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的[cc++程序设计]课程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 引言 1
1.1 课题背景及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需求分析 3
2.1 技术性分析 3
2.2 可行性分析 4
2.3 经济性分析 5
2.4 功能需求分析 5
3 系统设计 6
3.1 概念结构设计 6
3.2 逻辑结构设计 8
3.3 数据库物理设计 8
3.4 系统功能设计 12
4 系统评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3
4.1 编程题做题流程 13
4.2 编程题评分算法 14
4.3 编程题评分模块的实现 14
5 系统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16
5.1 系统前台模块 16
5.2 教师信息管理模块 21
5.3 学生信息管理模块 22
5.4 管理员管理信息模块 23
6 系统测试 24
6.1 系统安全性测试 24
6.2 系统判分测试 25
结论 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1 引言
新世纪以来,计算机行业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与计算机的连接日益紧密,在其的推动下迎来了空前的发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块 22
5.4 管理员管理信息模块 23
6 系统测试 24
6.1 系统安全性测试 24
6.2 系统判分测试 25
结论 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1 引言
新世纪以来,计算机行业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与计算机的连接日益紧密,在其的推动下迎来了空前的发展。大到各个国家,各个企业,小到个人也都在这黄金发展期争取占有一定市场,推动完善各个模块。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电脑办公,无纸化理念不仅在企业中推崇,在高校更是引起了一股风潮。传统模式下的教育由于受各种硬件条件以及软件条件的限制以板书教授为主,考试也是纸质化考试为主流;自从计算机以及相关技术的普及、 硬件及软件的飞速发展,企业OA办公系统把职工从各种各样的纸张中解放出来,高校也随之开发了各种系统把老师等从繁琐的章程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题库系统被开发出来应用到学生考试及平常小测验中,而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型教育模式也受到广大师生的推崇。传统模式的教育正在经受着进一步的考验,计算机辅助教育体系正在深深的影响着教育界。响应学校及各界人士的号召,基于WEB平台开发的课程实验系统应运而生。
1.1 课题背景及其意义
计算机辅助教学,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课程教育打破了传统的观念,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在线测评成绩并即时获得结果。基于WEB的[C/C++]的课程实验平台的开发与实现是在Microsoft VS 2010的平台上开发的,运用其平台的ASP技术,而信息的存储与管理则需要借助其平台的数据库来实现,在该系统中使用的是SQL Server数据库。近年来,C#、Java语言越来越被很多人应用,其易懂及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向深受编程人员的喜爱,但很多人尤其是高校学生在初学计算机语言时首先是从C或C++接触的。高校考察检验学生无非是考试,既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类似的客观题,又包括编程题之类的主观题。很多高校对于客观题的考察方案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各种各样的题库系统渐渐把老师的精力从分发试卷、整理试卷、批改试卷中转移到研究学生错误率以及错误的盲点等分析中,更好的为学生制定出一套符合他们的教学方案,有益于及时获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传统模式教师与学生甚至学生与学生之间空间障碍阻隔了互动交流,而新型媒体教育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时的教师答疑以及学生学生学习状况的及时跟踪,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频繁,也更能使得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据了解的情况来调整教学进度,能够及时跟踪了解其学习情况,使得整个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不论国外国内,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热潮始终未退却,而借助互联网发展的在线教育培训、在线考试越来越受广大学者及学生的喜爱。基于各种课题的系统也相继开发出来,尤其是各个课程的客观题不仅在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在客观题的题量以及题目的新颖程度等方面也是走在前沿。而相对于技术上已经成熟的客观题的主观题来说,不仅在技术上的支持没有成熟,各种算法也是层出不穷,每个系统几乎都有一套相对独立的算法。
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正在逐步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载体的教育行业逐渐成为教育的主体,在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也在逐步加大,给教育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需求引起的巨大市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潜力,由一开始仅仅供用学习参考的网站逐渐变成集学习、测试、复习、互动交流于一体的交互式网站。高校也慢慢加入了这种高校变革的浪潮,开发各种课程题库系统,节省时间,节约成本。高校加紧了研究主观题解决方案的速度,有基于Visual Studio平台的用C#语言编写的,也有基于Java平台的用Java语言编写的,各有其特色。现在是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期,抓住时代潮流,专注教育改革是现代科技人才必备的技能。
1.国内研究情况
(1)全国计算机二级上机考试系统
二级上机系统的核心技术是结果的比较,本系统并不查看考生的答案,而是直接运行其编程题,然后得出结果使其跟数据库中的事先存储好的结果进行对比[1]。当考生算出运行结果并可以输出程序正确结果时,系统评分基本接近满分,但实际上,考生的程序是错误的,这也是此系统的一大漏洞;当考生基本作出时,只不过中间若出现小的编译错误时,系统将不给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合理的。
(2)VB程序设计考核自动评阅系统
该系统实现了对VB编程题的自动评分,其主要算法依据是根据用户的编程题是否达到题目的要求的功能,而不考虑其内部实现以及复杂度算法,若是用户的编程题没有通过编译或者是不能达到题目的要求,则判断为错误将不予给分[2]。这也是基于结果比对,对程序空间消耗量以及时间的花费并没有给出一定的解决方案,这也是此系统的一大缺陷。
(3)浙江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考试(简称PAT)
PAT虽然是由浙江大学组织的考试,但其社会认可度很高,许多企业、组织以及个人都比较认同此证书,此系统的目的主要是选拔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人才并且可以锻炼以及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使其能更好的了解计算机的运行,该系统的判分不仅仅是结果的对比,其还要求时空复杂度,因此更具有权威性[3]。此系统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实用系统,目前很多学生及计算机业方面的人才都会关注的系统。
2.国外研究情况
美国各大公司及高校研究多数是基于C/S的,因此给学生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不变,B/S模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jsjkxyjs/34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