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改善策略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本文研究思路 3
2 淮安市电动自行车交通出行调查与分析 4
2.1 电动自行车出行时间调查与分析 4
2.2 电动自行车出行距离调查与分析 5
2.3 电动自行车出行安全调查与分析 5
3 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6
3.1 骑行者交通安全意识低 6
3.2 电动自行车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7
3.3 电动自行车本身质量问题 8
3.4 平面交叉口几何条件 9
3.5 电动自行车造成的混合交通流问题 9
3.6 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 10
4 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硬件设施的安全改善 10
4.1 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改善目标 10
4.2 电动自行车结构优化 11
4.3 平面交叉口优化 12
4.4 非机动车道优化 14
4.5 交通设施优化 15
5 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改善 16
5.1 运行管理 16
5.2 政策法规 18
5.3 宣传执法 20
结 论 22
致 谢 23
参 考 文 献 24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日益增加,由电动自行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5 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改善 16
5.1 运行管理 16
5.2 政策法规 18
5.3 宣传执法 20
结 论 22
致 谢 23
参 考 文 献 24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日益增加,由电动自行车引起的交通事故也逐年攀升,为了保证电动自行车的出行安全,针对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提出改善措施就十分必要。
淮安市是江苏省省辖市。商业贸易、客运站、火车站、学校、医疗机构等大流量交通需求设施高度聚集于中心区,这无形中加大了中心城区的交通集聚和拥挤。至2010年年末,市区总人口270.99万人,市区土地面积3171平方公里[1]。近几年,我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框架逐步拉大,居民出行距离逐年增加,自行车越来越不能满足居民出行需求,而淮安市的公交分担率仅为8.3%,与国内外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的30-40%及东京、伦敦的70%以上存在着差距显著[2],且存在着公交线路覆盖率低、站点密度低、路线重复度高等不足之处,2010年淮安市区又全面停止了摩托车上牌[3]。因此电动自行车以其轻便、灵巧、价格低、能耗少、速度快、污染较小等特点[4]突出重围,成为许多淮安市民出行的首要交通工具,截至2011年8月份,淮安市区电动车保有量约150万辆[5]。
但电动自行车数量的急剧增加,给淮安市的交通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据统计,淮安市主城区道路涉及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的在各类统计的事故中占60%左右,远高于其它交通工具的事故所占比,仅淮安市交巡警一大队2011年1-8月份处理的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就超过2000起,占全部交通事故的70%左右[6]。至此人们对电动自行车高涨的需求与日益增长的交通事故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目前研究电动自行车安全方面的大都认为,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绝大部分是由电动自行车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低或电动自行车轻摩化严重等引起的,而没有从人、车、路等组成的大交通系统着手针对城市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所以,提出的交通安全改善措施大多围绕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方式、措施的研究以及控制其速度等方面。至此,本文首先收集和整理资料,对淮安市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需求进行分析。其次,从人-车-路三个方面找出影响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的因素,最后,制定改善目标,并且从电动自行车结构优化、非机动道优化、平面交叉口优化、交通设施优化、运行管理、宣传执法、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改善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淮安市电动车的出行安全和效率这个目标。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1970年左右就开始研制电动自行车,1990年左右就开始销售。
Jarvis Autey和Tarek Sayed基于TCT(交通冲突技术)对电动自行车在右转车道改良设计前后的交叉口交通安全进行了评价和研究。得出右转车道转弯角度减少到70°左右的设计能有效减少右转机动车与电动自行车的冲突干扰,从而使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得到提升[7]。
Jennifer Dill和Christopher Monsere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研究bike box(非机动车等候区)的设置对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安全的影响。他们用视频观测了对将机动车停车线提前,并设置bike box安全区域之前和之后的信号交叉口,利用TCT技术,对设置了bike box的道路交叉口安全性进行评价。提出设置bike box能减少右转机动车与直行非机动车的交通冲突的改善措施,从而提高电动车在交叉口的安全性[8]。
Lu Bai等运用交通冲突技术,把在信号交叉口观查到的非机动车的交通冲突分为16类,并由此研究了信号控制交叉口中引发非机动车交通冲突的冒险行为对交叉口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显示,77.7%的交通冲突是由机动车抢夺电动自行车先行权引起的,其余是由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的冒险行为引起的,并提出减少闯红灯行为是减少电动自行车引发交通冲突的关键因素[9]。
A. MUETZE,Y. C. TAN重点对美国电动自行车性能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对电动自行车性能方面提出了与设计相关的建议。Himanshu Dutt Sharma 对电动自行车在不同速度下的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速度与电动车稳定性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提出控制速度可以提高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10]。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电动自行车这种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研究的并不多,大都是与自行车一起作为非机动车进行研究的。国内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研究大部分仅从电动自行车自身的物理特性和交通出行特征出发进行研究,而少有将电动自行车放入交叉口、路段基于交通冲突的研究。
马国忠在详细分析电动自行车发展影响因素、交通特性、安全特性、管理问题等以及借鉴国外管理政策的基础上,指出电动自行车的设计时速与整车质量是影响其安全特性的主要因素。于此同时,马国忠还指出要实现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和管理模式由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tgc/jjtys/3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