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当前饲料原料的经济和生态成本分析【字数:11661】

2024-02-25 12:0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肉蛋奶等产品的需求也增长,间接地促进了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而饲料原料的供应以及成本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饲料行业的效益以及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所以饲料原料价格的变动以及其影响的因素就备受关注。本文主要以2001-2018年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国家海关总署、世界粮农组织(FAO)等资料统计为数据来源,分析生产成本变化的规律和粮食生产对环境产生的成本,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得出影响国内各省生产成本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人工费用和物质费用差异,其次还有种植规模的因素,以及和国外进口饲料原料价格比较后,发现从2012年后国内生产饲料原料的成本越来越高,与进口原料成本差额增大。在新粮食安全保障模式下,为保障我国饲料行业稳定发展,提出了可采取增加进口原料的数量,转变农业生产模式以及中国农企走出去参与合作开发等方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三、国内主要饲料原料成本核算分析4
(一)总生产成本概况4
1.生产成本概念4
2.生产成本主要内容4
(二)总生产成本核算分析5
1.每亩总成本的核算分析5
2.环境成本的核算分析8
四、国内主要饲料原料生产成本差异的原因分析9
(一)分析框架理论9
(二)分析方法10
(三)面板数据模型构建10
(四)样本选择10
(五)数据来源10
(六)回归结果11
(七)模型结果分析11
五、进口饲料原料价格分析11
(一)历年大豆、玉米进口量及金额11
(二)进口与国内生产饲料原料的价格比较12
六、建议与结论12
(一)调整种植区域,降低生产生态成本13
(二)保障粮食安全,注重可持续发展13
(三)结论 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5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 我国当前饲料原料的经济和生态成本分析
引言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饲料生产国。饲料行业的发展情况不仅关系到我国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还关系到国家的民生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一向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对粮食生产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以及财政扶持。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粮食及肉蛋奶等产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在飞速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使更多的农民不断的进城,工、商、服务业等也在不断争夺农业的生产要素土地、水、劳动力,这也导致了我国粮食生产机会成本上涨。粮食的需求上升,而国内粮食产量及成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缺口就转到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在饲料行业上,市场的需求使得饲料原料在进口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我国在加入WTO后,原料市场更是被推到了国际的舞台上。这对我国国内原料市场带来严峻挑战,一方面因国内农产品区域差异较大、产业链范围较广、行情波动明显,以及在国家、企业临储收购的因素下,拖高了原料市场的底价,另一方面因入世做出的关于粮食进口关税、关税配额和国营贸易比例等以及近期中美贸易谈判影响,使得国外低价的农产品在巨大利润吸引下不断涌入。本文通过以玉米和大豆为例,分析我国当前的饲料原料经济和生态成本,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饲料生产成本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上提出建议。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各学者对粮食生产的研究
1.1粮食成本的影响因素
对于粮食成本的研究,国外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对粮食贸易价格的研究分析,如Wohlgenan(1989)和Azzam(1991)通过利用行为模型,在描述特定的粮食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的关系下,模拟出粮食的市场价格与产量的决定关系[1] [2];而Brown(2002)在对中国农业生产研究认为,在中国人口数量不断增涨以及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使得中国对于粮食的需求显著增加,需求缺口就转向国际市场,这会导致国际粮食价格上涨,间接影响其他国家粮食成本[3] ;Evenson和 Gollin研究发现粮食的产量与粮食的多样性呈正相关,但同时粮食多样性也会导致粮食市场价格下降,当市场价格下降低于粮食成本下降时,农户获利[4];Harris认为粮食的定购价格与数量直接影响农户的收入,粮食的生产和自给水平决定影响程度[5];Keith 对粮食成本研究发现影响粮食成本的重要因素有生产效率、耕地质量、增长核算等[6]。
另一方面研究就是在粮食的补贴上,Aude和 Jacquet 研究结果发现粮食补贴主要体现在直接收入上[7];Wadonda在对Malawi地区的粮食补贴计划研究上得出收益成本比值处于0.761.36之间达曲线波峰,能产生较高的收益[8];Donna Brennan研究孟加拉国发现粮储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私人都不经济,在高昂的粮储成本及粮食成本弹性波动背景下,国家直接给予补贴是最有效的控制方法[9]。
综上,在影响粮食成本方面,有来自农业生产要素方面的耕地质量、生产效率、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以及来自市场方面的供需调节和财政补贴等因素。
1.2粮食生产的成本核算问题
国内对于粮食生产成本的研究,大多文献都集中在2000年以后。国内最早关于生产成本的研究是张耀勤于1976年发表的《生产队粮食成本简易计算法》,把粮食成本定义为“生产一斤粮食需要的全部费用”[10]。而在当时农业生产处于人民公社状态,对于劳动成本的计算并未加入。而80年代陈家传在研究调查报告中,对粮食生产成本就定义为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以及活劳动所消耗的费用,包括了劳动成本[11]。在90年代后,蓝海涛与李勇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的财政成本定义为政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的做出的开支,其中包括支农的粮食费用、对国有粮企补贴和仓储费用等,并且国家的粮食安全对于财政补贴依赖程度高,具有风险[12]。苏李和龙芳在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成本研究中定义粮食安全成本为国家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对粮食的生产、流通、消费以及环境等的投入。同时把生态成本纳入粮食安全成本中,强调农业生产对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得出我国耕地流失、农业生态破坏带来粮食生产成本上涨的结论[13]。综上,对以往的粮食成本核算研究总结得出,实际的粮食生产成本应包括生产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dwyx/56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