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习焉弗察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习字【释义】:习xi,字形本义,日之所为,素位之行。《说文》“数飞也。从羽从白。凡习之属皆从习。似入切”(1)会意字。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2) 同本义 [fly frequently]【基本字义】1、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学~;实~。2、学:~文。~武。3、实践:学而时~之,不亦说乎?4、 对某事熟悉:~见;~闻。~以为常。5、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惯;积~;陈规陋~。6、相因:世代相~;~~相因。7、中国姓氏之一,如~近平。
焉字【释义】:“焉”字常见于文言文。作兼词一般都用在句尾有于是、于之的意思如:基本解释:焉 yān ◎ 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不复出~。 ◎ 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 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置土石? ◎ 文言助词:又何戚~。
弗字【释义】:弗,“不”的同源字,不之深也。语出《公羊传》《吕氏春秋》《史记》《韩非子》等。吴语方言常用字,同古意,表示不。
察字【释义】:察, chá ,从宀(mian)从祭。天(客观事物或现象)质明。祭祀必天质明。明,察也。故从祭。
习焉弗察【拼音全拼】:xí yān fú chá
习焉弗察【五笔码】:NGXP
习焉弗察【拼音码】:XYFC
习焉弗察【解释】:习:习惯;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是”的意思。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习焉弗察【出处】:清·梁章钜《浪迹续谈·孙白谷》:“此实传庭,又或误以为‘傅庭’,耳食之徒,遂习焉弗察耳。”
习焉弗察【近义词】:习焉不觉、习焉不察
习焉弗察【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习惯了就忽略
习焉弗察【成语接龙】:
习焉弗察--察言观色--色厉内荏--荏弱难持--持盈守成--成家立计--计上心来--来者可追--追悔何及--及宾有鱼--鱼贯而进--进贤任能--能言巧辩--辩口利舌--舌敝唇焦--焦心如焚--焚林而畋
习【相关成语】:
0、习而不察:习:习惯。指常见之事,就觉察不到存在的问题。
1、习非成是: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2、习非成俗:指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
3、习非胜是:习:习惯;非:错误的;是:正确的。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正确的。
4、习故安常:指习惯于规。
5、习惯成自然: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6、习惯若自然:惯:同“贯”;若:像。习惯了就像很自然的事。
7、习惯自然: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8、习久成性: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9、习若自然:若:像。习惯了就像很自然的事。
10、习俗移人:移:改变;人:指人的本性。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
11、习俗移性: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
12、习为故常:故常:常例。经常如此,养成习惯,就被当作常规了。
13、习无不精:习:学习;精:精通。学习没有不精通的。
14、习焉不察: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15、习焉不觉:习:习惯;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是”的意思。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16、习焉弗察:习:习惯;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是”的意思。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17、习以成风:风:风气。习惯了,就形成了风气。
18、习以成俗:俗:习惯。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成了习俗。
19、习以成性:习:习惯。习惯了就养成了性格。
焉【相关成语】:
弗【相关成语】:
0、弗欺暗室:暗室:比喻暗中。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昧心事。
察【相关成语】:
0、察察而明:谓在细枝末节上用心,而自以为明察。
1、察察为明:察察:分析明辨;明:精明。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
2、察己知人: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别人。
3、察见渊鱼:渊:深潭。能看清深水中的鱼。比喻为人过于精明。
4、察今知古: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它总是循着时间的先后逐渐演变而成的。观察它的现在,可以推知它的本来面目。
5、察三访四:指爱打听调查别人的事情。
6、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7、察言观行: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8、察颜观色: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103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