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诚心正意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诚字【释义】:诚是一个形声字;《说文》:“诚,信也。从言,成声。”意谓对待人们要诚实讲信用,不搞鬼鬼祟祟的把戏和阴谋诡计。《礼记·中庸》就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亚圣孟子也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又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上),认为反省自己以达到诚的境界,就是最大的快乐。荀子虽“不求知天”,但也把“诚”看作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境界。
心字【释义】:心,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心是本体,就是说心是心脏,这个心脏参与整个身体的运行;第二说的是心的意识功能,在中华古代,把心意识功能称之为禅,也可以这样说,中华文化就是禅的文化,心的文化。另外佛家的禅心说法只是沿用和传承了中华古文化而已,不是佛家创造出来的。心,xin,象形字。作为哺乳动物,从受精卵发育出来的第一个器官,心脏是伴随着生命开始和结束整个过程的唯一器官;同时,心脏是一个接收外界信息、并形成同步善恶(促进与伤害)判断、继而做出相应的意识调整,的最重要器官。心,是引领人获得生命高度提升的器官。(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2) 同本义 [heart]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语出于《古文》:“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诗·小雅·杕杜》:“日月阳止,女心伤止。”
正字【释义】:正,zhèng或zhēng从一从止。守一而止。古文正从一、足。足者亦止也。守一以止也。中国汉字,多音字,读作zhèng或者zhēng,表不同的意思,常用读音为zhèng,意思是不偏斜,平正,同时一个“正”字有五画,代表5很多中国人在统计选票、清点财物等时候,都还保持着用“正”字计数的习惯。
意字【释义】:意,读音:yì,总笔画数:13。儒家谓人对事物的思想与情态和对事物的态度。先秦儒家非常重视意对外界事物的看法,认为人对事物与行为好坏的看法都是由意造成的。故汉 刘向 《说苑·修文》:“检其邪心,守其正意。”
诚心正意【拼音全拼】:chéng xīn zhèng yì
诚心正意【五笔码】:YNGU
诚心正意【拼音码】:CXZY
诚心正意【解释】:诚:真诚。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诚心正意【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皇天有意为斯文,教人从诚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齐家治国为标准。”
诚心正意【近义词】:诚心实意
诚心正意【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为人
诚心正意【英语】:from the bottom of ones soul
诚心正意【成语接龙】:
诚心正意--意乱心忙--忙上加忙--忙而不乱--乱人耳目--目睫之论--论短道长--长乐永康--康强逢吉--吉日良时--时望所归--归正邱首--首尾乖互--互为标榜--榜上无名--名倾一时--时移世异--异政殊俗--俗耳针砭--砭庸针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车羸马--马鹿异形--形不吊影--影从云集--集思广议--议论英发--发愤自厉--厉精更始--始终不懈
诚的【成语接龙】,诚【相关成语】:
0、诚欢诚喜:打心里非常喜欢。
1、诚惶诚惧:诚:确实;惶:害怕;惧:畏惧。惶恐不安。指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惶恐不安。
2、诚惶诚恐: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3、诚恐诚惶:诚:确实;惶:害怕。惶恐不安。指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惶恐不安。
4、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5、诚心敬意:形容对人十分真诚和有礼貌。
6、诚心实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7、诚心正意:诚:真诚。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8、诚意正心:诚:真心实意;正:纠正。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
9、诚至金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的【成语接龙】,心【相关成语】:
0、心奓体忲:奓:通“侈”,奢侈;忲:通“泰”,过度。心志放逸,身体骄纵。
1、心奓体泰:奓:通“侈”,放逸;泰:安泰。指养尊处优者心情放逸而身体舒泰。
2、心安理得: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3、心安神定:心神都很安定。
4、心安神泰:心神安宁,泰然自如。
5、心谤腹非:口里不说,心里谴责。指暗地里反对。
6、心比天高: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
7、心病还从心上医: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8、心病还将心药医: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9、心病还须心上医: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10、心病还须心药医: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11、心病还用心药医: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才能解决
12、心病难医:医:医治。思想上的病不好医治。
13、心不二用:心思不能同时用在两件事上。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
14、心不负人,面无惭色:负:亏欠;惭:羞愧。内心没有对不起人的对方,表情也就会很坦然。
15、心不两用:指一个人的心思一时只能专注于一事。
16、心不应口: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不一致。指为人虚伪。
17、心不由己:不出于自己的本意。
18、心不由意:指不出于本意。
19、心不由主:为情感所激动,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正的【成语接龙】,正【相关成语】:
0、正本澄源:犹正本清源。
1、正本清源: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2、正本溯源: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
3、正大不阿:阿:迎合,偏袒。正直磊落,不逢迎,无偏私。
4、正大高明:正大:正直,不存私心;高明:学问多。形容人知识广博,道德高尚。
5、正大光明: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6、正大堂皇:犹言堂堂正正。同“正大堂煌”。
7、正大堂煌:犹言堂堂正正。亦作“正大堂皇”。
8、正道坦途:正:正直;坦:平坦。直而平坦的大路。形容方向正确,前途光明。
9、正道直行:正道:正路。沿着直的道路走。比喻办事公正。
10、正点背画:元时供状文书,主管者用朱笔在书首作点,书尾作钩,表示无增减伪造,然后令供状人在书背画押。也指民间订立文书契约。
11、正儿八经:正经,严肃而认真。
12、正儿巴经: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真正的;确实的。亦作“正儿八经”。亦作“正二八摆”。
13、正法眼藏:佛教语。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谓眼,包含万有谓藏。相传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与大弟子迦叶,是为禅宗初祖,为佛教以“心传心”授法的开始。亦借
14、正法直度:度:标准。严正法律,统一标准。
15、正复为奇:复:翻过来。正常的翻过来就会变成奇特的。形容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转化。
16、正冠李下: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17、正冠纳履: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18、正己守道: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19、正襟安坐: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同“正襟危坐”。
意的【成语接龙】,意【相关成语】:
0、意出望外:出乎意料之外。
1、意出象外: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形容文辞含蓄,意味深长。
2、意出言外:意思或含义表现于语言、文辞上。
3、意存笔先:意:构思。指写字作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4、意到笔随:指写诗绘画时一旦思绪或构思清晰成熟,即刻可将意境现诸笔端。形容运笔时文思敏捷。
5、意得志满: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亦作“志得意满”。
6、意度过人:意度:见识与度量。指人的见识与度量不同寻常,超过一般人。
7、意断恩绝:指情义断绝。
8、意夺神骇:意夺:意志消沉;神:精神。人的意志消沉,精神受到严重创伤。
9、意广才疏:意:意愿,志向。志向远大,但才能浅薄。指志大才疏。
10、意合情投:犹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11、意急心忙:犹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12、意忌信谗:意忌:猜忌;谗:谗言。怀疑忌妒,听信谗言。
13、意简言赅: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14、意见言外: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形容文辞含蓄,意味深长。
15、意境融彻:指在文艺创作中所描画的生活图景与表现的思想内涵完全融合在一起。
16、意况大旨:意况:概要;旨:宗旨,大意。指概括大意。
17、意懒情疏:懒:怠倦,消沉。意志消沉,感情淡漠。
18、意懒心灰:心、意:心思,意志;灰、懒:消沉,消极。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19、意懒心慵:懒、慵:怠倦,消沉。心情怠倦消沉。亦作“意慵心懒”。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86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