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策研究
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刻不容缓,加大垃圾分类的推广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垃圾数量增多和构成复杂带来的种种压力。总的来说,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且也是未来高效的垃圾处理方式的根本[1]。垃圾分类收集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具体表现在社会、经济、生态方面,并且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城市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最近几年来,随着湖州市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垃圾数量倍增的趋势,给本地的生态、经济、财政都带来了很大压力,也给湖州市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因此推进农村的垃圾分类收集势在必行。2.1理论意义第一,农村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能够使农村的资源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改善农村环境的状况。如果以破坏农村环境的方式来加快农村的经济和生活水平的发展,最后必然导致农村走向发展的尽头,难以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因此,应加大推行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也可以实现农村地区的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重要保障。第二,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湖州市农村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从研究对象来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是其研究模式和思路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的参考,研究成果也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2.2现实意义进行垃圾的分类收集可以降低农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威胁,农村环境状况的提高也能间接的提高村民的健康水平。分类收集同时还能减少垃圾处理对农村的土地占用量,降低因为垃圾的传统处理而带来的水污染可能。这些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减少有缓解作用。垃圾实行垃圾的分类收集不仅可以减少对农村资源的浪费,减少有毒有害垃圾对农村环境的威胁,而且还可以节省农村垃圾处理的资金费用,从而能够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的其他方面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能够增加农村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通过多种多样的文献搜集渠道,运用检索工具和参考文献查找的方式,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汇集、鉴别、整理。文献分析法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系统的收集。(2)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是指从客观的角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中出现的某种现象,在现象产生的特定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以期得到大量的客观数据资料,并对此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社会现象的本质属性。(3)结构分析法。通过对研究对象中各分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比重的分析,得出各分项目对研究目标的影响程度。(4)卡方检验法。卡方检验法中的独立性检验,用于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之间是否有关联以及关联性的程度的问题。2.技术路线图1 技术路线图 (三)、特色或创新之处 (1)研究视角新颖,本文着重对农村周围社会环境状况出发,并从农村这个特殊的集体出发,来寻找影响人的意愿的主要因素。 (2)研究方法新颖,本文去除理论框架,着重对于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期通过数据来表明各个影响因素与意愿之间的联系。二、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有研究指出,是否能够对垃圾分类进行持之以恒地宣传是影响垃圾分类收集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提高当地村民对于垃圾分类收集的意愿程度[2]。主动的去做一件事情对于人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只有了解了做这件事所能带来的好处与坏处,人们才会有可能去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当地村民认识到垃圾分类收集的益处,找出他们不愿意进行垃圾分类收集的关键点,然后寻找解决这个关键点的途径,从而提高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意愿率。