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路病害与养护方案设计以路(枚乘路延安路)为例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思路 3
2 路面病害调查 5
2.1 沥青混凝土路面 5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 9
3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11
3.1 沥青路面 11
3.2 水泥混凝土路面 19
4 病害处理措施 22
5 路面养护方案 24
5.1 淮钢大桥延安路段 24
5.2 枚乘路明远路段 25
5.3 明远路淮钢大桥段 27
结语 1
致 谢 1
参 考 文 献 1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道路在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基础设施当中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城市道路正常使用,才能让城市交通运输更加便捷顺畅,从而更有利于经济活动的运行,并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1]。
随着我国公路的快速发展,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公路里程从 1978 年的 89.0 万公里增加到 2016年底的 457万公里,增长幅度达到5.1倍。发达国家的公路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大规模的公路建设之后会逐渐进入大规模的公路养护时代,公路规模越大,养护管理任务也就越重。
淮安市西安路属旧205国道,南起宁连公路,北至淮河西路,全长17.5公里,途经清河区、清江浦区、盐河镇,由于该路交通量巨大,长时间承受行车荷载的压力,相应的形成了很多病害。本论文以枚乘路至延安西路路段为例:枚乘路至明远路路段和淮钢大桥至延安西路路段采用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主要分为裂缝类,松散类,变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形类和其他类四类,裂缝类多分布于各个交叉口,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裂和不规则裂缝,松散类分为坑槽,麻面等,变形类主要有拥包,其他类有修补损坏等。明远路至淮钢大桥路段路面采用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主要分为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和接缝类四类,裂缝类有裂缝,破碎板;松散类有边角剥落;变形类主要有错台,车辆行驶经过,明显能听到跳车的声音;接缝类主要有接缝材料破损等。该路段为双向四车道,病害众多,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性能,亟待养护。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调查路面损坏状况有很多方法,通常采用最传统的方法:人工调查,目前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仍然应用,在美国路面设计指南(AASHTO)中,它是推荐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检测时,工作人员行走或坐在驾驶室内,观察并记录病害的类型、判定其严重程度。目前国外对调查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得调查结果的准确率得到提高。
在人口众多的不发达地区,公路等级低,人力资源丰富,人工调查的方法得到体现,具有很大优势,但在发达地区以及高速公路上时,人工调查则存在很大的缺陷,封路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并且后期数据处理工作量巨大,养护时间会更长。
因为人工调查存在着前述诸多问题,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开始研究车载式自动化检测设备。自动化设备具有安全性高、行车干扰少等优点,并且在检测车上安装更多的设备自动测量路面状况的同时能测量更多的路面的其它相关信息。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自动化设备相继出现,例如日本的路面损坏自动测量系统(APDS),法国的路面表面破损摄影车(GERPHO),美国的路面裂缝评价系统(PCES),还有目前澳大利亚道路研制开发的 Hakeye2000 快速检测系统等[2]。
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将 3D 激光、二维层析等技术引入路面检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即将进入一个大规模公路养护期,并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自动化设备的运用也大大提高了养护的效率,主要体现在道路检测和处理病害方面。
(1)在道路检测技术上,我国经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关设备设备和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
1)2004年,我国研制出智能道路路面自动检测车。该车检测速度快,工作效率高。裂缝识别精度为 1mm,在图像数据处理工程中,对横缝、纵缝等规则的裂缝能够使用计算机自动识别,对较为复杂不规则裂缝类型如块状裂缝等使用人工辅助识别[3]。
2)SINCRTM车载智能路面自动检测系统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该系统很好的针对了我国的国情[4]。
3) 2002年11月,我国研制出了 N1 型路面状况智能检测车。该车速度快、精度高、辨识率高,能够同时完成道路病害状况的调查与数据采集处理。由于成功研发出了N1 型路面状况智能检测车,使得我国打破了国外检测设备在国内检测这一行业的垄断[5]。目前N1型道路状况智能检测车正处于研发阶段。
其他的还有CiCS路况快速检测系统,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开发,AUTO DETECTOR 多功能道路检测车,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开发。
我国学者在图像处理技术上也有大量研究如:王超、王荣本、初秀民等人把卡尔曼滤波处理器运用到路面破损检测自动定位数据处理中,通过最小方差匹配法对路面破损定位进行优化,通过多条试验路段证明此方法引起的定位误差最大为3.8m,效果显著。韩杰[6]、朱晓群[7]等人在路面病害图像自动分类上也做出了一定贡献。
(2)在处理病害方面的技术有
1) 裂缝
主要的技术有:开槽灌缝、填缝、贴缝、养护剂灌缝、微表处技术[9],目前有一种新的灌缝技术,CAP加压缝带,此工艺防水效果显著,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通车时间,但这项技术还没有普及[8]。
2) 车辙处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tgc/jjtys/6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