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革兰氏阴性细菌活性的海洋来源真菌的筛选(附件)
目录
1 引言 1
1.1 海洋真菌的发展前景 1
1.2 亚洲各国对海洋真菌的研究概况 1
1.3 我国对海洋真菌的研究概况 2
1.4 红树林海洋真菌 3
1.5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3
2 研究材料和方法 4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4
2.2 实验方法 5
3 实验结果 10
3.1 四种样品照片 10
3.2 预实验稀释 10
3.3 实验再稀释 10
3.4 初分离 11
3.5 再分离 13
3.6 大米培养基接种 14
3.7 药敏纸片法鉴定活性 15
4 实验讨论 14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1 引言
海洋真菌是在海洋中形成孢子并具有真核结构的微生物。它们大部分具有一定的结构基础,但是需要依赖别的物质或者生物,所以海洋中物种的丰富度也影响着海洋真菌的生存和分布。根据海洋真菌的习性,可分为五种基本生态类型:(1)木材真菌,海洋真菌中分布最广的高等真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菌种类,腐生生活习性,分解纤维素,分布在热带和沙罗等海域,有76种渗透压物质和29种半已知细菌。(2) 寄生藻类真菌占海洋真菌数量的1/3,其中大部分为真菌,有腐生、寄生和共生的类型。(3)红树林真菌,多为腐生菌,其中真菌23种,真菌17种,担子菌2种。(4) 海草真菌,数量非常小,许多在叶中生境。(5) 寄生动物真菌,仅寄生在外骨骼和壳上。
海洋真菌也在海洋中的生态系统里起着重要作用,类似陆地上的微生物,会进行代谢活动与海洋生物的生产过程,能够辅助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生长。然而,海洋真菌是海洋动物的寄生虫和病原菌,有的能引起海洋植物的致病,甚至使一些港口建设设施中的木结构腐烂;一些海洋真菌也会破坏聚集。氨基甲酸酯和其他聚合物材料。由此可见,海洋真菌存在利弊,就看我们如何利用它们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1.1 海洋真菌的发展前景
根据数量观察总结,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占地球生物资源的80%。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每年需要检测数以万计的自然产品用于肿瘤模型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疑难杂症,以筛选出能够使用的有利的活性化合物,在这些自然产品里四分之一是来自于海洋[1]。海洋真菌作为海洋生物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个角色,其中所含有的资源前景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随着对海洋真菌的深入研究调查,人们发现并提出了新的采集、分离、培养方法,提高了新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几率,新设备的出现和增加也有力支持了从海洋真菌中开发出天然产物的研究[26]。
1.2亚洲各国对海洋真菌的研究概况
泰国是一个研究海洋真菌较多的亚洲国家。第一个研究泰国海洋真菌的人是 Kohlmeyer(1984),他研究了来自泰国海岸的3种木质海洋真菌和一种未知生物(Lulworthia sp.)。1986年丹麦科赫公司调查了泰国海岸的海洋真菌,包括8种海洋真菌,其中2个新物种。目前在泰国活跃以琼斯为主导的积极研究海洋真菌的专家,他们不仅研究海洋及淡水木生真菌的多样性,并建立了一个网站,还进一步研究真菌的代谢产物,已发现多种有开发潜力的菌株。他们的工作推动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对海洋真菌的研究。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对海洋真菌进行研发的国家。Tubaki [79] 连续报道了日本海域的海洋木生真菌种类。Tokura (1984)[10] 对日本海岸的共报道的18种沙生真菌进行了研究。Nakagiri是日本活跃的积极研究海洋真菌的专家,他报告说,日本海岸有大量的海洋真菌新种以及海洋真菌有性态和无性生殖之间的联系[1113]。
有几位科学家[1416]对印度水域的海洋真菌做了全面的调查,并对双孢囊的单囊壁及双囊壁子囊菌做了总结。随后一些研究者对印度海域红树植物上真菌的季节动态、定殖和发生频率进行了研究[1718]。有海洋真菌报道的亚洲国家还有科威特的伊纳尔[19]、文莱的海德[20]、新加坡的梁和谭[2123]、印度尼西亚[2425]、马来西亚的琼斯和库图布登[2627]等。
1.3 我国对海洋真菌的研究概况
1991年,国家海洋局的领导下,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工作小组的成立,是对中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广泛和深入进行调查。并编辑出版了相关书籍,书中记录了中国海各种海洋生物(包括海洋真菌)的种类,报道了厦门以北海域子囊菌和半知菌多种;厦门以南海域子囊菌和担子菌种类,半知菌48种,共计127种海洋真菌。与世界记录的海洋真菌种类约723种比较,中国海的已知真菌数目不算可观,这与中国未全面调查海洋真菌,特别是厦门以北海域即东海、黄海和渤海的海洋真菌种类有关。所以为响应1992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号召,开展对中国海的海洋真菌调查,将我国海洋真菌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开发及利用,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我们对海洋真菌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2,香港大学首次报道的物种,分布在南海的Vrijmoed教授、海洋真菌和水文因素的影响季节性动态变化(盐度、温度、pH、溶解氧、生物耗氧,硝酸镍海洋真菌中的TrGEN和无机磷酸 [2831],并报道其是南海海域中最常见的海洋真菌。1994 年 Vrijmoed 等又对南海红树林直立腐木及漂流木上的海洋真菌种类进行了调查 [3233]。目前 Vrijmoed 教授正和中山大学合作进行海洋真菌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并已报道了南海海洋真菌中一些新型化合物 [3435]。Vrijmoed 教授的工作较全面地研究了中国南海海洋真菌。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wgc/64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