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狗猫鼠读后感读书心得3篇
这个周末我的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们细读鲁迅先生写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并写出读后感。我回到家,就翻开书,简单看了一下目录。顿时,我的目光落在了一篇名叫《狗·猫·鼠》的章节上。初看题目,还以为是先生小时候与他们家的三种动物发生的奇闻轶事。但当我把这章看完之后,我才茅塞顿开。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仇猫——既不喜欢猫的原因。在这一章节中,先生清算了猫的三种恶性: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玩弄厌了,才肯吃掉它;第二,猫与狮子、老虎等凶残的肉食动物同为一类,但展现在人面前的却是一副娇宠可爱的姿态;第三,它总在交配时嚎叫,让人心烦。读到这里,除了对先生精湛的写作手法感叹外,也不得不对鲁迅先生的“骂人术”心生赞叹!先生就是先生,连写一个儿时的回忆录也不忘骂骂那些跟猫一样的“正人君子”。
在《狗·猫·鼠》这一章节中,鲁迅先生取猫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恰到好处得把生活中那些与猫相似的伪君子描写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得把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欺软怕硬、恃强凌弱的特点表达出来,表述了他们对弱者的“尽情折磨”和对强者的“一副媚态”,写出了先生对这些人的厌恶。同时,作者追忆童年时救下的一只隐鼠的经历,也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
《狗·猫·鼠》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讽刺了那些与猫一样有丑恶嘴脸的人。直到现在,对文坛的影响依然十分巨大。
鲁迅狗猫鼠读后感读书心得【字数:618】篇2
鲁迅先生被人嘲笑为仇猫分子,然而原因却也值得深入。不喜欢猫可以是神话故事,也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理由。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能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
鲁迅先生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反映当时黑暗社会现象,这只猫,也正是社会的影射。凶残毫无人性,还仗势欺人。鲁迅先生宁可自己做别人眼中的另类,也要坚持厌恶。
放在当下,“猫”是依旧存在的。强者欺负弱者,之前的校园暴力就是最好的印证。学生仗着自己拥有《未成年保护法》,亦或是压根就不懂法,欺负弱者,甚至毫无底线。这些学生是猛兽,但又不是真正的猛兽。
疫情期间许可馨事件,更是刚刚发生不久的事情。哪怕自己并不是猛虎野兽,可以却拥有猛虎野兽的强大保护伞,让自己肆意妄为。对自己的祖国厌恶,绝对只是提供上学的地方谄媚。口口声声说是家人帮助了她,却忘记了是谁让他有一个家。
新时代的“猫”仍然不可忽视,我们仍然要厌恶,摒弃。就像鲁迅先生所说,不论自己的“隐鼠”到底是不是猫吃的,但是“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空虚是,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我们也需要对这样的“猫”充满恶念,但是这种“猫”也会很长时间存在。我们要做好坚定自己内心信仰,明白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
鲁迅狗猫鼠读后感读书心得【字数:509】篇3
《狗·猫·鼠》这篇以动物喻人,对“现代评论派”进行了讽刺,表现了作者对弱小的同情与随意欺凌弱小的憎恨,并对社会上纵容邪恶,无法除恶务尽的现象进行鞭挞。
第一段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污蔑,揭露他们卑鄙的手段。
第二、三段交代了狗和猫成仇的原因,以及作者对其的看法,暗讽了“现代评论派”。
第四段将动物与“现代评论派”进行对比,讽刺了他们的噜苏做作与虚伪性。
之后,作者进一步叙述了他仇猫的原因。
第五段刻画了猫的主要特征,简要交代了作者仇猫的近因,暗讽了与猫有类似习性的人。
第六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作者仇猫的近因,也为下文他儿时仇猫的原因作铺垫。
第七、八、九段引用了三个民间传说,简要介绍了“猫婆”、“猫鬼”,主要叙述了“猫和老虎”,表现出猫的狡猾。
第十段介绍了隐鼠的特点、习性和“老鼠成亲”画像。
第十一至十七段,作者追忆了自己儿时救养的一只隐鼠惨遭杀害的故事。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作者以为是猫杀害了隐鼠时的那股愤怒,以及他之后“报仇”的行为,无一不表现出他对弱小的同情与随意欺凌弱小的憎恨。
比较后一段,交代了作者对猫的态度与策略的转变,也对当时社会上纵容邪恶,无法除恶务尽的现象进行鞭挞,表现了作者的斗争精神。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duanju/duhougan/173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