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菌丝体富硒特性研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主要材料与试剂2
1.2主要仪器设备2
1.3试验方法2
1.3.1培养基制备2
1.3.2富硒杏鲍菇菌丝体平板培养2
1.3.3富硒杏鲍菇菌丝体液体培养2
1.3.4菌丝生长指标测定2
1.3.5菌丝总硒含量测定2
1.3.6菌丝体有机硒含量测定3
1.3.7菌丝体中硒的形态分析3
2 结果与分析3
2.1硒处理对杏鲍菇菌丝体长势的影响3
2.1.1平板培养菌丝体对硒的耐受性分析3
2.1.2富硒液体培养杏鲍菇菌丝体耐硒能力分析5
2.2液体培养杏鲍菇菌丝体富硒能力的研究5
2.3硒处理对杏鲍菇有机硒含量的影响6
2.4富硒杏鲍菇菌丝体硒形态分析7
3讨论8
3.1杏鲍菇菌丝体的耐硒能力8
3.2杏鲍菇菌丝体的富硒能力9
3.3杏鲍菇菌丝体硒形态分析9
3.4红色单质硒的解毒作用9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杏鲍菇菌丝体富硒特性研究
引言
硒是人体所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它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增进人体的基础代谢、减小微量元素毒性,还具有抗氧化和促进生长发育等功能[1]。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此外,硒还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缺硒可能引发糖尿病、肿瘤、微血管出血、心肌变性坏死等各种疾病[2]。但是硒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土壤缺硒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问题。我国的缺硒问题同样突出,低硒带占据国土面积高达70%左右。这些地区的农作物无法在生长阶段从土壤中获取足量的硒,由此导致了食物链的常年缺硒问题 [3]。因此,开发富硒产品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人民健康水平。
食用菌种类繁多、营养丰富,是广受欢迎的餐桌美食,通过对食用菌硒营养强化,可以使食用菌具有较高的硒含量,同时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4]。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是一种品质优良的食用菌品种,是老少皆宜的集食用、药用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且具有良好的富集微量元素的作用[5]。人体对有机硒的吸收率优于无机硒,且有机硒污染小,生物活性高。因此,通过发酵培养富硒杏鲍菇菌丝体,可以弥补天然食用菌中硒含的不足,对于更好地促进硒的吸收,增进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硒元素有益于人体健康,但过量的硒会导致疾病。人体对硒剂量的适应范围相对较窄,当硒元素的摄入量不足时会提高心肌炎和其他遗传疾病的发病率,并导致提前衰老等现象的出现。人体对硒元素的耐受上限为每日400 μg,高于此剂量则会引发皮肤粗糙、肠胃混乱、脱发等现象,还会导致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的出现,如易怒、烦躁等[6]。综上,测定富硒培养杏鲍菇菌丝体的硒含量和硒的存在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本试验所用的材料和试剂主要有:杏鲍菇菌种、硒标液(1000 μg/L)、Na2SeO3、KNO3、KH2PO3、Mg2SO3、无水葡萄糖、琼脂。
1.2 主要仪器设备
本试验所用的材料和试剂主要有:微波消解系统、ICPMS(美国Agilent公司,7700)、冷冻离心机、恒温恒湿箱、电子天平、冷冻干燥机。
1.3 试验方法
1.3.1 培养基制备
(1)PDA培养基:土豆20%、琼脂2%、葡萄糖2%;
(2)种子培养基:土豆20%、葡萄糖2%、酵母粉1%、蛋白胨1%、KH2PO4(0.1%)、MgSO47H2O(0.1%)、VB少许;
(3)液体发酵培养基:葡萄糖(4%)、酵母粉(0.4%)、KH2PO4(0.25%)、MgSO47H2O(0.06%)、VB(0.004%)、Na2SeO3。
1.3.2 富硒杏鲍菇菌丝体平板培养
(1)菌种活化:将试管种接种于PDA培养基,25℃ 恒温恒湿培养箱培养7天;
(2)平板培养:以硒元素浓度计,分别设置浓度为0、10、20、40、60、80、100、150、200 mg/L的平板培养基,用打孔器(φ=8 mm)在菌丝平板的边缘区域打取菌饼接种于平板培养基中央,以空白平板培养基作对照,每个硒处理浓度设置6个重复,用封口膜封口后倒置培养,黑暗培养10天,培养温度为25℃。
1.3.3 富硒杏鲍菇菌丝体液体培养
(1)种子液制备:将活化后的菌种,用打孔器(φ=8 mm)在菌丝平板的边缘区域打取菌饼接种于种子培养液中,每瓶培养液中接种3片,在30℃ ,150 r/min条件下在摇床中培养7天;
(2)富硒液体培养:以硒元素浓度计,配制硒元素浓度为20、40、60、80、100 mg/L的液体培养基,将液体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中,每瓶培养基100 mL,接种量6%,置于摇床中,30℃ ,150 r/min连续培养7天;
(3)菌丝体样品的制备:发酵液经4,0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液,用蒸馏水清洗沉淀,离心,重复清洗,离心操作直到上清液不带发酵液颜色,收集菌丝体,冷冻干燥。
1.3.4 菌丝生长指标测定
在菌丝体平板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天测量其菌落直径。测量方法为:首次测量在菌落任一位置测量菌落直径;二次测量在首次测量后逆时针旋转60°,再测量菌落直径;第三次测量在二次测量后逆时针旋转60°,测量菌落直径,最终测量结果为三次测量的平均值,按公式(1)、(2)求出生长速率和生长抑制率,将收集的菌丝体称重,按照公式(3)计算菌丝生物量。
菌落生长速率(mm/d)=菌落最终直径/生长天数 (1)
生长抑制率(%)=(对照净生长量处理净生长量)/对照净生长量×100% (2)
生物量(g/L)=菌丝干重/发酵液体积 (3)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pkxygc/45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