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取信于民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取字【释义】:“取”字,左边是“耳”指耳朵。右边是“又”字,象形字表示“手”,本义:右手。 古时候人类狩猎和采集野果时多使用自制的耙子,这样既快又省时,后来简化成手形,因耙子是根据手的形状发明的。 做任何事物都需要手和耳朵的帮助。“手”触觉的一部分,“耳”听觉,先听到则领悟与心脑的能力倍增。洞察力的来源,开窍于耳。心静时能养脑,元气充足,观察力来源于眼,闭目时,人能养神。手能帮助人做很多精巧的工作,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手和耳是心与脑的好帮手。取:qu,从耳从又。执,捕罪人也。在古代战争中,胜利者常把打败一方的俘虏或战死者的耳朵割下来。取的本义是攻下、夺取,引申为执、拿等。获者取左耳。——《周礼》注音 qǔ①拿:取款;支取;提取;领取。②得到:取得;取胜;获取;取而代之。③选择;采纳:取舍;选取;采取;吸取;听取。取得的“取”字,人们在学习知识和感知事物的声音时,需要耳朵的帮助,所以“耳”字加“又”字表达了,通过耳朵用心听讲,通过手来书写文字,耳听,手写,人们在学习中又得到了不一般的进步。北方方言读音qiǔ,释义相同
信字【释义】:信,两个读音:xìn和shēn。读作xìn的基本字义是诚实,不欺骗,不怀疑,认为可靠的意思:也有消息、 函件等意思。中国姓氏中的读音。读作shēn时古同“伸”,是舒展开,表白的意思。
于字【释义】:于,yu,于是迂、纡的本字,本义为曲折。较早的字是在“干”的旁边有一条迂曲的线,行路时要绕着走。“于”是一个汉字,从古代就有这个字了,只是和现在的意思不同,属古今异义。“于”不是“於”的简体字(《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新华字典》对“於yú”的解释是“同于”),“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於”也并不能代替“于”的全部意义。同时“于”也是一个姓氏,但不同于“於”姓。常见于文言文中。
取信于民【拼音全拼】:qǔ xìn yú mín
取信于民【五笔码】:BWGN
取信于民【拼音码】:QXYM
取信于民【解释】:取得人民的信任。
取信于民【出处】:《汉书·楚元王传》:“览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
取信于民【近义词】:取信于人
取信于民【灯谜】:大众集邮
取信于民【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取信于民【英语】:win the trust of the people
取信于民【成语接龙】:
取信于民--民困国贫--贫无担石--石枯松老--老奸巨猾
取信于民【造句】:
0、防范和化解各种公共危机,是各级政府树立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良好形象的关键所在。
1、二是要加强行业自律,以质量取信于民。
2、此后,无论怎样强硬地坚持和宣传“文革取得的伟大胜利,都已是难以取信于民了。
3、因此,为了达到乡村社会的“善治,乡镇政权必须进行改革、重建“取信于民的政治权威。
4、因此,政府首先要确保资金到位,监管得力,取信于民;并把医疗救助和经济扶贫相结合;
5、政治认同涉及政治学的一个最古老、最基本的问题,即如何使政治统治取信于民。
6、所以说,号令一经发出,就必须取信于民而风行全国。
7、如此压倒性的结果超过了大多数的人可以相信的极限,也同样让那些急于让大选结果迅速取信于民的西方大国感到十分难堪。
取【相关成语】:
0、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1、取长弃短:吸取长处抛弃短处。
2、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3、取法乎上:取法:取为法则。比喻效仿于高超、精湛的学识、技艺等。
4、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5、取法于上,仅得乎中:法:标准,规范。取上等的为标准,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6、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取为法则。比喻效仿于高超、精湛的学识、技艺等,也只能达到中等水平。
7、取精用宏:用:享受。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充分加以运用。
8、取精用弘:精:精华;用:享受,占有;弘:大。从丰富的材料里提取精华。
9、取快一时:只图暂时的快乐,不顾其他的利害关系。
10、取乱存亡: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11、取乱侮亡: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
12、取名致官:致:取得、获得。获得了名声和官爵。比喻名利双收。
13、取譬引喻:打比方,作譬喻,用以说明道理。
1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华:事物最好的部分;糟粕:酒糟、豆渣一类的东西,喻指无用之物。吸取事物中最好的东西,舍弃事物中坏的,无用的东西。
15、取巧图便:使用手段谋取好处,图得便宜。
16、取青妃白:取青媲白。同“取青媲白”。
17、取青媲白:以青配白。比喻斟酌字句以使文句对偶工整。
18、取容当世:取容:取悦;当世:旧指权贵。比喻博取当权者的欢喜。
19、取瑟而歌:瑟:弦乐器。弹瑟歌唱。比喻用曲折的方式表达情意。
信【相关成语】:
0、信笔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1、信不由衷:信:诚实;衷:内心。诚实不是出自内心。比喻假意敷衍。
2、信步而行:信:随意。无目的地随意行走。
3、信步漫游:信、漫:随意。随意走走逛逛。
4、信而好古: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
5、信而有征:信:确实;征:征验,证据。可靠而且有证据。
6、信而有证:真实而有根据。
7、信及豚鱼: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8、信口雌黄: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9、信口胡说: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10、信口胡言: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11、信口胡诌: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12、信口开呵:比喻随口乱说一气。同“信口开合”。
13、信口开喝:比喻随口乱说一气。同“信口开合”。
14、信口开合: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15、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16、信马由缰:信、由:听任。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
17、信马游缰:信:听凭。骑着马随意游荡。指没主意,受外力左右。指不受约束,任意游荡。
18、信赏必罚: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19、信使往还:信使:指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人,即使者。双方互派的使者来来往往。
于【相关成语】:
0、于安思危: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1、于飞之乐:于飞:比翼齐飞。比喻夫妻间亲密和谐。
2、于归之期:于归:出嫁。姑娘出嫁的日子。
3、于呼哀哉:于呼:感叹词。哉:语气词。原意感叹或悲哀。又用于祭文,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4、于家为国:为国家为人民。
5、于今为烈:烈:厉害。某件事过去就已经有过,不过现在的更加厉害罢了。
6、于民润国:润:益。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
7、于事无补:对事情毫无补益。
8、于是无补:补:好处,益处。对事情没有什么好处。
9、于思于思:思:同腮;于思:鬓须茂盛的样子。指胡须长而多的人。
10、于心不愧:在心里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11、于心不忍:从心里常觉得忍不下去。多表示对受害者的同情。
12、于心何忍: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13、于心无愧:在心里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14、于心有愧:从内心感到惭愧。
民【相关成语】:
0、民安国泰: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1、民安物阜:阜:多。社会安定,物资丰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2、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3、民保于信: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4、民变蜂起:蜂起:如群蜂飞舞一般。旧指人民反抗斗争蜂拥而起。
5、民不安枕:安:安稳。人民不能安心睡觉。形容生活极不稳定。
6、民不堪命:堪:忍受;命:命令。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7、民不聊生: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8、民不畏死: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9、民不畏威:畏:害怕;威:威胁。人民不害怕威胁。形容人民的大无畏气概。
10、民淳俗厚:民风质朴敦厚。
11、民富国强: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12、民膏民脂:脂、膏:脂肪。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
13、民贵君轻: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
14、民和年丰: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15、民和年稔:犹言民乐年丰。
16、民康物阜:阜:多。人民平安,物产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17、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顺从;之: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老百姓只可以让他们按照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去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18、民困国贫:人民困苦,国家贫穷。
19、民力雕弊:雕弊:困苦,衰败。社会经济衰败,人民生活困苦。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90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