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背景下建工集团(附件)【字数:23217】
目 录
1 引言 1
2 探索中的建筑工业化 1
2.1 建筑工业化的概念 1
2.2 建筑工业化的历程 1
2.2.1 国外建筑工业化的历程 1
2.2.2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历程 2
2.3 建筑工工业化的优势 3
2.3.1 施工效率 3
2.3.2 施工质量 3
2.3.3 建筑设计的优化 4
2.3.4 施工现场的管理 4
2.3.5 减少环境的污染 4
2.3.6 使用绿色建材 5
2.3.7 成本上的节约 5
2.3.8 安全方面 5
2.3.9 建造绿色建筑 6
2.4 建筑工业化的劣势 6
2.4.1 前期建造成本的提高 6
2.4.2 技术水平的原因 6
2.4.3 适用的范围 7
2.4.4 标准和规范方面 7
2.4.5 建筑行业管理体制方面 7
2.4.6 其它 8
2.5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 8
2.5.1 住宅工业化的概念 8<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br /> 2.5.2 住宅产业化的概念 8
2.5.3 住宅工业化与住宅产业化的关系 8
2.5.4 建筑产业化的概念 9
2.5.5 国外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现状 10
2.5.6 国内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现状 10
2.5.7 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障碍 14
2.6 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5
3 淮安建筑业的分析 16
3.1 规模总量持续扩张 16
3.2 骨干企业不断壮大 16
3.3 市场开拓扎实推进 17
3.4 企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18
3.5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18
3.6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18
3.7 行业管理渐上正轨,质量安全有保障 19
3.8 淮安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9
4 淮阴建工集团竞争能力分析 20
4.1 自身实力 20
4.1.1 淮阴建工集团的分支机构 20
4.1.2 淮阴建设集团代表工程及规模 21
4.1.3 淮阴建设集团获得的荣誉 21
4.2 生存能力 22
4.2.1 企业的资本 22
4.2.2 企业的规模 22
4.2.3 企业的文化 23
4.3 盈利能力 23
4.4 创新能力 24
4.5 总结 24
5 淮阴建工集团转型升级之路径探索 25
5.1 建筑产业现代化与绿色建筑的联合发展 25
5.2 建筑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25
5.2.1 BIM技术的应用 26
5.3 淮阴建工集团转型路径研究方案 27
5.3.1 加强与地方校企的合作,培养人才 27
5.3.2 开发和推进新的技术 28
5.3.3 创建品牌企业 28
5.3.4 政府的牵引和推动 29
结 论 31
致 谢 33
参考文献 34
1. 引言
众所周知,建筑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国民支柱产业,也是一种劳动密集性很大的产业[1]。建筑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支持,尽管技术含量不算很高,但是在传统模式下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已经深入人心。而就目前建筑行业的现状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有待改善。
目前我国的人口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我国也将慢慢的向消费型社会转型[2]。需求方的转换,投资的前景一片漆黑等等,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必定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从近几年建筑行业以及各子行业的收入情况来看,建筑行业的不景气已经愈发明显,所以建筑企业的未来转型和改革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在最近几年,国家提出要快速发展建筑工业化,即通过现代化的设计、生产、现场组装和施工管理的大工业化生产方式,来替换传统建筑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逐步形成建筑现代化[3]。
2. 探索中的建筑工业化
2.1 建筑工业化的概念
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的预制化生产为主要方式,以标准化的设计、机械化的施工、科学化的管理为特征,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手段,高效的整合设计、制造、运输、施工、管理等一系列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进而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和扩大效益[4]。
2.2 建筑工业化的历程
2.2.1 国外建筑工业化的历程
建筑工业化的定义最早来源于欧洲[5]。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伴随着机器大工业化的繁荣昌盛,建筑工业化的概念随之就诞生了,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就开始有人提出要改革传统的建造房屋技术,即根据工厂大量生产的可供组装的构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就基本形成了早期的建筑工业化理论体系[6]。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欧洲各国面临着大范围住房又没房,而且还存在缺少大量劳动力的问题,于是就促进了建筑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提高了效率,解决了这一难题,随后美国、日本、中国等也都相继开始大力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7]。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zgc/tmgc/564838.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