对于垃圾分类的惩罚措施和奖励措施要同时施行,有奖励的行为人们更愿意去做,而适当的惩罚也同样能刺激人们进行垃圾的分类收集[3]。政府的宣传工作对于提高村民对于垃圾分类收集的意愿很重要,村民越了解垃圾分类的常识,越会进行垃圾的分类[4]。也就是说,分类意识的提高,村民越会进行垃圾的分类,这是显而易见的[5]。国外也有研究表明如果环保意识与复杂的垃圾分类条例不相匹配,导致的是村民会因为理解的困难而不愿意进行垃圾的分类收集。因此研究得出结论,对于那些条件不足的地区,越简单的分类反而越有效。(二)国内研究现状国内有研究指出为有效促进村民进行何时能或垃圾的分类必须首先让村民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6]。研究还得出影响村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意向的因素有多个,如环保意识、主观认知、公共宣传教育、利己的环境价值等。若利己的环境价值越高、环保意识越强、公共宣传教育接受得越好,村民越愿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7]。国内还有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发现认知与行为的的不匹配对是否愿意进行垃圾分类的影响力最大 [8]。还有专门的研究指出制度的约束将大大激发农村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愿[9]。有研究还表明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有效的自利性激励机制,确保农户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兼容;提高农户的环境认知水平,加强农户社会资本的培养,通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来培养奴才村民的环保意识[10]。(三)文献述评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农村的整个垃圾处理模式的研究,而对于垃圾处理模式的起点,村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愿的研究极少。垃圾的分类宣传不到位,基础设施不完善,都会削弱村民实行垃圾分类的意愿。农村生活垃圾基础设施落后,要想提高农村的生活环境容量,使其能够承受经济发展的压力,推进农村村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迫在眉睫,而提高农村村民垃圾分类的意愿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三、实地调查结果基本情况分析(一)、调查对象和方法1.调查对象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本身的基本情况,选取湖州市长兴县的煤山镇、泗安镇、和平镇3个较具代表性的农村村镇的常住村民为研究对象,采取访谈式和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垃圾分类的常识、垃圾分类状况、影响因素等。本次问卷调查一共发放了问卷267份,回收了260份,回收率达到97.38%。3.统计学分析运用相关的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方面的分析。(二)、调查结果1.基本情况 在260位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家庭年收入以及文化程度中,家庭年收入的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本次调查实际样本为260人,其中男性占124人,女性占136人;25岁以下占32人,26-35岁占96人,36-45岁占81人,46-55岁占25人,55岁及以上占20人;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占15人,大专占18人,高中占40人,初中占105人,小学及以下占82人。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性别所占比例年收入所占比例男47.69%6万及以下45.77%女52.31%7万以上54.23%年龄所占比例学历所占比例25岁以下12.31%小学及以下31.54%26-35岁36.92%初中40.38%46-55岁33.46%高中15.38%36-45岁9.62%大专6.93%55岁及以上7.69%本科及以上5.77%2.垃圾分类的现状表2 湖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现状调查表分类行为一直/人(%)经常/人(%)偶尔/人(%)不会/人(%)注意垃圾桶分类标识图案41(15.77%)63(24.23%)107(41.15%)49(18.85%)把家里垃圾分类37(14.23%)49(18.85%)127(48.85%)47(18.07%)将分类的垃圾分类投入垃圾桶52(20.00%)61(23.46%)96(36.92%)51(19.62%)从调查的结果可知,关于垃圾桶的分类标识图案有40%的人在生活中会一直或经常的注意,有41%的人偶尔会注意,还有18.1%的人完全不会注意分类标识;关于家里垃圾分类,有33.1%的人在生活中会一直或经常的进行分类,有41%的人偶尔会垃圾分类,还有18.1%的人不会进行分类;关于收集环节最后的分类投放,有53.5%的人会一直或经常进行,有36.9%的人偶尔会,而19.6%完全没有进行过。分析得出结论湖州市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现状不是很乐观,还有半数人偶尔甚至完全不会进行生活垃圾的家中分类和垃圾分类投放,这是垃圾分类的普及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3.村民对于不同垃圾的处理现状 /由图2整体的分类情况可以看出,当地村民对于垃圾的分类收集还是有有一些基本的意愿的。