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题目及答案
2.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就很好地表达为人类而工作的志向,他高中毕业论文的题目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叫什么:共产主义者bai同盟
4.习近平: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对)
5.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C )
①物质具有客观性
②物质具有可知性
③物质是客观物质形态的主观映象
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过是人脑的一种(C)。
A、虚构物
B、分泌物
C、机能
D、客观反映
7.静止是运动的一种形式(对)
8.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正确)对
9(机械唯物主义)不考虑现实条件的变化性,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容易形成教条主义和本
10.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形态是(形而上学)
11.(C)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和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A、主观辩证法
B、客观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
《老子》提到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受谁的影响最深 (B)
A费尔巴哈 B黑格尔 C海德格尔 D康德
列宁毛泽东等人结合新时代的问题发展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对)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内容与形式:是揭示事物具有的内在要素与它的结构、表现方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矛盾的(普遍性)就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种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也就是说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对立统一就是事物内部包含着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又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相互否定相互斗争的方向和倾向。(√)
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或节点。(√)
种子——植株——种子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唯物论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力量的高度概括。(√)
当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生产关系必然会发生改变,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一种(C)的判断。
A、历史虚无主义
B、历史唯心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机械主义
历史、现实和未来具有相通性,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可以任由今人进行解读,历史是一种主观的思考产物。( × )
下列不属于战略思维能力的内容是(B)。
A、高瞻远瞩
B、举一反三
C、谋定后动
D、运筹帷幄
(A)是指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客观辩证地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A、战略思维能力
B、领导思维能力
C、批判思维能力
D、创新思维能力
底线思维是一种追求精准强化预判性以及提高积极性的能力
线思维就是根据我们的现实需要和客观条件,划清并坚守界限,尽力化解风险,避免最坏结果,同时争取实现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
习近平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单选题】实践的基本形式不包括(D)。 A、物质生产实践 B、社会政治实践 C、科学文化实践 D、抽象思维实践
实践客体并非所有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产生的基础是(实践)
科学实践观 的创立者是(马克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所体现的认识论原理是(A)。
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
A.实践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实践是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本质是(B )。 A、 人脑的分泌物 B、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 绝对精神的外化 D、 感觉的复合
先验论和反映论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在认识论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束缚了认识的无限性。(×)
价值的形式不包括(D)。
A、物质价值
B、精神价值
C、人的价值
D、虚拟价值
关于价值概念说法错误的是(C)。
A、价值表现为人与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
B、价值离不开主体的需要,也离不开客体的特性
C、价值完全是人的主观需要选择的结果
D、价值既具有主体性特征,又具有客观基础
价值评价有真确与错误之分,只要是符合价值主体需要就是正确的。(×)
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关系不包括(D)。
A、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
B、真理尺度推动真理的不断发展
C、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相互对立
真理尺度不能理解为(B)。A、按规律办事 B、真理是唯一原则 C、真理是实践的基础 D、坚持客体性标准
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真理尺度与价值制度的完美结合。(√ )
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不包括(D)。
A、只有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B、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深入改造主观世界
C、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改造世界观,提升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D、改造客观世界成功了,主观世界自然改造完善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不包括(C)。
A、认识世界有助于改造世界
B、改造世界能够深化和拓展对世界的认识
C、改造世界能够独立于认识世界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矛盾的过程
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关键是(A)。
A、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D、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不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还必需坚持解放思想。(√)
十八大以来党的伟大理论创新是(A)。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关系不包括(D)。
A、二者之间存在相互激发、共同促进的因果关系
B、二者的良性互动需要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包含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及其相互关系
D、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具有不同步性,极易产生矛盾关系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创新不能停。(√ )
关于青年建功新时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要遵循党和国家的嘱托
B、要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
C、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享受新时代带来的各种生存发展权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对青年人提出了十六字箴言,其中不包括(C)。
A、勤学、修德
B、明辨、笃实
C、诚信、友善
D、求真、力行
青年大学生要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建功新时代。(√)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以下()选项是他的观点(A)
A、绝对精神是自然界和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推动者
B、人类社会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顺次进化的过程
C、历史的发展是无序的、倒退的,所以也无所谓进步
D、人类历史看作五个历史时期,分别是黄金时期、白银时期、紫铜时期、英雄时期和黑铁时期
资产阶级社会地理学派创始人孟德斯鸠提出“地理环境决定论”,以下(D)不是他的观点?
A、 一切民族的道德、整体、法律都是由气候、土壤、土地面积大小决定的
B、 地理环境决定人的理性,人的理性又决定政治、法律制度
C、 热带地方的民族缺乏精力与勇气,往往变成奴隶;寒带地方的民族见忍耐劳,容易保持独立
D、 感性的人、肉体的人决定了历史的发展
制度是由人的理性所决定,从而环境由人的理性决定。(×)
以下哪两部著作或者文章,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乃至费尔巴哈唯心史观进行彻底清算工作的完成,也标志着唯心史观的形成?(B)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在哪部著作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A)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共产党宣言》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阐明了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全面阐发的标志。(√)
以下哪个论点坚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A)
A、“实事求是论”
B、“天才论”
C、“精神万能论”
D、“上层建筑决定论”
意识形态的安全、意识形态的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下(D)不属于意识形态的内容。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
C、艺术
D、科学
上层建筑由观念的上层建筑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两部分组成。(√)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有什么理论意义?(C) A、 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有机统一体 B、 实现了唯心主义的自然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C、 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奠定了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基础 D、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
唯物史观,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二个伟大的发现。(×)
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阶段转向()阶段。
A、高速增长 高质量发展
B、中高速增长 高质量发展
C、中低速增长 高水平发展
D、低速增长 高水平发展
参考答案 : 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_A___。
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B.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的矛盾有很多,那是什么样的矛盾才能够称之为基本矛盾呢?以下不是基本矛盾必须要满足的条件的是()。 A、 贯穿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B、 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 C、 对社会的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 D、 矛盾的解决必须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答案是: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社会基本矛盾中处于更加基础的地位。(× )
运用阶级分析法来判断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对于革命至关重要。以下哪本书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的经典?()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矛盾论》 C、 《实践论》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是:A
整个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有很多要素。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系统的要素?() A、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B、 改革 C、 科学技术 D、 人民群众
答案是:D
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两个对立阶级围绕经济利益之间的斗争。(√)
阶级问题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它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也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消亡。(√)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革命这样一种新旧交替,而且还表现为通过()来实现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A、科学技术 B、社会运动 C、创新 D、改革
答案是:D
改革是同一个社会形态内部的量变,或者是部分质变。(√)
【单选题】在三形态划分法和五形态划分法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只有三形态划分法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B、五形态划分法是斯大林提出来的
C、三形态划分法和五形态划分法都从不同侧面说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
D、应该用三形态划分法代替五形态划分法
【单选题】社会形态是 (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组织设施和制度 ,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C、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D、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判断题】只有五形态与经济形态的发展有关系 ,两种三形态与经济形态的发展没有关系。(×)
社会形态是(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是(B).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人对人的依赖性社会、人对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C.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解析]选项A是根据经济运行形态划分的.C项是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划分的,D项则是根据社会占主体地位的产业形态划分的.对人对人的依赖性社会、人对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个阶段的划分,反映出马克思对人类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根据人的发展状况划分的人类历史.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lmb/Others/2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