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新城校区1#实验楼(附件)【字数:19387】
目 录
1 引言 1
2 建筑设计说明 1
2.1 平面布局 1
2.2 立面布局 2
2.3 气象资料 2
2.4 抗震设防烈度 2
2.5 建筑立面设计 3
3 结构设计说明 4
3.1 结构体系的选择 4
3.2 构件初估 4
4 荷载计算 5
4.1 确定计算简图 5
4.2 梁、柱的截面尺寸 6
4.3 材料的强度等级 6
4.4 荷载计算 6
4.5 风荷载 10
4.6 地震作用 10
5 内力计算 16
5.1 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16
5.2 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25
5.3 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45
6 框架内力组合 53
6.1 荷载组合 53
6.2 最不利内力组合 54
6.3 弯矩调幅 55
7 横向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71
8 楼梯结构计算设计 88
8.1 梯段板计算 89
8.2 休息平台板计算 90
8.3 平台梁计算 90
9 现浇楼面板设计 91
9.1双向板肋形楼盖 91
9.2 求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支座中点最大弯矩 92
9.3 B区 93
9.4 D区格 94
10 基础设计 96
10.1 荷载计算 96
10.2 确定基础底面积 97
10.3 抗震验算 101
10.4 基础结构设计 102
11 电算部分 102
11.1 SATWE结构设计总信息 102
11.2 SATWE位移 115
11.3 SATWE配筋、验算 119
结 论 142
致 谢 143
参 考 文 献 144
1 引言
建筑方案设计主要根据任务书要求,结合建筑物使用功能,防火疏散要求及建筑人性化进行建筑方案设计。一、进行功能分区;二、进行空间组合;三、绘制建筑施工图。该建筑的设计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主义为基本出发点,根据该建筑用地周边的环境和交通状态,同时考虑建筑的方位布置,把主入口设为实验楼的南面。通过综合考虑场地的应用,把停车场设在建筑的北面,建筑东面设置一些绿化带。
2 建筑设计说明
本工程位于淮阴中学新城校区1#实验楼,该建筑为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总建筑面积约4471.45m2,建筑平面为一字形。实验楼首层层高为3.9m,2~5层层高为3.9m,主体高度为20.7m,室内外高差为0.45m。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框架梁、柱、板均为现浇。地质条件见附表:
序号
岩石名称
厚度(m)
fak(kPa)
1
素填土
0.5
70
2
粉土
4.7
150
3
粘土
7.4
190
2.1 平面布局
对于使用房间平面设计的要求主要有: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要满足室内使用活动和家具、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门窗的大小和位置,应该考虑房间的出入方便,疏散安全,采光通风良好;房间的构成应使结构构造布置合理,施工方便,材料要符合相应的建筑标准。另外,使用房间面积的大小,主要是由房间内部活动特点、使用人数的多少、家具设备的多少等因素决定。根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相关条文规定,普通使用面积指标小学为1.36m2/每座,中学为1.39m2/每座;小学及中学普通教室使用面积不宜低于3.5m2/每间;公共厕所距离最远的工作点不应大于50m,并尽可能布置在建筑物的一侧,此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交通联系部分涉及的主要要求是:交通路线简捷明确,连系通行方便;人流通畅,紧急疏散时迅速安全;满足一定的采光通风要求。根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相关条文规定,教学用房的内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2.4m,单侧走道及外廊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8m;当走道地面有高差且高差不足三级踏步时,不应设置台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大于1/8,不宜大于1/12;对于楼梯间的设置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直接通风,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每100人的净宽度与建筑物耐火等级以及楼层位置有关;每间教学用房的疏散门均不应少于2个,每樘疏散门的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9m;对于出口不应小于两个,每个出口的宽度不应小于0.9m,故将此实验楼的出口设为3个,且3个出口的最小宽度均大于0.9m,满足规范要求。
2.2 立面布局
从建筑的实用性、独特性、经济性和舒适性出发,在本项目的立面造型设计中,经过收集大量的资料,仔细的考察、研究,决定采用与建筑内部功能协调的方法来完成,采用简洁明快清晰的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整栋建筑形成一种良性的协调关系。
2.3 气象资料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zgc/tmgc/564783.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