但是对于具体的垃圾分类情况来看,当地村民对于垃圾分类收集还是有不到位的地方。对于生活中的寻常有机垃圾,如菜叶、剩饭、果皮,33.8%的调查对象的处理方法是先收集进家用垃圾桶,再扔到村上的垃圾固定收集点,可能是由于当地的农业所占的比例近几年逐渐降低,而非农的比例快速上升,导致这类非农垃圾不能够作为家禽的饲料。对于最近几年越来越普遍的塑料袋,有72.7%的调查对象会直接将其卖给垃圾回收人员。调查中还发现,农村村民以前由于塑料袋质轻、价值低的观念,对塑料袋等类似垃圾的回收意愿不是很高,但由于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实行,村民对塑料袋的回收意愿持续上升,使得塑料袋回收比例上升。占调查对象的60.4%村民会对农村常见的纸制品有很高的分类收集意愿,这可能与农村传统的收集观念有关。深入的调查与访谈,农村村民对于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意识很差,知道垃圾分类收集的村民只有很少一部分,村民常识的匮乏加上农村各类基础设施的缺乏,这就使得农村村民对于垃圾分类收集的意愿一直很低。而意愿的低下,导致分类最后不能顺利实行。因此要提高农村村民垃圾分类收集的意愿首先要保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布置大量垃圾桶,与此同时大力宣传垃圾的分类收集也是重点。4.垃圾分类收集的认知情况调查显示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有112人(43.08%)对垃圾分类的政策不了解,为非常了解政策的9.3倍。不知大垃圾如何分类的有171人(65.77%)。另外村民了解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网络媒体、电视广告以及组织的宣传。调查发现,有71人(27.31%)没有参加过垃圾分类的宣传,而只有87人(33.46%)自己搜集并学习过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了解途径见表3。表3 湖州市村民了解垃圾分类信息的途径途径人数/人比例%电视广告7629.23%网络7830.00%政府或组织的宣传5721.92%报纸或书籍228.46%亲朋好友2710.39%由上表可知半数以上的调查者都是通过现代新闻媒体的方式了解垃圾分类的信息,政府和相关组织对于垃圾分类的宣传不够重视,只占了解途径的21.92%。5.对垃圾分类的满意度评价表4 村民对周边垃圾分类的满意度分析(n=260)评价内容非常满意/人(%)很满意/人(%)一般/人(%)不满意/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14(5.38%)31(11.92%)112(43.08%)103(39.62%)生活垃圾分类落实情况11(4.23%)56(21.54%)118(45.38%)75(28.85%)周围环境的垃圾状况10(3.85%)23(8.85%)103(39.61%)124(47.69%)生活垃圾分类的效果21(8.08%)47(18.08%)123(47.31%)69(26.53%)调查中有82.7%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现状不是很满意,有74.2%对生活垃圾分类落实情况不满意,有87.3%对农村周围环境的垃圾状况不是很满意,还有73.8%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效果不是很满意。通过具体调查发现,村民产生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地面的垃圾乱扔情况严重;垃圾桶的设置少;垃圾回收人员少,隔夜垃圾多;村委会分类知识的宣传不足导致村民关于分类常识匮乏和落后;日益复杂的垃圾组成使村民不知如何分类。(三)影响因素分析通过SPSS运用卡方检验,对各个影响因素与是否愿意进行垃圾分类收集进行分析。在影响农村村民垃圾分类收集意愿的因素中,调查发现村民的分类收集意愿受其基本的社会特征的影响。性别表5 性别*意愿的卡方检验值df渐进Sig.(双侧)精确Sig.(双侧)精确Sig.(单侧)Pearson卡方6.821a1.009连续校正b6.1821.013似然比6.8631.009Fisher的精确检验.012.006有效案例中的N260a.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53.42。由表可以得出性别对于意愿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且男性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的积极性较高。这可能是由于农村男性的动手能力强于女性,以及对于新鲜事物的积极性高于女性,因此对于垃圾分类收集更加有意愿。(2)家庭收入表6 家庭收入*意愿的卡方检验值df渐进Sig.(双侧)精确Sig.(双侧)精确Sig.(单侧)Pearson卡方8.409a1.004连续校正b7.6821.006似然比8.5121.004Fisher的精确检验.005.003有效案例中的N260a.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45.31。对于家庭收入来说,越高越不愿意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这可能是因为高收入村民不愿意浪费时间在这种低收益的事情上,所以大多不愿意进行垃圾的分类收集。(3)年龄表7 年龄*意愿的卡方检验值df渐进Sig.(双侧)精确Sig.(双侧)精确Sig.(单侧)Pearson卡方1.147a1.284连续校正b.8911.345似然比1.1481.284Fisher的精确检验.311.173有效案例中的N260a.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50.22。年龄与意愿的相关性不很大,这可能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老年人、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变得复杂有关。(4)学历表8 学历*意愿的卡方检验值df渐进Sig.(双侧)精确Sig.