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免费论文]一年级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20-05-27 19:0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要: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对学习数学知识.参与数学活动.提升数学素养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目前一年级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不会表达和不愿表达的问题.经过课堂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可以通过学会倾听,在倾听和示范中学习数学语言表达的方法;有序指引,给予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丰富阅读,在课外延伸中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等策略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进行有效训练.关键字:核心素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小学一年级;提升策略;数学核心素养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由此可见,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实现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当前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存在着部分学生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出自己想法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其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如何在一年级时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成为教师需要思考与探究的问题.一.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一)不会表达不会表达,指的是学生有表达的欲望,但由于自身的年龄特征或所受环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尚不能做到表达得很好.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不完整.一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弱,不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回答常常是一些零散的词组或短语,缺乏完整性.比如,在教学数一数这课时教师提问:在这幅图里,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回答:蝴蝶.教师接着问:蝴蝶有几只?学生回答:5只.从该生的回答可以看出数学语言表达不完整,这里的5只指的是什么,并不能从他的回答中得出.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完整的话:5只蝴蝶.甚至是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看到了5只蝴蝶.(2)表达不规范.数学语言因其特有的学科性质,应该是严谨的.规范的.但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其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也往往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比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教师提问:涂色的灯笼排在第几个?学生会回答:第4个.很少有同学能说出:从左往右数,灯笼排在第4个.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清楚且规范的表达物体的位置,很多同学其实是能够理解这个意思的,但是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却不能说得很规范.(3)表达缺乏条理.数学的逻辑性要求数学语言的表达必须具有层次性和组织性.有条理的表达对思维的过程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缺乏思维的高度,因此在表达的时候往往是无序的.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会提问学生:7可以分成几和几?这时学生会回答:7可以分成3和4,7可以分成2和5,7可以分成6和1……显然学生大都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回答是杂乱无章的.(二)不愿表达不会表达是有表达的欲望,而不愿表达则是出于个人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原因,对表达产生了畏难和抗拒的心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数学课堂交流时,班级里积极举手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同学,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光听不说,即使是被点名发言时也是吞吞吐吐,甚至有的直接站立不语.这样的现象首先说明一年级学生在进行数学语言表达时遇到了障碍,不能很好的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其次是在情感方面,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进而对数学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也缺乏表现的欲望.二.提升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策略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达到有效的数学交流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一年级时教师就应有意识的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一)学会倾听,在倾听和示范中学习数学语言表达的方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密切相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只有在认真倾听了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明确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好语言.同时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中蕴涵了对数学语言运用的规范方法,学生通过认真倾听,可以帮助自己完善表达,使自己的表达能够更严谨.规范.有条理.从示范的角度而言,意味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数学语言的语言应是逻辑完整.规范而有条理的.例如,在学习比一比时,教师的提问应该是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而不是简单的问谁多,谁少.规范的提问不一定会得到规范的回答,但不严谨的提问方式一定不会得到满意的答案,这就是示范的作用.在课堂上,除了教师以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就是同学.一部分同学的表达同样会对另一部分的同学产生影响,在思维的碰撞中可以提升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也应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二)有序指引,给予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小学数学的课堂应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学会让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学生来说,讲给别人听,往往比听别人讲更高效.学生能表达到什么程度,就证明他们的理解到什么程度.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只要他愿意说,教师应毫不犹豫的给他机会说.而对于缺乏表达欲望的学生,教师也应该鼓励其尝试表达.学生受到了鼓励,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这也许会是表达的良好开端.在给与学生说话机会时,对于学生的表达也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因为有的学生很有表达的欲望,啰嗦冗长的语言使得班级里的其他学生无法理解到该生表达的意思.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序的指引.相机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表达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一般会提问:8可以分成几和几?可以让学生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板书,这时学生的答案可能是没有顺序的,一般是想到哪个就说哪个.随后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吗?排好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反思,在说分与合的时候为什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有什么好处?通过探讨后可以得出有序可以做到不遗漏.有序的表达是缜密思维的一种表现,而数学就是这样一门严谨的学科.(三)丰富阅读,在课外延伸中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读书是学习的先决条件.阅读并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学习数学同样需要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潜移默化的感悟数学的语言.数学的文本除了基础的数学教科书外还有很多课外的数学读物.对识字量较少的一年级学生而言,数学绘本是个不错的选择.在丰富多彩的故事图片中,学习数学的语言,学生可能会更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才会学的更好.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还离不开家长的帮助.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与家长多进行交流,让学生把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说给父母听,并告诉他们你是如何知道和思考的.利用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对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过程需要依靠语言表达来呈现.教师只有通过长期的.有计划地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参与数学活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参考文献[1]史宁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7,(01).[2]季芸.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有序表达的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探究,2016,(05).[3]席爱勇.数学表达: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范式[J].江苏教育探究,2017,(11B).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7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