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甲苷微波提取工艺优化
目 录
郑重声明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1 绪论 1
1.1 黄芪概述 1
1.2 黄芪中的药用成分 1
1.3 黄芪的临床应用 2
1.4 黄芪甲苷的常用提取方法 2
1.4.1 煎煮法提取黄芪甲苷 2
1.4.2 回流提取法提取黄芪甲苷 3
1.4.3 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黄芪甲苷 4
1.4.4 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黄芪甲苷 4
1.4.5 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黄芪甲苷 4
1.5 影响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黄芪甲苷的因素 5
2 实验设计 7
2.1 实验内容 7
2.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7
2.1.2 仪器与设备 7
2.2 原料预处理 7
2.2.1 粉碎 7
2.2.2 预浸泡 7
2.3 实验步骤 8
2.3.1 微波提取实验 8
2.3.2 离心分离实验 8
2.3.3 浓缩干燥 8
2.4 有效成分的测定 8
2.4.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8
2.4.2 测定方法 8
2.5 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黄芪甲苷的实验条件 9
3 结论分析 10
3.1绘制黄芪甲苷标准曲线 10
3.2 单因素实验 10
3.2.1 微波作用功率对黄芪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甲苷提取的影响 10
3.2.2 微波作用时间对黄芪甲苷提取的影响 11
3.2.3 乙醇浓度对黄芪甲苷得率的影响 12
3.2.4 提取液pH值对黄芪甲苷得率的影响 12
3.3 正交试验 13
3.3.1 试验设计 13
3.3.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13
3.3.3 验证试验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20
绪论
1.1 黄芪概述
在我国,黄芪是传统的中草药,大多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市场上的黄芪大多为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或蒙古黄芪,黄芪具有很强的耐寒、抗旱能力,黄芪适合在凉爽气候下生长,所以对应的就害怕热、同时也害怕水多,因为如果水分过多,会引起黄芪腐烂。森林边缘、灌木丛、树林间或者是干早的土地向阳的山坡草地、树木稀疏的树荫下以及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为主组成的植被类型等处,因为这样的条件下温度不会很高,而过高的气温会导致植株发育缓慢,不宜黄芪生长,当土壤里含水量过高时,黄芪根部特别容易腐烂。所以适宜黄芪生长的土壤为松软透气、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并且土壤丰富、松散、深厚,这样的土壤培养出来的黄芪特别好,但是在粘土中特别不适合黄芪的生长发育,粘土中生长的黄芪发育缓慢且根多。
黄芪是名贵的中药材,它在临床上被频繁使用,黄芪用途广泛且成本低廉。黄芪归肺、脾、肝、肾经。对于黄芪的药用价值,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报道,大量实验后发现黄芪具有生津养血、补气升阳、改善心功能、利尿排毒、排脓、增强机体非特异性、保肝消肿、固表止汗、行滞痛痹、扩张冠状动脉、补气固表、抗肿瘤、抗辐射、抗菌、抗病毒、调节血压、调节血糖、托疮生肌、促进造血功能、增强免疫力、保护肝脏、抗疲劳、抗癌、抗衰老等功效。[1~3]临床经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中气下陷、子宫脱垂、表虚自汗、阴虚盗汗、食少便溏、脾肾虚、肺气虚、阳气虚弱、久泄脱肛、内热消渴、气虚水肿、血虚萎黄、便血崩漏、糖尿病、疮疡久不溃破、蛋白尿、咳嗽无力、气血水肿、慢性肾炎等症[4]。目前的研究实验结果得知,黄芪中分离出的物质有:黄芪多糖类物质、黄芪皂甙、黄酮类、单糖、亚麻酸、维生素等,这些活性成分均与其药效相关。[5]由于黄芪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所以近些年来黄芪的消耗量日益增加。有关黄芪的文献报道也越来越多,所以研究怎样提高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量显得格外有必要。
1.2 黄芪中的药用成分
对黄芪的药用成分国内外的学者都曾深入进行研究,因为黄芪在临床应用中十分常见,所以对其活性成分的研究一直比较活跃。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期对黄芪的成分进行了第一次研究,凭借大量的实验结果和资料查阅得知,第一个鉴定了黄芪中有哪些成分的学者是我国的卞云云,[6]她根据黄芪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波普数据得出,黄芪中提取分离得到一共17个化合物。何侃和王惠康等在卞云云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实验,[7]研究得到了黄芪皂苷Ⅰ、Ⅱ、Ⅳ和大豆皂苷Ⅰ。齐炼文[8]等将高性能液体色谱仪与一系列二极管探测器和蒸发光探测器结合使用,得出的实验结果为从黄芪中提取分离出7种黄酮类化合物、4种黄芪皂苷类化合物。王铎[9]等在黄芪中鉴定了7中皂苷类化合物,他是通过使用高性能的液谱仪和飞行时间的质谱仪这两种技术相结合得出的结果。马晓丰等他们利用黄芪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和现代的光谱学技术来识别光谱结构,从黄芪中提取分离出30个化合物, 其中1个化合物为首次获得。[10]
1.3 黄芪的临床应用
1、显示了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缺氧、缺血、病毒感染和中毒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针对黄芪对心血管系统的研究。黄芪能调节钙蛋白的活性,从而防止磷酸二酯酶生成,血小板减少cAMP水解,黄芪皂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发挥抗血栓形成、防止动脉血栓形成的扩展,为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治疗和预防做出贡献。[11]黄芪能双相对血压进行调节,增加心输出量和血管舒张力为了达到使血压升高或者降低的目的。[12]
2、动物研究显示黄芪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抵抗病毒、治疗心肌系统的活性异常、加大心肌保护这些是黄芪有的显著疗效。可使心脏损伤康复速度加速、减少病毒伤害心肌结构、预防病毒的传播。通过大量试验得知,注射黄芪调养病毒性心肌炎比常规治疗手段效果更好更显著,因为它们可以控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将病毒封堵、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得到改善、增加自然杀伤细胞的能力。
3、张英[13]等将缓解疲劳实验运用在了小鼠身上,得出实验结果并证明黄芪具有缓解疲劳的作用,其主要发挥药效的物质叫做参芪合剂。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得知,参芪合剂有助于加快疲劳恢复速度, 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肌肉敏感度的作用,并且可以在训练后减少尿道蛋白质,能够提高睡眠质量和消化功能。
1.4 黄芪甲苷的常用提取方法
1.4.1 煎煮法提取黄芪甲苷
煎煮法是我国使用最早的提取方法,因为其操作无难度且易于掌控,所以早在战国时期,我们祖先就用器皿通过煎煮药材来得到药物中的大部分有效成分,不过正因为操作简单,再加上当时技术并不发达,所以操作过程中,操作环境不是无菌环境,所以熬药时特别容易有细菌滋生,这样得到的药液不但杂质很多,还易导致发霉。但是煎煮法不适用于不耐热的药材,因为加热会使一些不耐热成分挥发,减少有效成分的得率。煎煮法一般将药材煎两到三次,然后过滤出药液倒掉药渣,用来煎煮药材的容器多为砂罐、陶器、搪瓷器皿或铜制品、但是不能使用铁锅,因为铁锅会使药液改变颜色。在煎煮药材的加热过程中,应时常搅拌,避免药材因局部受热不均而导致焦糊。采用水提煎煮法提取黄芪甲苷的提取率能够达到90%以上,煎煮时间一般为1~2小时,溶媒用量十倍左右,提取两三次。[14,1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52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