(双侧)精确Sig.(单侧)Pearson卡方14.459a1.000连续校正b13.4091.000似然比14.2971.000Fisher的精确检验.000.000有效案例中的N260a.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29.48。从卡方检验与实地调查中,发现村民的文化水平与是否愿意进行垃圾分类有很强的关联性。学历越高,被调查者越愿意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原因可能是文化水平越高,他们能更加深入的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因此也就越愿意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5)垃圾组成表9 垃圾组成*意愿的卡方检验值df渐进Sig.(双侧)精确Sig.(双侧)精确Sig.(单侧)Pearson卡方84.647a1.000连续校正b81.4821.000似然比79.5261.000Fisher的精确检验.000.000有效案例中的N260a.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14.51。对于农村村民来说,复杂就等同于放弃、不愿意。因为越复杂他们就越会感到无力,越会克制自身的积极性。对于垃圾这种日趋复杂的东西,村民对其进行分类,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它组成的复杂性,使人不知从何处下手,从而大幅降低了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意愿。因此政府必须尽快建立一种简单、规范、可行的垃圾分类标准,这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农村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可能性。(6)是否接受过垃圾分类的宣传表10 是否接受过垃圾分类的宣传*意愿的卡方检验值df渐进Sig.(双侧)精确Sig.(双侧)精确Sig.(单侧)Pearson卡方8.572a1.003连续校正b7.7691.005似然比8.5221.004Fisher的精确检验.005.003有效案例中的N260a.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30.58。宣传无疑影响着人们对一件事的兴趣,感兴趣是主动做一件事的开端,要是连兴趣都没有,何谈坚持。所以说宣传与意愿关联性毋庸置疑,任何措施、举措,没有良好的宣传,即使这项举措再有价值也难逃冷场的状况。不了解、不理解垃圾分类,以及对分类常识的匮乏使得村民意愿低下,最终导致农村垃圾分类收集难以大范围的推广。(7)基础设施是否完善表11 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意愿的卡方检验值df渐进Sig.(双侧)精确Sig.(双侧)精确Sig.(单侧)Pearson卡方8.857a1.003连续校正b8.1241.004似然比8.9441.003Fisher的精确检验.004.002有效案例中的N260a.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50.83。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这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这同时也是农村村民不愿意进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根源之一。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与农村村民对于垃圾分类收集的意愿的相关性很强。农村垃圾桶上的垃圾分类标识不明确导致农村村民难以在源头进行垃圾的合理、正确、效率的分类。而垃圾桶数量不足以及分布的不合理严重打击了农村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垃圾的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保障制度同样不完善,以致农村见不到完好的垃圾桶,要么破损,要么脏乱不堪。这最终使得农村村民的垃圾分类投放意识得不到养成,分类投放的可能性也得不到提高。(8)是否具有环保意识表12 是否具有环保意识*意愿的卡方检验值df渐进Sig.(双侧)精确Sig.(双侧)精确Sig.(单侧)Pearson卡方28.567a1.000连续校正b27.2391.000似然比29.3551.000Fisher的精确检验.000.000有效案例中的N260a.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51.26。环保意识对于一项有利于环保的行为来说,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就会主动去做一些能够改善环境的行为,如垃圾分类收集。因此,环保意识与分类意愿的关联性不容忽视。(9)垃圾分类宣传是否到位表13 垃圾分类宣传是否到位*意愿的卡方检验值df渐进Sig.(双侧)精确Sig.(双侧)精确Sig.(单侧)Pearson卡方3.167a1.075连续校正b2.7271.099似然比3.1901.074Fisher的精确检验.095.049有效案例中的N260a.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43.94。垃圾分类的宣传是否到位也是影响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同于“是否接受过宣传”这个因素,宣传是否到位着眼于宣传本身。 由于农村宣传本身的滞后致使村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知识了解不能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由于宣传的渠道单一,使很多村民没有受过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由于宣传没有因地制宜,没有正确认识到农村这个集体的特殊性,致使垃圾分类宣传的效果不强;由于宣传没有因人而异,没有考虑到在农村这个集体中,老人和小孩占绝大部分,他们的接受能力相比较于年轻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从而使农村村民对于垃圾分类的关注度不高,最终导致村民分类意愿也不强。