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乘路淮海路交叉口行人违规穿越行为调查与建模(附件)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1.3 本文研究思路 2
2 枚乘路淮海路交叉口行人穿越行为分析 4
2.1 交叉口环境特征分析 4
2.2 交叉口行人违规穿越行为定义 5
2.3 交叉口行人违规穿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7
3 枚乘路淮海路交叉口行人违规穿越行为调查与处理 9
3.1 调查目的 9
3.2 调查方法 9
3.3 调查数据收集与整理 10
3.4 调查数据处理 10
4 枚乘路淮海路交叉口行人违规穿越行为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15
4.1 因子分析简介 15
4.2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和基本步骤 15
4.3 影响因子相关性检验 16
4.4 基于累计方差贡献率的行人违规穿越行为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16
5 枚乘路淮海路交叉口行人违规穿越行为建模与分析 18
5.1 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简介 19
5.2 基于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的行人违规穿越行为建模与分析 19
5.3 安全改善建议 21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结 论 23
致 谢 24
参 考 文 献 25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和城镇人口迅速增加,使得我国城市交通安全等问题不断凸显。城市信号交叉口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流复杂,事故频发,作为弱势交通参与者,行人在信号交叉口的不安全穿越行为比比皆是,严重降低了交叉口的安全性[1]。据人民网调查得知,2017年上半年,淮安市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动以来,截至6月11日,全市共查处交通违规事件31.4万余起,其中非机动车违规事件38144起,行人和乘车人违规事件8364起[2]。由于行人过街时间和地点的随机性,行人违章穿越频繁发生,行人交通安全问题非常严峻,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枚乘路与淮海路交叉口位于淮安市清江浦区大学城,四周分别是南区、北区、淮安汽车客运南站以及清江浦区政府。该交叉口的交通量适中,基本上不存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但因为其地理位置,在该交叉口附近存在不少公共设施以及大量行人,这就使得该交叉口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行人违规穿越的问题。因为这些行人违规穿越问题的存在,使该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对交叉口行人违规穿越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交叉口行人违规穿越行为的特征,分析交叉口行人违规穿越行为的原因,并对交叉口行人违规穿越行为进行建模与分析,就是本文主要探讨和研究的内容。通过对其研究可以体现出交叉口行人违规穿越行为问题的严重性,以此引起行人的重视,促使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合理穿越交叉口,提高交叉口交通的安全性。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学者对行人穿越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012年,Erel,Avineri [3]等人对行人过街速度和头的方向——行人过街时低头(而不是看着交通流)的比例对行人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另外文章还探讨了行人在过街人群中“害怕跌倒(fear of falling,FOF)”的影响。研究发现,年龄和性别是影响过街速度的最主要因素,FOF 对过街行人低头的比例有重要影响。
2013年,Yannis,Papadimitriou[4]等人以行人穿越间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行人穿越间隙的选择行为,建立了对数正态回归模型,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2016年,Pawar[5]研究了行人的间隙接受行为。他利用了确定性模型和概率模型,计算和比较了行人的临界游隙值。研究结果表明,行人接受间隙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两种模型计算的临界间隙值在3.6秒到4.3秒之间。确定性模型计算的临界间隙值小于概率模型计算的临界间隙值,且两者都小于HCM2010计算的临界间隙值。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014年,张谦[6]通过实地观察和行人过街的统计分析,总结出行人违章行为的特点。他运用多分类回归,建立了行人过街影响因素的效用模型,最终得到各因素对行人违章过街的作用,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针对性预防对策及纠正行人违章过街的建议。
2016年,王国伟[7]对行人过街相关交通特性进行研究总结,对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在信号交叉口红灯相位下行人过街预期等待时间模型,找出行人最优等待时间,以此减少行人过街违章行为和降低行人过街时的危险性。
2016年,赵怡婧[8]通过对行人过街行为的具体分析,总结了行人过街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结构方程模型。然后基于李克特五级量表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测评体系,最后通过SEM模型实例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对行人过街违章行为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2016年,潘丽[9]对违规者拒绝间隙和接受间隙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她采用二次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违规者间隙接受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此进行建模。她还采用生存分析法研究了穿越者的间隙分布,并比较了不同交通方式和不同穿越阶段之间的间隙分布差距,分析了间隙接受行为,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模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运用了生存分析的方法研究间隙接受行为,在方法上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更加完善。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tgc/jjtys/6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