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互联网借贷中存在性别歧视么?来自人人贷的经验研究【字数:10005】

2024-02-25 13:0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借贷市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逐渐引起关注。本文基于“非有效偏好歧视”理论,从两方面研究互联网借贷中是否存在非理性性别歧视从借款成功率方面,男性和女性在借款可获得性上是否有显著差异;从借款违约率方面,男性和女性在成功借款后是否有不同的违约率。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借贷中存在非理性的性别歧视,女性在互联网借贷中更容易获得借款,尽管她们的借款违约率与男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Oaxaca-Blinder分解进一步研究了男女间借款成功率差异有64.60%是源于男女不同的借款特征(特征效应),还有35.40%源于不可解释因素(系数效应)。进一步对性别歧视的异质性进行研究,发现性别歧视对于不同学历水平的借款人有不同的表现,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借款人不会遭受明显的性别歧视。本文研究有助于改善投资者和借款人的借贷行为,完善新兴借贷市场。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一)传统借贷市场上的性别差异研究 2
(二)互联网借贷市场上的性别差异研究 3
三、假说提出 4
四、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5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 5
(二)实证模型与变量说明 5
1.实证模型 5
2.变量说明 5
(三)变量描述性统计 6
1.解释变量 6
2.控制变量 6
五、实证结果 7
(一)基准回归结果 7
(二) Oaxaca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Blinder分解 8
(三)异质性分析 10
(四)稳健性检验 10
六、结论与建议 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互联网借贷中存在性别歧视么?
——来自“人人贷”的经验研究
引言
引言
“性别歧视”无论在社会学还是在经济学中都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劳动经济学中性别歧视的定义是女性与男性拥有相同的工作能力、学历水平、工作经验,但是在雇佣、职业选择、工资收入、晋升等方面受到不平等的对待(Aigner,1977)。金融领域,学者们提出了两类歧视:一类是Phelps(1972)and Arrow(1973)提出的“有效统计歧视(Efficient Statistic Discrimination)”另一类是Becker(1957)提出的“非有效偏好歧视(Inefficient Tastedbased Discrimination)”。就借款成功率而言,“有效统计歧视”是指借款人的借款成功率差异源于各自借款违约率的不同;而“非有效偏好歧视”是指借款人的借款成功率差异源于投资者的好恶,不能通过违约率差异反映,也无法用合理的经济原因来解释,是一种非理性行为。以往的研究表明传统信贷市场中普遍存在“性别歧视”,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借贷与传统金融领域存在很大的区别。互联网借贷是群体融资,许多贷款人为一个贷款请求提供资金,那么互联网借贷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如果存在是否是非理性歧视?本文将就以上问题开展研究。
近年来,P2P借贷(peer to peer lending)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借贷形式为我们研究歧视问题提供了契机。P2P是指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通过在线平台进行的无担保直接贷款,其过程不需要任何金融机构中介。P2P市场中的所有交易活动都是通过互联网借贷平台完成的,因此详细的交易数据被记录下来可供分析。Barasinska and Schafer(2014)利用德国互联网借贷平台的数据发现,性别因素对借款成功率没有显著影响,德国网络借贷中不存在“性别歧视”。胡金焱和宋唯实(2018)在对男女融资效率和违约风险的研究中发现,女性借款人发布的标的满标率显著高于男性借款人,互联网借贷中存在对于男性的歧视。从现有文献看,国内外对于互联网借贷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还没有一致答案。
本文通过抓取“人人贷”平台的数据来实证分析互联网借贷中是否存在非理性的“性别歧视”。具体而言,本文将从两个层面开展研究,一是借款人性别与借款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男性与女性在借款可获得性上是否存在差异。二是借款人性别与违约率的关系,男性与女性在偿付借款的表现上是否存在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在互联网借贷中女性更容易获得借款,尽管她们的违约率与男性相比没有显著差别,即互联网借贷中存在非理性的“性别歧视”。基于实证结果,本文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进一步分析了男女借款成功率差异的原因,并进一步研究了性别歧视的异质性。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对性别歧视的判断基于非理性歧视理论,从两个层面衡量性别歧视,不仅判断性别歧视的有无,更进一步分析歧视是否理性,实证结果对于借款人和投资人双方的借贷行为都具有指导意义。二是,将劳动经济学中性别工资差异研究的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应用于网络借贷研究中,进一步分析了造成借款成功率性别差异的原因。
下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回顾现有文献,第三部分提出研究假说,第四部分数据描述与模型构建,第五部分实证结果,第六部分进行总结。
二、文献综述
(一)传统借贷市场上的性别差异研究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2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