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吡啶四唑乙酸及其sr(ⅱ)的配合物制备【字数:11649】
目 录
1.前言 1
1.1配位化学的发展简介 1
1.1.1配位化学的简介 1
1.1.2配合物的的应用 2
1.2配位化学中配合物的类型 5
1.3四唑类化合物的简介和应用 9
1.3.1四唑类化合物的简介 9
1.3.2四唑类化合物的应用 15
1.4四唑类配合物的简介和应用 23
1.4.1四唑类配体的简介 24
1.4.2四唑配合物的合成和应用 24
1.4.3四唑羧酸为配体的配合物 27
2.实验内容 31
2.1 主要的实验仪器与药品 31
2.1.1 实验仪器 31
2.1.2 实验原料 31
2.2邻吡啶四唑乙酸的合成 32
2.3 配位化合物的合成 33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3.1 配合物[Sr(pytza)2(H2O)5]2H2O合成条件 34
3.2红外光谱分析 39
3.3 晶体结构的测定 43
3.5 [Sr(pytza)2(H2O)5]2H2O的晶体结构 46
4 结语 48
参考文献 49
致谢 51
1.前言
1.1配位化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学的发展简介
1.1.1配位化学的简介
配位化学其实与无机化学是有关系的,它是以无机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门研究配位化学的学科。配位化合物是一组称为配体的分子、原子、离子,其围绕在由一个金属原子或者离子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的中心原子周围,配位原子就是直接结合中心原子的配体原子。最早的是PrussianBlue, 其化学结构是 Fe(III)4 [FeII(CN)6 ]3,结构如图1。而在中国,有一句老话说“缟衣茹藘 ”,“茹藘在阪”,实际上就是以C14H8O4和铝钙离子为原料生成红色配合物 [1]。在配位化学的早期,主要集中研究以含有氮、氧、硫、、磷等原子的配体为中心的金属阳离子而形成的“Werner配合物”。
/
图1 普鲁士蓝分子结构
然而,没有统一的结论表面配合物的具体出现时间。总的来说,科学家们都默认在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B.M.Tassaert合成的CoCl36NH3是第一个配合物,也就在此时,这门配位化学学科真正的开始了。
在配位化学学科的初期,科学家们通常是只研究配合物的平面结构,到1893年,一个名叫Alfred Werner的科学研究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出发—立体角度来研究配合物的结构,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提出了“配位化学”“配位数”等全新的化学概念,被称为配位化学的发起者。
如今的配位化学主要按照三个方向逐渐发展:广度、深度、和应用三个方面。一、在深度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通过研究与配位化学相关的科学获得了Nobel Prize;二、在广度上,从配位化学创立以来,就一直是无机化学研究的主要方面。此外配位化学还凭借各种各样的价键形式和许许多多的空间结构与其他学科在化学理论发展逐渐的融合,成为众多学科的核心。三、在应用上,配合物结合生产实践得到了充分的发展[2]。
在一代人地不断努力探索下,配合物的真正面目被大家逐渐了解。人们不断地完善修改配合物的内部理论结构,人们终于触碰到了事物的本质。随着化学键理论日新月异的进展,配位化学也突飞猛进,成为一门独立的化学分支,活跃于化学等科学领域。而人们也不断地发现并合成新的配合物。
1.1.2配合物的的应用
配合物拥有复杂多样的组成结构,因此在工业生产、日用品生产和药物生产等方面普遍应用,配位化学早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在医学上的应用
(1)抗癌药物:1965年顺铂[Pt(NH3)2Cl2](图2)因其具有较高的抗癌活性被报道,推翻了以往药物均为有机物的观点,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铂系列抗癌药物是一种了不起的发现,它的出现在业内激起了不小的浪花,证明了配合物在医学上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3]。
/
图2 顺铂[Pt(NH3)2Cl2]的结构
(2)造影剂:造影剂在核磁共振上主要以Gd的配合物为主,而在其他造影剂上则不一样。如在心脏造影剂上主要是利用99mTc的化合物,而在临床上使用的造影剂则是Gd(III)的配合物[3]。
(3)抗菌、抗肿瘤药物:双核铜配合物[Cu(TSSB)(H2O)]22H2O (TSSB=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如图3、4、5),其抗菌活性与青霉素接近,肿瘤抑制率达63.4%,半数致死量为1000.0 mg/kg,具有抗菌、抗肿瘤功能。[4]
/
图3 双核Cu(II)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配合物结构图
/
图4 双核Cu(II)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
图5 双核Cu(II)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配合物的晶胞堆积图
二、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1)烯烃、炔烃和一氧化碳等各种不饱和分子例如形成配位化合物和过渡金属化合物形成配位化合物,经过活化后形成新的化合物,成为反应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可大大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如:乙烯催化氧化制乙醛。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hxsf/83653.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