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交通安全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以淮海南路为例

2021-04-20 12:2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随着城市道路的不断发展,不美观,环境污染,噪音问题日益严重,道路绿化景观应运而生。然后现阶段道绿化景观研究并不成熟,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还因为设计不当而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对基于交通安全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研究十分有必要。本研究以淮安市淮海南路为例,通过找出淮海南路道路绿化景观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淮海南路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原则与配置,对淮海南路进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在确保交通安全的情况下,使得道路绿化景观尽可能的发挥其作用。关键词 道路绿化;绿化设计原则;绿化位置选择;植被选择
目 录
1 绪论 6
1.1 研究背景 6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1.3 研究的意义 8
1.4 研究的思路 8
2 淮海南路道路绿化景观情况介绍 8
2.1 淮海南路道路绿化现状 9
2.1.1 河南路—东大街路段绿化现状 9
2.1.2 东大街—环城西路路段绿化现状 9
2.1.3 环城西路—新民路路段绿化现状 10
2.1.4 新民路—解放路路段绿化现状 11
2.1.5 解放路—前进路路段绿化现状 11
2.1.6 前进路—延安路路段绿化现状 12
2.1.7 延安路—运北东路路段绿化现状 12
2.1.8 运南东路—正大路路段绿化现状 13
2.1.9 正大路—明远路路段绿化现状 14
2.1.10 明远路—枚皋路路段绿化现状 15
2.2 淮海南路道路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 15
2.2.1 中央分隔带存在的问题 15
2.2.2 外侧分隔带存在的问题 15
2.2.3 人行道绿化存在的问题 16
3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原则 16
3.1安全原则 16
3.2实用性原则 16
3.3因地制宜原则 16
3.4可持续发展原则 17
3.5可识别性原则 17
3.6美学原则 17
4 淮海南路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方案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17
4.1 道路绿化位置的选择 18
4.1.1 河南路—前进路路段绿化位置选择 18
4.1.2 前进路—运北东路路段绿化位置选择 19
4.1.3 运南东路—明远路路段绿化位置选择 20
4.1.4 明远路—枚皋路路段绿化位置选择 20
4.2 道路绿化植被的选择 21
4.2.1 河南路—前进路路段绿化植被选择 22
4.2.2 前进路—运北东路路段绿化植被选择 23
4.2.3 运南东路—明远路路段绿化植被选择 26
4.2.4 明远路—枚皋路路段绿化植被选择 27
研 究 成 果 30
致 谢 35
参 考 文 献 36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道路的不断增加与交错,不美观、环境污染、噪音等问题也是接踵而至,这时道路绿化景观应运而生。道路绿化景观是指应用园林植物材料(乔木、灌木、花卉、攀援植物、地被植物等)通过不同的布局形式和栽植手段,对各种不同性质、类别的道路、立交桥等进行装点[1]。城市道路绿化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生活环境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道路绿化景观以其美观、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噪音等各种优点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然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研究并不完善,道路绿化景观也不是十全十美,近年来由于道路绿化景观的不完善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3]。所以对于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淮安市的淮海路是淮安市的最重要的主干道之一,其中淮海南北路建于1960年代,北起水门桥,南到清浦区武墩镇境内,连接宁连公路,南北长达16公里,其中淮海南路全长6.1公里,路面宽约46m[4]。然而淮海南路的绿化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水门桥到大运河桥这一段的道路上绿化非常少,中央分隔带的栏杆上只有零零星星的花。人行道上的树木枝干过长,有时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时不能清楚的看见指示牌,存在着安全隐患。大运河桥往南的路段上,绿化虽然比较丰富,但是中央分隔带处的绿化缺乏管理,显得杂乱无章。有些路段更是连人行道都不复存在,只有一大片杂草,只能在非机动车道上行走,非常危险。
因为淮海南路的绿化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安全问题,所以需要我们对淮海南路的绿化进行研究,以保证绿化不影响交通安全,并且更大程度的发挥它的作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0 世纪初,美国建筑师泰恩在设计雷德伯恩新镇大街坊时为确保小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设置了方便安全的步行系统,将绿地、住宅和人行步道有机地配置在一起。道路分布把家庭主妇和孩子使用的步行路与车行路相分隔,形成了是最早的“人车分行”的雏形,这种以交通和绿地为主导的规划模式即后来被广泛用于居住区规划甚至城市规划的“雷德伯恩体系”。随着生态设计理念的兴起,国外的道路绿化开始综合考虑环境、生物、人三方面的关系,运用自然、无强烈人工痕迹的绿化来缓解公路与环境的冲突,弥补公路对生物生境的破坏,屏蔽公路给周围居民造成的视觉影响,为公路上的行驶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景观,同时降低养护管理费用[5]。通过路旁净空带的设置、防风植物的种植和中央分隔带防眩植物的种植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提高道路沿线的视觉质量;结合原有林地和地形的处理,屏蔽公路对周围居民的视觉、听觉影响[5]。
在行道树的栽植和修剪方面,法国香榭丽舍大道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在这里几乎看不到遮天蔽日的行道树,为了保证行人、车辆以及周边建筑的安全,这些树木都被剪成了笔直挺拔的方形,法国人称之为“卷帘门柜”型。这种形状由来已久,在法国传统园林凡尔赛宫里比比皆是,这些树木从小就接受修剪,以便保持良好的形状,这种形状不仅可以露出信号灯和道路标志,也避免了树枝掉落对行人和车辆造成的影响,保证了树木间距、防止病虫害的同时也避免了树冠过于茂盛而损害路边建筑的外墙。此外,所有行道树低矮的树枝都被剪掉了,以免影响车辆和行人,林业人员还会定期移走坏死的树木和长得过高的枝杈,保证所有行道树树冠的美观。由于树木病虫害只在同种树木中传染,所以多种树木混用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的传播扩散,因此,巴黎市选育了共有超过160种行道树,包括梧桐、栗树、槐树、中国梨树、普罗旺斯朴树等[6]。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tgc/jjtys/61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