经逐渐开始面向互联网金融强劲增长给传统货币政策带来的冲击上。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要完善货币政策目标,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在国家层面上向更高水平发展货币政策调控。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过数量型指标或价格型指标有效地传导和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增加了货币供应量的统计难度,传统的货币供应量越来越难以解释整个经济市场的货币数量,它进一步弱化了货币供应量衡量经济和金融的能力。部分经济金融较为发达的国家因其金融创新的突出,政府直接弱化了对利率的控制,任其自由化地发展。从我国的情况看,货币供应量被认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正逐渐减弱,而利率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也成为了多数学者倾向的选择。考虑到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正处于转型期,我国最近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给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带来的新的挑战。例如,央行多次不断地调整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在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运用理论知识和定量分析研究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产生影响的内在逻辑,有助于解决以上实际问题,更对建成新时代金融体系的货币政策宏观目标调控框架提供合理建议,对我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具有广大而深远的意义。
基于以上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并促进新时代背景下的货币政策目标调控框架成功转型,本文认为,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响的相关问题开展研究。因此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9Q12018Q4的季度数据建立VAR模型,从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和P2P网络借贷的角度,分别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并希望通过互联网金融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间的联系获得新的理论经验和发展建议。
二、 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金融研究
互联网金融最初是电子金融,已有的研究普遍认为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早研究了这一概念。由于国外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较早且市场利率化水平较高,在这种相对自由的经济环境中,互联网金融对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和作用相对较小,因此国外则更多地在微观层面上关注这方面的研究。Jaklevic Mary Chris(2003)研究分析得出了一些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策略。Cheung等(2001)和Slomon Antony等(2006)对第三方支付进行了研究。Herzenstein,Andrews等(2010)以及Gupta(2014)分析了P2P网络贷款的行业背景、发展现状和成功因素。Wu等(2015)通过192个成功众筹的项目研究了在中国吸引投资者投资众筹项目的因素。
国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上,谢平等(2012)第一次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概念。随后,吴晓求(2015)、郭建辉(2018)和郑联盛(2014)从本质上阐述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上,蒋先玲等(2014)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特点,并借鉴了欧美国家相关研究提出了与我国背景相符的模式。在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和经济的冲击上,皮天雷等(2014)和李渊博等(2014)从更新与影响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冲击。张李义等(2017)结合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得出互联网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2762.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