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株行距配置对华粳8号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影响

2021-06-14 16:2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试验以华粳8号为样本,研究株行距配置对华粳8号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关系。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华粳8号而言,通过扩行一方面可以减少基本苗,更重要的一方面通过扩行改善群体光能利用特别是中后期基部光照条件,提高后期茎蘖生长质量,可提高茎蘖成穗率、每穗总颖花量和实粒数,从而保持较高的产量;行株距小,移栽基本苗数多,则易造成无效分蘖增加、群体过大,成穗率下降,并不会增加穗数,同时又由于群体生长量过大,不仅降低了植株抗倒, 而且“窄”行距后水稻封行提前,加重了病虫害危害程度,因此不利于水稻增产。本年度研究表明,行距25cm机插和30cm机插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均可获得高产,从理论产量看采用30cm行距插秧以行株距14cm较好;从实际产量看25cm行距机插以株距12cm较好。关键词 水稻,株行距配置,产量,水稻品质
目 录
1 引言 1
2.材料与方法 2
2.1 材料与方法 2
2.3 试验材料 2
2.3 试验设计 2
2.4 测定内容及方法 3
2.4.1 考种与计产 3
2.4.2 品质测定 3
3.结果与分析 4
3.1不同栽插密度对华粳8号群体茎蘖及成穗率的影响 4
3.2不同栽插密度对华粳8号群体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5
3.3不同栽插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5
3.4 不同栽插密度对华粳8号加工品质的影响 6
3.5不同栽插密度对华粳8号外观品质的影响 7
3.6不同栽插密度对华粳8号营养品质的影响 7
4.结论与讨论 8
4.1株行距配置对群体茎蘖及成穗率的影响 8
4.2株行距配置对产量的影响 8
4.2株行距配置对水稻群体的影响 9
4.3株行距配置对华粳8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9
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1 引言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50%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同时水稻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物,全国约有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要粮食。稻米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细粮和商品粮,供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养了广大的百姓。众所周知,水稻产量受到多个因素影响的共同影响,高产的前提是优质的水稻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是与其相配套的栽培技术,同时要拥有合理的群体结构是水稻高产的基础之一,通过合理株行距配置,从而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来提高群体的质量,是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不合理的株行距配置会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栽培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稀植栽培来发挥,目前已有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株行距配置可以显著的影响产量和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密度越大反而有效穗将会减少,穗型将会变大,每穗实粒数将会增多,产量也随之升高[1]。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是水稻产量的形成主要有关因素。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等方式都可以通过不同株行距配置影响水稻产量,有研究表明窄行可以有效的增加水稻的分蘖数,同时也有利于其他方面的生长因素。合适的株行距配置可以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改变株行距配置可以通过调整每穴基本苗数、单位面积穴数或者行株距配置三种方式来实现各种不同的株行距配置。因此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土地肥力,保证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粒数和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都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使水稻有效的利用光能,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株行距配置对单位面积的总穗数影响较大,栽插密度的下降,总穗数也会减少。虽然单位面积有效穗较多,但因为他们之间的存在着矛盾,反而导致平均穗粒数的减少,因而不能实现高产。
提高光能利用率可以通过调节株行距配置进而优化群体结构,同时可以优化群体与光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朱普平[2]等人指出,为了促进分蘖的形成,为形成大穗打下基础,水稻移栽时应该以小苗为最佳。王夫玉[3]等指出,行株距的比值除与产量构成因素具有一定规律外,与水稻上部二叶也有一定规律性。
有研究表明水稻适宜的群体结构常因品种、环境和栽培措施的不同而有许多的区别。赵秀哲等[4]提出增加栽插的基本苗会促进水稻分蘖的增加,但是过多的分蘖数目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例如不利于水稻形成大穗,很可能导致分蘖的成穗率下降,导致水稻的产量下降。张巍巍等[5]对密度与插秧株数互作下水稻生长情况的试验表明,每平方米茎蘖数的増加是由于每穴插秧株数的增加。同时与之相反,増加毎个株穴水稻的占地面积将会降低单位面积的茎蘖数,从而使叶面积指数下降。良好的株行距配置成为作物增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6]。
株行距配置对稻米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吴春赞[7]等研究发现,株行距配置对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及蛋白质含量有影响; 在碾磨品质的各个性状中,株行距配置对糙米率、精米率的影响较小, 适宜的株行距配置可以提高稻米的碾磨品质。稻米的外观品质和商业价值与外观品质垩白率和垩白度的多少和大小有直接联系。垩白的形成与栽插密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栽插密度下降,垩白率和垩白度将会升高,稻米外观品质将会变差[8]。不同类型、品种水稻都有最适宜栽培密度来让水稻得到优良的品质,株行距配置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稻米综合品质的提高,特别是是密度过大,稻株的营养面积将会缩小,致使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减少,致使稻米蛋白质含量下降,同时造成田间生长郁闭,透光通气减弱,“青米”的米粒增加,使加工品质及外观品质变差[9]。
旨在阐述扩大行距对高产水稻群体茎秆形态生理与群体生态的影响机理, 为高产水稻生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6年在大华种业育种院淮安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
2.3 试验材料
试验采用塑盘育秧,淮安市大华生物制品厂提供机插水稻育秧基质,参试品种为华粳8号。
2.3 试验设计
在同一块田内分设M1(25×11cm)、M2(25cm×12)、M3(25×14cm)、M4(30×11cm)、M5(30cm×12)、M6(30×14cm)六个不同株行距配比,移栽穴数分别为2.4、2.2、1.9、2.0、1.8、1.6万穴/666.7m2,每穴栽插本数3苗,采用人工模拟机插,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30m2,各处理之间的肥料运筹与水浆管理方法都是相同的。试验于5/26播种,塑盘育秧,播种管理严格按照秧盘秧操作规范进行,大田基肥施复合肥50公斤/亩,6/18移栽;5天后返青肥施复合肥40公斤/666.7m2,并化学除草,施双超60克/666.7m2,穗肥施尿素15公斤/666.7m2,中后期重点采用井冈已唑醇、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蚜酮、毒死蜱、满穗、三环唑等药剂防治纹枯病、稻飞虱、卷叶螟、穗颈瘟。水浆管理:栽后3天放干水。6月底前露田2次。7月上旬第1次轻搁,7月份搁田3次。8月下旬确保有水抽穗,10月15日断水。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wgc/6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