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成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2022-12-25 07:5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父字【释义】:父,fu,从又举杖。家长率教者。矩也。(1) 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 [courtesy name]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诗·大雅》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 眜。——《春秋》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old man]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父知之乎?(父:老先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3) 又如:渔父;田父(4) 通“甫”。开始 [beginning]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老子·四十二章》(5) 又如:教父(教戒的开始)(6) 天。古人以为天地生万物,故称天为“父” [heaven]“父”字非常古老,其意义变化也非常大。在甲骨文中,“父”是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柄石斧,其最初意义便是“斧”,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斧”,“父”字不再有此义。持有石斧是力量与勇敢的象征,所以“父”字意思引申为持斧之人,也就是值得敬重的人,这个意义后来与“甫”字通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
母字【释义】:母,mu,(1) 象形。甲骨文字形,女字加上两乳,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2) 同本义 [mother]母亲,同今。也有特指乳母。动词有哺育,抚养的意思。也指本源,根本。雌性的:多指动物,同今。相比较的事物中的重者,大者,粗者。反之,小者,轻者,细者也可称为“子”。
之字【释义】:《说文解字》:“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属皆从之,止而切。”段《注》:“引申之义为往,《释诂》:‘之往是也。’按:之有训为‘此’者。
命字【释义】:命,ming,从口从令。命者,人所禀受。——《疏》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命,使也。——《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敎。——《礼记·中庸》
媒字【释义】:基本释义汉字:媒拼音:méi(1) ㄇㄟˊ(2)撮合男女婚事的人:~人。~妁(旧指婚姻介绍人)。~婆。(3) 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介。~体。触~。传~。(4)郑码:ZMEF,U:5A92,GBK:C3BD,五笔:VAFS,五笔98:VFS(5) 笔画数:12,部首:女,笔顺编号:531122111234
妁字【释义】:妁(shuò ):属于生僻字,现在已很少使用。
之字【释义】:《说文解字》:“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属皆从之,止而切。”段《注》:“引申之义为往,《释诂》:‘之往是也。’按:之有训为‘此’者。
言字【释义】:言,yán,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动〉(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2) 同本义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意为言出传达真理。本义:说,说话。汉语多义词。言(yán),①讲,如:言之在先;②说的话,如:言简意赅;③汉语的字,如: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④语助词,无义,如: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代词〉《尔雅·释诂》:“卬、吾、台(yí)、予、朕、身、甫、余、言,我也。”例(1)《诗·小雅·彤弓》:“彤弓弨兮,受言藏之。”例(2)《诗·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拼音全拼】:fù mǔ zhī mìng,méi shuò zhī yán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五笔码】:WXPWVVPY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拼音码】:FMZMMSZY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解释】:媒妁:婚姻介绍者。旧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处】:《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语接龙】: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言多伤幸--幸灾乐祸--祸至无日--日积月累--累苏积块--块然独处--处易备猝--猝不及防--防微杜衅--衅发萧墙--墙面而立--立地擎天--天真烂缦
父【相关成语】:
0、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1、父母恩勤: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2、父母官:旧时对州县官的称呼。
3、父母国:指祖国。
4、父母遗体:人是父母所生,指自己的身体。
5、父母之邦:邦:国家。指祖国。
6、父母之国:指祖国。
7、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妁:婚姻介绍者。旧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8、父为子隐: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9、父析子荷:父劈柴,子担柴。比喻子孙继承父辈的未竟之业。
10、父严子孝: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11、父债子还:父亲生前的债务,由子女负责偿还。也指父辈的过错累及子女。
12、父紫儿朱:紫、朱:旧时指官服。唐朝,三品以上官员穿紫有,五品以上者着朱服。指父子都做了大官。
13、父子兵:指上下亲如一家的军队。
14、父子无隔宿之仇:宿:夜。父子间没有隔夜解不开的仇怨。指仇怨容易消除。

母【相关成语】:
0、母慈子孝: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1、母老虎:雌性虎。借指泼妇或刁妇。
2、母难之日:指自己的生日。
3、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只:助词。我的妈呀,我的天哪!不体谅人家的心哪。原指少女因爱情得不到支持而发出的概叹。后泛指得不到尊长的体谅。
4、母夜叉:比喻凶悍的妇女。
5、母仪之德:母仪:作为母亲的典范。母亲的品德。泛指妇女的品德。
6、母以子贵: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

之【相关成语】:
0、之乎也者: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1、之乎者也: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2、之死不渝: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3、之死靡二: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4、之死靡他: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5、之死靡它: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6、之子于归:之子:这个女人;于归:到丈夫家。指女子出嫁。

命【相关成语】:
0、命薄相穷:命薄:命运不好,没有福分;相:长相。生来命运不好,没有福分,一副穷相。
1、命薄缘悭:指命运坏,缘分浅。
2、命辞遣意:运用文词表达思想。亦作“命词遣意”。
3、命词遣意:运用文词表达思想。同“命辞遣意”。
4、命该如此:命里注定就应该是这样。是一种迷信的、唯心的说法。
5、命根子:有生命或精力来源的东西。比喻最受人重视的晚辈或最重要或最受重视的事物。
6、命里注定:旧时迷信说法,命运早已决定安排好了。亦作“命中注定”。
7、命轻鸿毛:鸿毛:大雁的毛。生命轻如鸿毛。形容生命毫无价值。
8、命染黄沙:染:沾上。身体挨上黄沙。指死亡。
9、命如丝发:性命就像挂在一根细线、一丝头发上。形容生命十分危险。
10、命若悬丝:比喻生命垂危。
11、命世之才:原指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多指名望才能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亦作“命世之英”、“命世之雄”。
12、命世之英:原指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多指名望才能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
13、命途多舛: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14、命与仇谋:仇:仇敌。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形容命运不好,常遇挫折。
15、命缘义轻:缘:因为,由于。生命由于崇高的道义而显得轻微。比喻为了道义可以牺牲一切。
16、命运多舛:舛:违背。一生经历坎坷,遭遇不好。
17、命在朝夕:
18、命在旦夕: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
19、命中注定:迷信的人认为人的一切遭遇都是命运预先决定的,人力无法挽回。

,【相关成语】:

媒【相关成语】:
0、媒妁之言:媒妁:说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绍。

妁【相关成语】:

之【相关成语】:
0、之乎也者: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1、之乎者也: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2、之死不渝: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3、之死靡二: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4、之死靡他: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5、之死靡它: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6、之子于归:之子:这个女人;于归:到丈夫家。指女子出嫁。

言【相关成语】:
0、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1、言必有据:言:说话;据:依据。说话一定要有根据。
2、言必有物: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3、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4、言不达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亦作“言不逮意”。
5、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同“言不达意”。
6、言不二价: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同“言无二价”。
7、言不顾行: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8、言不顾行,行不顾言:说话与行事不能相照应,行动和言语也不相符合。指言行不符。
9、言不诡随:说话不谲诈善变。
10、言不及私:言谈之中不涉及个人私事。比喻为官忠心,一心为国。
11、言不及行:指言行不一。
12、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13、言不践行:践行:履行,实行。说了不能实行。
14、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15、言不入耳:指说的话不中听。
16、言不由中:指心口不一致。同“言不由衷”。
17、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18、言不逾阈:言:说的话;逾:越过;阈:门坎。夫妻间说的话,不能越过大门。比喻说体己话不能让外人知道。
19、言不愿行:言语和行为不相符合。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109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