当问到为什么不愿意进行垃圾分类时,有很多的村民表示不知道具体怎么去做,所以提高宣传知识的实用性,宣传一些具体的、实用的方法很有必要。只有让村民了解了分类这个过程的各个具体环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村民的垃圾分类收集的意愿才会显著提高。(10)宣传方式是否合理表14 宣传方式是否合理*意愿的卡方检验值df渐进Sig.(双侧)精确Sig.(双侧)精确Sig.(单侧)Pearson卡方5.929a1.015连续校正b5.3331.021似然比5.9671.015Fisher的精确检验.017.010有效案例中的N260a.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51.69。方式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结果。调查发现很多村民对现今的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方式不适应、不认可,所以很少有人去接受垃圾分类的宣传。现今农村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还是较为传统,停留在公告栏张贴知识,偶尔可以看见几条横幅,不过悬挂时间往往很短。这种只注重一个过程的宣传已经难以满足现今村民的必要需求了,所以转变宣传方式,从不同角度切入垃圾分类这个话题,进行行之有效的宣传,以期适应村民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11)对政策制度是否了解表15 关部门规划是否到位*意愿的卡方检验值df渐进Sig.(双侧)精确Sig.(双侧)精确Sig.(单侧)Pearson卡方4.902a1.027连续校正b4.3581.037似然比4.9021.027Fisher的精确检验.032.018有效案例中的N260a.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48.25。对现今垃圾分类政策缺乏了解,对垃圾分类的现实意义理解不够深入,这大大阻碍了农村村民分类意识的产生。政府实行各式各样的垃圾分类政策必定是有其现实意义存在的,而农村村民正是缺乏对这种现实意义的理解,也就导致村民对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影响也不够了解,这就使得村民对垃圾分类收集这一行为的重视度不高,因此意愿也就是无处扎根了。(12)有关部门的规划是否到位表16 规划是否到位*意愿的卡方检验值df渐进Sig.(双侧)精确Sig.(双侧)精确Sig.(单侧)Pearson卡方.151a1.698连续校正b.0691.793似然比.1511.698Fisher的精确检验.707.397有效案例中的N260a.0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49.54。 有关部门的规划与村民意愿之间的关联性不大。(四)、对策和措施1.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争取全面带动多渠道宣传,提高垃圾分类宣传的广度;对知识进行平民化的宣讲,加深村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理解;有倾向性的宣传,根据不同的社会特征制定宣传策略,从而加大村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愿度。1.1在村镇内挂上鼓励村民进行垃圾的分类收集的横幅,以此提高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愿率。制作有关垃圾分类的短片,进行定期放映,加深村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理解。1.2在公告栏张贴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公告。制作印有垃圾分类知识的日常用品,在公共场所举办免费发放活动,让分类的观念通过这些日常用品深入村民的心中。1.3村镇干部领导要起带头作用,自身要做好垃圾的分类。1.4对于村镇这种特殊的小团体,十分重视个人道德的地区,周围村民的带动作用远高于领导干部以及其他宣传方法的效果。因此,先面对面,一对一进行宣传,争取先带动一部分人,再以这部分人为基础,进行垃圾分类的全面带动,争取未来所有人都愿意进行垃圾分类收集。1.5对那些家庭收入较高的农村村民,要着重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让低收益成为环保事业推行的障碍。1.6对于那些关于如何分类的知识要及时更新以面对日益复杂的垃圾组成。2.完善相关的基础垃圾设施政府加大环保设施的投资建设,这是推广垃圾分类收集的基础,没有完善的设施,奢谈提高村民的分类收集意愿是现实的。没有物质的基础,思想在何处扎根。明确垃圾的分类标识,根据农村生活垃圾的具体组成成分,制定简单、可行的垃圾分类规定。明确的标识可以提高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收集的积极性。根据不同地区垃圾的产生数量和村民居住地的位置,对垃圾桶的数量和位置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方便村民的分类行为。定期对垃圾桶进行维护和检修、对破损的垃圾桶及时进行更换、对垃圾桶进行更新换代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垃圾状况。对于整洁、干净、完好的垃圾设施,村民的关注度会提高,使得垃圾分类投放的意愿也提高。 定期与不定期对垃圾桶的使用方法进行宣传和实地讲解,通过宣传提高村民的垃圾分类常识和增强分类的意识,从而使得垃圾桶能够适得其用,垃圾桶的合理利用同样也能够体现垃圾分类宣传的效果。3.