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ph和盐胁迫对紫苏生长和品质影响【字数:7157】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 材料与方法2
1.1实验材料 2
1.2实验设计 2
1.3测定的项目及方法 2
1.3.1 每日培养液pH值的变化2
1.3.2 相关生物量测定2
1.3.3 相关酶测定2
1.4 数据统计2
2 结果与分析 2
2.1 NaCl胁迫对紫苏叶片硝态氮、游离性氨基酸以及渗透性物质含量的影响2
2.2 NaCl对紫苏叶片硝态氮、游离性氨基酸以及渗透性物质含量的影响3
2.3 NaCl对紫苏叶片叶绿素、相对电导率以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3
2.4 pH对紫苏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
2.5 pH对紫苏叶片电导系数、渗透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4
2.6培营养液中pH的变化4
3讨论5
3.1 NaCl对紫苏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
3.2 NaCl对紫苏叶片硝态氮、游离性氨基酸以及渗透性物质含量的影响5
3.3 NaCl对紫苏叶片叶绿素、相对电导率以及根系活力的影响5
3.4紫苏叶片的影响5
致谢6
参考文献6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不同pH和NaCl浓度胁迫对紫苏生长和品质影响
引言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Britt)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东部,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韩国及日本,中国是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紫苏作为传统的药、油、菜、香料兼用作物在我国广泛栽培,具有多方面开发利用价值,是卫生部首批颁布的既是药品又同时是食品的60种“药食同源”品种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紫苏除具有抗肿瘤、抑菌、抗氧化、提高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外,还具有降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改善肾功能、行气安胎等多种用途。目前已开发出多种紫苏相关的产品,包括药品、食用油、化妆品等。在日本、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紫苏属植物已被大量商业化种植并开发[12]。但我国对紫苏的研究起步较晚,尚在初级阶段,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盐碱地上NaCl浓度是影响植物生存、生长和繁殖的重要环境因子[3],随着工业的发展,酸雨的形成、农药化肥的使用、土壤盐碱问题已经成为了环境污染的重要部分,阻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土地盐碱化已然成为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全球具有开垦价值的陆地面积仅为7×109 hm2,而其中,已开垦的耕地面积为1.5×109 hm2,有大约9.55×108 hm2为盐碱地面积。据报道,中国现有各种类型盐碱土地3.3×107 hm2,另有部分耕地面临盐碱化威胁因此,深入研究盐碱胁迫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已成为改善土壤盐碱化的重要理论依据。NaCl浓度碱地是因NaCl浓度类集积而引起的,土壤所含NaCl浓度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在自然界的致害NaCl浓度中,除了以氯化钠(NaCl)为主的盐外还包括碳酸钠(Na2CO3)为主的碱性盐 [46]。而市场对药用植物的需求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紫苏市场缺口达60%左右[7]。研究药食两用植物的抗NaCl浓度碱性,以及其在酸碱胁迫和NaCl浓度胁迫下的生长和生理情况,可以为以后药用植物的引种和扩大栽培范围提供参考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紫苏抗耐性较强,能够在山地、丘陵及NaCl浓度碱地种植,本试验通过对不同pH和NaCl浓度胁迫下紫苏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为了解紫苏的抗逆性、品种优化、迅速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总产量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紫苏种子来源于大学中药材研究所基地,经大学园艺学院王康才教授鉴定为唇形科植物紫苏干燥种子,实验使用的是大小一致的紫苏幼苗。
1.2 试验设计
2017年6月,选择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紫苏种子,用0.05% NaClO浸泡消毒30 min,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随后用0.5 mgL−1赤霉素处理2 h,最后将种子置于光照条件下催芽。按照上诉方法,处理10组紫苏种子,待紫苏幼苗的根长3~4 cm左右时,采用无土水培方法,转移到10盆温室水培容器中,每盆种植20株。水培溶液采用蒸馏水加入Hoaglang营养液,同时水培的基本条件设置为:温室管理为25℃,光照时间12h/d,每天定时用氧气泵通气23次,每次30 min,每隔3 d换1次水培液和营养液。在胁迫设置方面:五盆紫苏为酸碱胁迫,pH值设置为4/5/6/7/8,五盆紫苏为NaCl浓度胁迫,NaCl浓度设置为0/25/50/75/100 mmolL−1,共10个分组。盐胁迫组处理3周后,取样分析。酸碱胁迫组处理1周后,取样分析。
1. 3 测定内容和试验方法
1.3.1 水溶液的pH的变化值 每天使用pH测试仪测量不同时段的周转箱内培养液pH值,记录变化。
1.3.2 普通生物量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测定采用乙醇浸提法,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出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根系活力测定采用氯化三笨基四氮唑(TTC)法,相对电导率测定采用电极法。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56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