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杨晨的语言艺术风格
前言 1
一、杨晨简介 1
二、杨晨的艺术语言 1
(一) 地域特性 1
(二) 情感把握 2
(三) 形象贴合 3
三、 杨晨的新闻语言 4
(一) 有声语言的客观真实性 4
(二) 副语言的恰到好处 5
(三) 主持人角色的相对弱化 6
四、 杨晨语言艺术风格的独特之处 6
(一) 多数配音员语言风格的单一化 6
(二) 杨晨语言风格的多样化 7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前 言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的影视剧作品都运用到了配音演员,在热播的影视剧作品中杨晨也担任了多种角色的配音工作,在处理不同人物时运用到的声音特点也是有所不同的。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主要是分析杨晨在艺术语言和新闻语言运用到的不同语言艺术风格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杨晨在配音上的语言表达样态和新闻播音上的语言表达样态上的不同,发现杨晨语言艺术风格上的优缺点,让观众对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工作者能够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对我们日后的配音和播音工作提供学习和帮助,增加我们的语言魅力。
一、杨晨简介
杨晨其人现在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位新闻节目主持人,同样她也是一位资深的配音演员,其代表作品经常活跃在电视和电影荧幕上。作为一名新闻节目主持人,她主持的节目有《国际时讯》、《晚间新闻》及其他栏目;作为一名配音演员,她为《琅琊榜》中的言皇后、《阿凡达》中的格蕾丝博士等各类角色配音。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的影视剧作品和电影中都运用到了配音演员,在热播的影视作品中杨晨也担任了多种角色的配音工作,在处理不同人物时运用到的语言艺术风格也是有所不同的。杨晨为人低调认真,知名度并不算太高,还不能够被大家所熟知,但是她所配音的这些作品都被大家耳熟能详,因为她的声音极富魅力,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杨晨的艺术语言
(一)地域特性
“在一些中国影视剧里,由于演员嗓音不好、发音不标准或不符合角色性格的要求,导演会不采用他本人的声音,而在后期录音时请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不同人物时运用到的语言艺术风格也是有所不同的。杨晨为人低调认真,知名度并不算太高,还不能够被大家所熟知,但是她所配音的这些作品都被大家耳熟能详,因为她的声音极富魅力,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杨晨的艺术语言
(一)地域特性
“在一些中国影视剧里,由于演员嗓音不好、发音不标准或不符合角色性格的要求,导演会不采用他本人的声音,而在后期录音时请适当的配音演员为其配音,令角色更贴合要求。”
姜文导演的电影《一步之遥》在2014年12月18日正式上映。对于广大的观众来说,最意想不到的就是在电影中听到的竟然不是舒淇本人的原声。演员舒淇是台湾人,带有较为浓重的台湾口音,语言带有拖音懒音、口齿模糊的特点,而电影中的“完颜英”这个人物则需要能说上一口京味儿甚重的北京口音,这是这一人物身上的标志性特点。其实舒淇后来也学习了一点北京话,但是影片呈现出的效果不是很好,舒淇的口音还是带有一些台湾腔,观众听起来也会觉得有一些出戏,所以观众的接受程度并不是太高,这直接影响到了影片上映后观众的欣赏效果。
电影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对演员台词的要求很高,实际上在电影《一步之遥》全片中也只有演员舒淇的角色启用了配音。因为影片中的这个人物原本是一位京城格格,因此人物形象已经限定了一定的地域性,所以,姜文导演自然希望饰演这一角色的演员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北京话。而杨晨正好就是一位地道的北京人,她天生会说北京话的优势,以及她是1971年生人,只比舒淇年长5岁,在声音和年龄上都靠近等要素,都是姜文导演最终选择由杨晨来为舒淇配音的原因。
语言必须借助声音的塑造来加强表现力。2016年7月16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娱乐广播每天下午2点播出小说《状元媒》,由杨晨来为这部小说进行演播。她的声音极富魅力,时而严肃,时而活泼,时而充满着丰富的内在感情,为观众和听众朋友们塑造了许许多多鲜活的人物。在演播时杨晨不光使用普通话演播,有时也会运用到地道的“北京话”来演播,因为这是一部非常具有北京当地文化特色的小说,演播时适当的使用带有京味儿的语言更加符合小说的故事情节和设定,同样也使受众听了更具吸引力,这就是一种声音的造型能力。
配音时声音是具有形象性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理位置、环境、人物设定在演播的时候观众是看不到纸质的文字的,所以一切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需要通过“听”来获取,就不是通过传统的“看”书来了解小说,认识书中人物了,而是通过“听”来区分人物、认识人物,故事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区分无疑要靠语言来推动。杨晨在演播小说的过程当中融合了她在播音、配音上的长处,独具风格,准确的把握住小说中各类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这种带有地域性的语言演播会给人带来一种亲切感。
声音的特色和语言的风格甚至决定一部作品的走向。配音不单单只是指背台词、对口型、而是要对语言的合理再创造。“配音演员虽然和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一样都以普通话作为表现手段,但是,播音员尤其是节目主持人主要在于塑造自己,如果主持人的形象立不起来,他所主持的节目也不可能打响。而配音演员则相反,其意义在于塑造别人。”在配音时不仅要充分调动情感来完成配音工作,还要注意到作品中人物的地域身份,通过作品中人物的籍贯、地域特点、性格特点去揣摩人物的语言特点,适当的带有地域性的语言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完成配音工作。
(二)情感把握
2007年全国孝老爱亲模范罗映珍用自己的亲身事例书写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中秋日记》。杨晨在当年的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上朗诵了这篇文章,文章虽然朗诵起来只有短短不到3分钟的时间,但是在这3分钟里如何打动受众则是需要一定的语言功力去表现的。
杨晨是以妻子罗映珍本人的口吻进行朗诵的,朗诵时候的背景音乐为轻音乐钢琴曲《约定》,这首钢琴曲《约定》是一首爱情歌曲,曲调贴合故事的整体背景,舒缓轻柔的音乐配上这样一个直戳人内心的真实故事,加以声情并茂的朗诵使这场晚会达到高潮。杨晨在朗诵过程中眼中饱含泪花,还带有轻柔浅浅的微笑,在朗诵时字音处理有轻有重,在重音的地方加以强调、煽情,并且伴有适当的停顿,这种停顿和重音的运用可以更好的引人入境,引人入感,引人入情,极大的激发听众的感情和眼泪。杨晨在朗诵时善于使用语言的留白,这是在给予听众充分的想象空间。
同时杨晨在这场晚会上的朗诵也运用到了副语言,当晚身着白色西装和白色裙子,干净大方,搭配黑色高跟鞋,妆容淡雅,不张扬,在晚会的舞台上其实这种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c/35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