建立学习中心,为分类意愿产生打基础建立垃圾分类知识学习中心,提高农村村民的知识水平,加深他们对垃圾分类收集的认识,深入理解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同时单独建立一支以帮助村民深入了解垃圾分类政策为目的的队伍,带领农村村民学习政策、了解政策、理解政策。随着村民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村民对政策的理解深入,村民就越能理解政策所要具有的现实意义,也就越愿意去进行垃圾分类收集。4.转变宣传方式,以纸质形式的宣传为主通过书面形式,比如承诺书、协议等实名制的方法能够更好的、更直接、更有效的使村民产生进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意愿,并且能使这种意愿得到长久的巩固。农村村民由于受到传统的观念的影响,对于口头的承诺和协议多不重视,而对于那些写于纸上,并且签上姓名的那些承诺方式有着远超常理的重视。因此可以先找几个试点村镇,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拟写一份关于垃圾分类收集的承诺书或协议书,并通过上门签订的方式,半强制改变他们的意愿,定期查看试点村镇村民的垃圾分类行为。如若可行,可以向全市农村进行推行。5.不同途径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是重中之重开展各式各样的环保实践活动,在农村营造一种保护环境的氛围。制定相关的制度约束村民的日常行为,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环保意识的养成。6.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作为村镇的宏观调控机构,对于垃圾分类的推行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政府要发挥宏观的作用,主动与村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合理有效的立法,一起为垃圾分类收集的推广做努力。对于垃圾分类的制定,政府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标准的制定,这是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的基础,也是垃圾分类治理环节的重点之一。相对于个人、组织,政府有着巨大的权力、雄厚的资金、丰富的人才资源,能够从社会的多个方面加深村民对于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这一措施的理解,正确的看待垃圾分类收集,将其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四、结论随着湖州市的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村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农村垃圾的数量增多,组成也日益复杂,使得人们对于垃圾分类呈一种抵制的心理,不愿意去进行垃圾分类,也就使得垃圾的分类推广愈来愈困难。因此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们的意愿问题,当他们都想去做时,垃圾分类才能被更好的贯彻实行。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而增强村民的垃圾分类的意识是关键一步,政府和组织要做大量的工作去加强村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理解,让他们从内心想去进行垃圾分类,而不是通过各种强制措施去逼迫。当然适当的制度刺激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制度约束能够很好的促进意识的养成。垃圾分类不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的事,是全体人民的事,所以我们不能单靠村民自身去进行,这也是不合实际,所以同时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学习中心、加大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制定相关的制度法规,并且持续加强垃圾分类收集的宣传工作。加强政府机构与村民之间的合作,能够大幅度提高村民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意愿。村民如果愿意进行垃圾分类,就会自发的进行垃圾分类收集,这对于农村环境的改善有巨大作用,这同时也利于一个“好”政府的建设。而一个“好”政府,能够有更强的带动、宣传作用,可以鼓励更多的村民进行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同时也能够具有辐射作用,带动周边村镇的垃圾分类的开展。参考文献[1]Wusheng TANG,Lihong TIAN. Simulation and Optimal Design of Refuse Collection System of Home Community Based on Witness Softwar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Volume 4, Issue 6, December 2015 Part II)[C]. 2015[2] Vincent Linderhof,Peter Kooreman,Maarten Allers,Doede Wiersma.Weight-based pricing in the collection of household waste:the Oostzaan case[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1 (4)[3] Michael D. Kaplowitz,Felix K. Yeboah,Laurie Thorp,Aimee M. Wilson. Garnering input for recycling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t a Big Ten University[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2009 ,05(11):2-6[4] Saripah Abdul Latif,Mohd Shukri Omar,Yeop Hussin Bidin,Zainudin Awang. Environmental Values as a Predictor of Recycling Behaviour in Urban Areas: A Comparative Study[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01(01):1-6[5]谢静.