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不同光强下紫花地丁对小鼠炎症影响的初步研究【字数:6525】

2024-02-24 17:3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的比较不同光强下紫花地丁对小鼠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光强下紫花地丁内服和外敷作用于足部急性炎症的小鼠,观察小鼠足部肿胀程度、足部温度变化,检测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及肝脏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不同光强下紫花地丁对小鼠急性炎症均有明显消肿、退热效果,其作用强度与光强呈正相关,全光照组与其它组别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光强下紫花地丁可明显提高SOD和GSH-PX活性,全光照组与其他处理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光强下紫花地丁可降低SDH活性,其作用强度与光强呈正相关,尤其全光照、80%组与模型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紫花地丁对小鼠急性炎症有消肿、退热、提高SOD和GSH-PX活性、降低SDH活性的作用,全光照下的紫花地丁作用效果最好。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1.2 实验方法 2
1.2.1 紫花地丁提取液的制备 2
1.2.2 小鼠足部急性炎症模型的建立 2
1.2.3 实验设计 2
1.2.4 小鼠足肿胀程度的测定 2
1.2.5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2
1.2.6 能量代谢酶活性的测定...........................................................................................3
1.3 数据处理 3
2 结果与分析 3
2.1 不同光强下紫花地丁对小鼠足部炎症肿胀抑制的影响 3
2.2 不同光强下紫花地丁对小鼠足部温度的影响 3
2.3 不同光强下紫花地丁对小鼠血清抗氧化酶的影响 4
2.4 不同光强下紫花地丁对小鼠肝脏能量代谢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相关酶的影响 4
3 讨论 4
3.1 不同光强下紫花地丁对小鼠足部急性炎症的影响 4
3.2 不同光强下紫花地丁对血清抗氧化酶的影响 5
3.3 不同光强下紫花地丁对能量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不同光强下紫花地丁对小鼠炎症影响的初步研究
引言
环境因素在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会对药用植物生长进而对药用效果等多方面产生影响。目前,对药用植物生长过程中环境因素的探讨多集中在水分、光(光强、光质、光周期)、土壤等方面,环境因素对药用植物产生的影响多体现在生长情况、产量、生理生化、化学成分、药材品质等方面[14]。而目前对中药药效的研究多集中在中药物质基础与组分方面[5],影响因素上多探讨药材产地[6]、炮制方法[7][8]对药效的影响,尚没有考虑药材生长过程光强对药材药效的影响,还没有光强与药效之间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的干燥全草,性寒,味苦、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痈之功,常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等,是临床常用中药[9][10]。关于紫花地丁的药理研究多集中在抗炎和抑菌作用上[11],尚没有光强与紫花地丁药效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本实验以不同光强处理的紫花地丁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光强紫花地丁对小鼠炎症的影响,以期对紫花地丁的栽培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全光照、80%全光照、50%全光照、35%全光照和5%全光照5个光照水平下种植的紫花地丁,经史红专副教授鉴定为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
ICR雄性小鼠,购自南京市江宁区青山动物繁殖场,体重(20±2)g,许可证号SCXK(苏)20170007。
  生理盐水、1%角叉菜胶、60目筛、平底烧瓶、球形冷凝管、电子天平、离心管、离心机、液氮、漩涡混匀器、水浴锅、移液枪及相应量程的枪头、96孔酶标板、多功能酶标仪、保鲜薄膜、热成像仪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试剂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测试盒、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试盒、琥珀酸脱氢酶(SDH)测试盒、ATP酶测试盒(均购自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2 实验方法
1.2.1 紫花地丁提取液的制备 紫花地丁打粗粉,取25克,加水250ml,加热回流30min,过滤后的第一煎滤液,药渣再加水250ml,加热回流30min,过滤得第二煎滤液,合并两次煎液并浓缩至生药0.5gmL1。
1.2.2 小鼠足部急性炎症模型的建立 小鼠足跖部位处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04 mL,小鼠足部出现明显红肿,3h内足趾部温度升高大于1℃表明模型建立成功。
1.2.3 实验设计 将购入小鼠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处理组(以全光照、80%光照、50%光照、35%光照、5%光照紫花地丁分别处理造模后小鼠,记为处理1组、处理2组、处理3组、处理4组、处理5组)每组10只。全部置于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饲养,小鼠自由进食饮水,饲养室温度与湿度为(23 ±)3℃, (55±15)% 。急性炎症造模前,处理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3天,每天两次,每次0.3mL。第4天再灌胃给药一次,末次给药1小时后,用热成像测定小鼠左后足温度,除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小鼠左后足足跖部位皮下注射 1%角叉菜胶,每只0.04 mL。模型建立后5h内对处理组小鼠不间断地外敷给药,分别在1小时、3小时、5小时时观察小鼠足部温度。小鼠摘眼球取血,血液离心取其上清,于80℃冰箱中冻存,用于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小鼠断脊椎处死后取肝脏浸入液氮速冻,后放80℃冰箱中冻存用于测定能量代谢酶。
1.2.4 小鼠足肿胀程度的测定 沿小鼠踝关节骨突处剪下两只后足称重[12],以如下公式计算足肿胀度Δm、肿胀率s、肿胀抑制率t。
Δm=m2m1;
s=[(m2m1)/m1]×100%;
t=(Δm1Δm2)/Δm1×100%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561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