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识知无字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识字【释义】:识的含义是 知道,认得,能辨别。佛教术语是指人的意识、心智、生命力、理智、分别能力。在早期佛经中,它经与心(Citta)、意(Manas)混用,在意义上接近,但因为用法不同,实际的内涵又有所不同。它主要是用来作为指区别对象的认知能力。《说文》曰:“识,知也。”《诗·大雅·瞻卬》:“君子是识。”
知字【释义】:知 zhī 【动】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know〗
无字【释义】:无,有两个读音mó;wú。wú,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读作wú时的基本字义是没有,还可以作为哲学名词来理解,与“有”相对;另有不的意思。比如无辜;无偿;无从。读作mó时;佛教用语,“南无”,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这里的无读作mó。早期佛教经论中所说的无,是指相对于‘有’之‘非有’,亦即相对于‘存在’之‘非存在’。另外还是几个动漫中的角色。
字字【释义】:字,中国汉字,读作:zì。该字的主要字义是指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做动词,名词使用时意义不同。
识知无字【拼音全拼】:shí zhī wú zì
识知无字【五笔码】:YTFP
识知无字【拼音码】:SZWZ
识知无字【解释】:指幼儿识字。
识知无字【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识知无字【英语】:Knowledge has no words
识知无字【成语接龙】:
识知无字--字字珠玉--玉柱擎天--天下第一--一寸丹心--心口不一--一字见心--心口如一--一体同心--心小志大--大得人心--心粗胆大--大快人心--心高于天--天下为一--一片冰心--心比天高--高傲自大--大夜弥天--天大地大--大言欺人--人小鬼大--大辩不言--言行不一--一片丹心--心腹之言--言行若一--一德一心--心贯白日--日月经天--天下归心--心如止水--水广鱼大--大酺三日--日月丽天--天地良心--心同止水--水宽鱼大--大天白日--日试万言--言行抱一--一身五心--心到神知--知行合一--一片赤心--心神不安--安安心心--心开目明--明月清风--风急浪高--高自骄大
识【相关成语】:
0、识变从宜:指认识事物的变化,灵活地处理问题。
1、识才尊贤:能识别并尊重有才能的人。
2、识大体,顾大局:认识到有关大局的重要道理,照顾全局利益。
3、识多才广: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4、识二五而不知十: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5、识荆恨晚:遗憾自己与某人特别是知己或有才能的人相识太晚了。
6、识礼知书: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7、识昧高卑:识:见识;昧:昏暗不明白事理。不懂得尊卑高下。
8、识明智审:识见明敏,智虑周详。
9、识其一不识其二:了解事物的一方面,不了解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10、识时达变:认清时势,通达权变。
11、识时达务:达:通晓。认清形势的发展,通晓事务的变化。
12、识时通变:能认清时势,通达应变。
13、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14、识时知务:认清形势的发展,通晓事务的变化。
15、识途老马:老马认识路。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16、识涂老马:老马认识路。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同“识途老马”。
17、识微见几: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认识和察见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18、识微见远: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远景。
19、识微知著: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知【相关成语】:
0、知安忘危:只知道过太平日子而忘记危险的时候。
1、知白守黑:守:保持。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2、知白守辱:守:保持。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3、知彼知己: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4、知必言,言必尽: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5、知表不知里:表:外表;里:本质。只看到了人或事物的表面,并不了解其本质。
6、知不诈愚:知:通“智”。指聪明人不欺诈老实愚昧的人。
7、知耻近乎勇: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德。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8、知出乎争:智:同“智”;争:斗争。聪明才智是在反复斗争中锻炼出来的。比喻智慧来源于实践。
9、知错就改:知道自己错了就立即改正。
10、知地知天:地:地形:天:天气。了解地形,了解气候。
11、知恩报德: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同“知恩报恩”。
12、知恩报恩: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
13、知恩必报:知道受了恩惠就一定要报答。
14、知而不言:明明知道而不说。
15、知而不争:争:争辩。了解是非却不据理力争。形容不坚持原则。
16、知而故犯: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
17、知二五而不知十:知道两个五是多少,却不知十是什么意思。比喻看问题片面孤立。
18、知二五而未识于十:知道两个五是多少,却不知十是什么意思。比喻看问题片面孤立。
19、知法犯法: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无【相关成语】:
0、无般不识:犹百般,用尽方法。
1、无背无侧:不能辨清背叛倾仄之人。
2、无本生意:没有成本的买卖。
3、无本之木:本:根;木:树。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4、无边风月:无边:无限;岁月:风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死后影响深广。后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
5、无边苦海:原为佛家语,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
6、无边无际: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7、无边无限:开阔得望不到尽头。
8、无边无涯: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9、无边无沿:形容范围极为广阔。同“无边无际”。
10、无边无垠:形容范围极为广阔。同“无边无际”。
11、无病呻吟:呻吟:病痛时的低哼。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12、无病自炙:灸:灼,多指中医用艾叶等灼烧身体某一部分的医疗方法。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脑。
13、无波古井: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14、无补于时:对时事形势没有什么帮助。
15、无补于世:世:时代。对时势没有什么帮助。
16、无补于事:补:益处,裨益,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17、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18、无肠公子:指螃蟹。
19、无肠可断:比喻悲痛之极。
字【相关成语】:
0、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
1、字顺文从:用词行文自然妥贴,表达清楚。
2、字挟风霜:比喻文笔褒贬森严。
3、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4、字正腔圆: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5、字字珠玉:每一个字都像珍珠、宝玉那样珍贵值钱。形容文章作的好,声价高。
6、字字珠玑:珠:圆的珍珠;玑:不圆的珍珠。形容诗文语言精炼,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珍贵。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118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