南宁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研究[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2015:6-8[6]罗宇东.广州市南沙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4:11-15[7]李再兴,秦学,李贵霞,等.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置、分类处理方法研究[J].环境工程,2014,08(1):85-88.[8]付杰,韩相奎,李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有机垃圾处理方法探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5,02(1):30-33.[9]施维.广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的政府作用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4:5-7[10]李文娟.协同治理视角下民间环保组织推进大都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的探索与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1-6[11]郑凤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52-56.[12]黄志强.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2-5[13]卞荣星,孙英杰,李卫华,等.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性及处理处置对策研究[J].环境工程,2014,12(1):100-102+171.[14]严勃,蒋宇.浅析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试点经验[J].四川环境,2014,06(1):130-134.[15]陈欣,陈乘.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进程的实施和对策建议——以杭州市为例[J].科技视界,2014,36(1):55-56+314.[16]陈云雁.多中心治理视域下的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1-5[17]李艾璐.老挝万象市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问题研究[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2014:1-6[18]赵玉杰,师荣光,周其文,等.瑞典垃圾分类处理对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借鉴意义[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06(1):86-89.[19]罗宇东.广州市南沙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4:1-6[20]曾霞.市民参与视角下的广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4,07(1):93-95.[21]于锋,王淑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东化工,2016,06(1):136-138.[22]陈心怡.用先进科技创绿色生态农村——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技术对接会[J].今日科技,2016,02(1):34.[23]李雪红.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J].新产经,2016,04(1):84-85.[24]熊媛.农村垃圾分类和末端处置调查研究——以湘潭市为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02(1):128-130.[25]徐磊,王香莲,朱文博,等.江西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探讨[J].科技广场,2016,02(1):189-192.[26]冯军.广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研究进展[J].福建质量管理,2016,02(1):72-73.[27]张敏,韩智勇,姜磊,等.我国部分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模式[J].中国沼气,2016,02(2):89-95.[28]聂有富.永胜县农村垃圾治理浅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08:286.[29]王爱琴,高秋风,史耀疆,等.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服务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基于5省101个村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6,04(3):30-38+111.