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对大购买意愿影响研究【字数:13643】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综述以及相关理论2
(一)相关理论基础2
1.平衡理论 2
2.SOR理论2
(二)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的特征3
(三)感知风险的相关研究3
(四)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的影响3
二、研究设计3
(一)相关概念界定3
1.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的概念界定3
2.感知风险的概念界定4
3.购买意愿的概念界定4
(二)理论模型4
(三)研究假设的提出4
1.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与大学生感知伤害的关系4
2.大学生的感知风险与购买意愿的关系4
3.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与大学生购买意愿的关系4
4.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5
三、实证研究结果5
(一)样本概况5
(二)信度分析6
(三)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与大学生的感知风险的相关关系6
(四)大学生的感知风险与购买意愿的相关关系6
(五)负面信息与购买意愿的相关关系7
(六)负面信息与大学生的感知风险的回归分析7
(七)大学生的感知风险与购买意愿的回归分析8
(八)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与购买意愿的回归分析8
(九)大学生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分析9
(十)检验结果11
四、研究结论和管理启示11
(一)研究结论11
(二)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管理启示12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附录14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对大学生购买意愿影响研究 ——以大学为例
引言
引言
Goldsmith,Lafferty&Newel(2000)研究发现,消费者的态度不仅会受到公司形象的影响,也会受到代言人形象的影响。一旦出现负面信息,了解到相关信息的人会对其产生坏印象。同样也会负面影响其代言的产品。2014年,联想和苏宁易购等品牌由于其代言人歌手李代沫爆发吸毒事件,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2016年,何韵因为出现港独嫌疑,造成严重影响,使得兰蔻及其母公司欧莱雅集团损失高达185亿人民币。而曾经震惊很多人的“柯震东吸毒事件”使得他名下的十几个品牌直接损失高达数十亿人民币。由此可见,代言人负面信息对品牌造成的负面影响及损失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
然而近一两年来,我们仍经常看到名人的负面信息不断出现,如杨幂的“诈捐门”,蒋劲夫的“家暴门”,翟天临的“学术造假事件”等。而且由于网路的快捷,其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已不可同日而语,对品牌和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会更加严重。因此,在现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越发需要营销者在面对不利的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
之所以会有以上这种现象,是因为人往往在接触到不利的信息时更为敏感,消费者亦是如此。负面信息的出现会使得品牌的形象和产品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人们在接收到代言人的相关负面信息之后,不由地对代言人产生不好的印象从而怀疑其代言的品牌,所感知到的风险也变大,所以消费者不愿意再购买与之相关的产品。当代大学生作为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最广泛的群体,自然也是走在信息时代的前列。根据国家网信的“民众信息获取模式调查”,中国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率几乎达到100%。一些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接触在线媒体的时间最长,由此产生新的疑问,当品牌代言人出现负面事件后,对大学生群体是否也会造成同样的影响?
本次研究就是要讨论上述的观点。
一、文献综述以及相关理论
名人代言会为品牌以及企业带来利益。以品牌代言人自身的优势,不仅可以帮助品牌提升形象,而且还通过名人效应增加了消费者的好感,因此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正是品牌代言人对企业品牌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国内外对品牌代言人的不同方面都有相关的研究。
(一)相关理论基础
1.平衡理论
平衡理论是由海德提出的。因为人都是趋向寻找一种平衡感,如果因为某种因素造成这种平衡感被打破,会不由自主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和焦虑感,并会尝试做出改变来自我调节来保持这种平衡。一般来说,认知主体P对于对象O和对象X的情感态度是相同的,爱屋及乌就是这个原理,此时也就达到了一种平衡的状态。倘若对O和X的态度不同,那么会改变对O或对X的态度,这样又可以保持一致了。也就是所谓的POX模型。
在本文的研究模型中,大学生作为主体就是P,而代言人和品牌分别代表了O和X。当代言人产生负面信息之后,大学生对其会有消极的情绪。而代言人和品牌之间关系是一时无法改变,大学生会同样改变对品牌的态度,再次恢复平衡。也同样可以解释其感知风险以及购买意愿的变化了。
2.SOR理论
SOR理论是由伍德沃斯提出,也就是刺激(Stimulus)—有机体(Organism)—反应(Response)模型。在他看来,心理学包含了人的行为和意识两个方面。人在生活中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刺激从而产生相应的反应。从客观的事物开始探讨人的心理研究以及行为是正确的,而且在这种刺激和反应之间同样有着有机体的内部作用。这就是心理学上的SOR模式。外界环境刺激之后,进行信息处理,信息的接收者会采取内部或外部反应。
在本文的研究之中品牌发言人的负面信息是对大学生的外部刺激。在接受外部刺激后,大学生通过感知到的风险会做出有关购买意愿的反应。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sgl/56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