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高校应届生网络求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字数:18939】

2024-02-25 12:3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近年来,网络求职以其方便快捷、信息全面、经济高效、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相比其他传统渠道,赢得了应届生求职者更多的青睐。大学生在使用网络工具进行求职时,也会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最终人才安置的结果产生促进或是阻碍的作用。研究如何优化和构建网络求职渠道,促使人才准确而高效地流动,是确有必要的。近之可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远之则对地区和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将寻找网络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帮助求职者、用人单位优化这一过程,提高其有效性。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一、绪论 2
二、文献综述 2
(一)相关概念 2
1.求职行为 2
2.网络求职 2
3.求职过程 3
(二)网络求职行为研究综述 3
1.网络求职行为研究综述 3
2.网络求职强度研究综述 3
3.网络求职有效性研究综述 4
三、研究设计 4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4
(二)研究假设 4
1.假设1 4
2.假设2 4
(三)网络求职行为测量 5
1.影响网络求职行为的个人特征测量 5
2.网络求职过程测量 5
3.网络求职结果测量 6
(四)问卷设计 6
1.问卷结构 6
2.问项设计 6
四、实证研究 7
(一)调查过程 7
1.预调查 7
2.正式调查 7
(二)数据分析 8
1.样本统计描述 8
2.毕业生个人特征与网络求职过程方差分析 10
3.毕业生个人特征与网络求职结果方差分析 12
(三)研究结论 14
1.毕业生网络求职行为较一致 14
2. 个人特征影响毕业生网络求职行为 15
(四)对策与建议 15
1.对毕业生求职者的建议 15
2.对用人单位的建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议 17
3.对高校的建议 17
五、总结与展望 18
(一)研究创新 18
(二)研究不足 18
(三)研究展望 18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8
附录:高校应届毕业生网络求职行为调查问卷 20
高校应届毕业生网络求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一、绪论
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大学生数量快速上涨。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2018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了八百万,创下新高,而今年(2019年)预计将达834万。而如此庞大的数字无疑使大学生就业创业不容乐观。2018年6月11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其中有些问题比较突出,如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理想度不高、职位不符合期待等。而2017届大学毕业生认为岗位与兴趣的吻合度不足五成。也有很多同学反映网上求职不够方便,因此他们会把线下直接应聘和网上查找信息结合起来[1]。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一种高效的求职途径正在快速发展,即网络求职。1997年,我国的中华英才网等一批网站开辟了国内网络招聘市场,目前我国已建成不计其数的招聘网站和求职论坛,其中有老牌的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也有围绕猎头需求的猎聘网、以在线聊天、加快面试进程为特色的BOSS直聘,网络求职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网络招聘。2002年,部分全球五百强企业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设有招聘网页的仅有三成多;而五年后它们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其中九成建立了招聘专栏,发展非常迅速[2]。
求职是高校毕业生初入社会的开端,他们非常重视毕业后的工作选择,而网络求职已经成为现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具有方便快捷、信息全面、经济高效等传统求职渠道所不及的优势。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仅影响到以后的个人职业生涯,更对于地区范围内人才的安置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高校毕业生的网络求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集前人之所长,在以前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增加更多数据佐证,并找出影响高校应届毕业生网络求职行为的因素,也会对整体的国内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进行考察,最后将对求职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可操作的建议,使各主体在面临就业问题能够有所参考,规避风险,节约相关成本。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
1.求职行为
国外学术界很早就开始关注网络求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相关研究。Steffy,Shaw和Noe(1989)把求职行为看作广泛地收集职业信息,并研究它们对于求职者的匹配程度[3]。Bretz等(1994)认为,求职行为是有意识地从就业市场筛选职位信息,它无关行为人的动机和结果[4]。而Blau(1994)用准备求职行为和实际求职行为区别求职行为的两个阶段。前者是指行为人对求职作出的规划,即收集职位信息、筛选自己满意的职位;后者包括求职者的具体行为(联系雇主或公司、参加考核)。Kanfer等(2001)将求职描述为“动态、循环”的过程,是求职者主动地将自己与目标职位相适应的过程,它的起点是寻找到理想的职位,进而求职者的主观和客观上都愿意为其作出努力[5]。
2.网络求职
网络求职与网络招聘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李豫川(2009)认为网上招聘也称在线招聘或者电子招聘 (ERecruiting),它是指利用因特网进行的人才选拔活动,包括发布招聘广告、筛选简历、在线笔试等。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互联网科技结合的产物[6]。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rlzy/56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