[30]何仲,康小平,赵鲁梅.三亚市乡村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处理对策[J].科技资讯,2015,23(4):89-90.[31]赵晓霞.淄博市周村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调查分析[J].南方农业,2015,33:99-101.[32]陈翠蓉,叶菁菁,刘伟平.福建省农村生活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1):313-314+323.[33]赵君范,赵记军.甘肃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甘肃农业,2015,23(1):22-23.致谢大学 湖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策研究 ——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本次调研采用无记名式问卷,我们也会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处理,所有的结果都将用于学术研究,希望您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感谢您的支持!样本编号: 调查者姓名: 调查时间: 1、您的性别是① 男 ② 女2、您的年龄是 ① 25岁以下 ② 26-35岁 ③ 36-45岁 ④ 46-55岁 ⑤ 55岁及以上3、您受教育程度如何? ① 小学及以下 ② 初中 ③ 高中 ④ 大专 ⑤ 本科及以上4、请问您家中总的年收入有多少?① 3万以下 ② 3-6万 ③ 7-10万 ④ 10万以上5、请问您对垃圾分类了解多少? ①非常了解 ②了解 ③大致了解 ④不了解6、请问您对于垃圾分类政策了解多少? ①非常了解 ②了解 ③大致了解 ④ 不了解7、你觉得现在农村的垃圾组成复杂吗? ①非常复杂 ②复杂 ③一般 ④ 不复杂8、请问您对随处乱扔垃圾的危害的看法? ①与自己无关 ②影响不是很大 ③会严重污染环境 ④会对人造成危害9、请问您对于垃圾分类的意向是? ①非常愿意 ②愿意 ③一般 ④不愿意10、现有四种垃圾处理方式A将垃圾直接投放入固定投放点 B先自行收集,再投入固定投放点C卖给垃圾回收人员 D其他对于以下的几种常见垃圾,你会采取哪种方式?①菜叶、剩菜、瓜皮等 ( ) ②塑料包装袋 ( )③罐头盒、塑料瓶 ( ) ④报纸、包装纸等常见纸制品 ( ) ⑤作物秸杆 ( ) ⑥日常清扫垃圾 ( )⑦电池 ( )11、请问您了解垃圾分类收集信息的途径?①电视广告 ②网络 ③政府或组织的宣传 ④报纸或书籍 ⑤亲朋好友12、您觉得如今的垃圾分类宣传的信息是否有用? ①是 ②否 13、是否尝试过自己整理或学习了解垃圾分类的信息? ①是 ②否14、您是否接受过垃圾分类的教育和宣传?①是 ②否15、您是否会将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 ①一直 ②经常 ③偶尔 ④不会16、请问您投放垃圾时是否会注意垃圾桶上的分类提示和图案?①一直 ②经常 ③偶尔 ④不会17、请问是否会将垃圾分类投放入垃圾桶?①一直 ②经常 ③偶尔 ④不会18、请问您觉得限制当前垃圾分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①有关部门规划不力 ②基础设施不足 ③公众环保意识淡薄④教育宣传力度不够 ⑤认知与行为有差距 ⑥有关制度不足⑦奖赏惩罚体系 ⑧其他19、请问您对周围的垃圾分类现状是否满意? ①非常满意 ②满意 ③一般 ④不满意20、请问您对周围垃圾分类实施的效果是否满意? ①非常满意 ②满意 ③一般 ④不满意21、请问您对垃圾分类处理的落实情况是否满意? ①非常满意 ②满意 ③一般 ④不满意22、您觉得现在的农村的垃圾分类宣传方式是否合理?①是 ②否23、您觉得现在的农村垃圾方面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①是 ②否24、请问您认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宣传垃圾分类才能更好地被接受? ①宣传片 ②公告 ③口头宣传 ④其他 25、请问您对于垃圾分类收集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写在下面谢谢您的参与!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一、绪论2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2
1.选题背景 2
2.研究意义 2
(二)研究方法和路线3
1.研究方法 3
2.技术路线 3
3.特色或创新之处 3
二、文献综述4
(一)国外研究现状4
(二)国内研究现状4
三、实地调查结果基本情况分析5(一)研究对象和方法5
1.研究对象 5
2.研究方法 5
3.统计学分析 5
(二)调查结果5
1.基本情况 5
2.垃圾分类的现状 6
3.村民对于不同垃圾的处理现状 6
4.垃圾分类收集的认知情况 7
5.对于垃圾分类的满意度评价 8
(三)影响因素分析8
卡方分析 813
(四)对策和措施 13
1.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争取全面带动13
2.完善相关的基础垃圾设施13
3.建立学习中心,为分类意愿产生打基础14
4.转变宣传方式,以纸质形式的宣传为主14
5.不同途径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是重中之重14
6.政府的主导作用14
四、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17
致谢 18
附录1 :问卷 1920
湖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策研究
农村区域发展 张赟昊
引言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55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