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产红花的质量评价研究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概况 2
1.3.1化学成分研究 2
1.3.2药理作用 3
1.4红花质量评价研究 4
1.4.1定性研究 4
1.4.2定量研究 4
2 实验研究
2.1 实验药材、试剂、仪器 6
2.1.1实验药材 6
2.1.2实验试剂、仪器 6
2.2 实验方法 6
2.2.1性状鉴别 6
2.2.2 显微鉴别 7
2.2.3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8
3 结论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为菊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干燥管状花。红花是祖国传统医学的活血化瘀的良药,也是世界卫生组织鼓励使用的药食兼用的天然色素之一,现已用于医药、食品、保健品,人工染料等行业。当前,在红花栽培面积上,印度居于首位,美国、墨西哥以及中国次之。红花的主要栽培品种为油用品种,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栽培。油用红花是优质油脂的来源之一,主要用于食品加工以及烹调等。除此以外,红花的花绒能够提取出天然色素,红花天然色素能够作为食品添加剂、人工染料以及保健品和美容产品等。当前我国栽培红花已经有2000年,我国红花栽培上除了用于提炼油脂以及人工色素以外,更重要的是作为中药材入药。在2010版《中国药典》中记载红花具有活血、散瘀的功效;用于痛经、经闭、疮疡肿痛、跌扑损伤。现代临床和药理作用表明红花具
有对心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和应用广泛。
1.2研究意义<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取出天然色素,红花天然色素能够作为食品添加剂、人工染料以及保健品和美容产品等。当前我国栽培红花已经有2000年,我国红花栽培上除了用于提炼油脂以及人工色素以外,更重要的是作为中药材入药。在2010版《中国药典》中记载红花具有活血、散瘀的功效;用于痛经、经闭、疮疡肿痛、跌扑损伤。现代临床和药理作用表明红花具
有对心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和应用广泛。
1.2研究意义
红花在新疆的种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西汉张赛通西域时将红花传入黄河流域,新疆红花品种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本地红花抗早耐涝,耐疮薄,耐盐碱,适应性强.大多数品种为无刺红花,产花量高,花色鲜红油润。油的亚油酸含量较日本、印度、美国及国内其它省(区)高出56个百分点。红花油V:含量高达1600mg/kg,耐贮存,不易酸败。塔城地区红花不仅亚油酸含量高,其含油率也较其它地区高出l3个百分点。
新疆是我国红花产业发展最好的地方之一。新疆在红花栽培面积与红花产品深加工上走在我国红花产业的前列,在新疆红花产业化基地构建当中,塔城盆地红花产业基地发展最为突出。当前,红花产业已经成为了当前新疆农业发展的支柱。为此,塔额盆地各县、温泉、吉木萨尔、奇台等适合红花种植的非植棉地区,应调整种植结构,以加快发展红花产业为主旋律,给红花种植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在此应强调指出的是在棉区或无力进行系统红花加工开发的地区,可不种或少种红花,不可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另外,千万不要在红花花丝内掺杂影响红花花丝品种的杂物,要珍惜、培育和发展红花花丝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将社会经济发展重点放在了西部,西部大开发得到了重视,这对进一步建设新疆,加快新疆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疆农业生产当中红花占据重要地位,新疆红花的开发前景以及利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当前,新疆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红花生产与经营的利好政策,加快红花种植有利于新疆农业快速发展。新疆应当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红花资源,加快新疆当地的红花产业建设。通过红花对色素进行提炼,进一步提升红花附加值;利用红花深加工生产化妆品、红花茶、糕点、糖果等保健食品;利用红花饼粕对蛋白进行提取,生产、饲料、食品、保健口服液等。新疆红花产业化的形成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
本课题主要通过对新疆红花质量的评价,在红花质量评价上建立一个初级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红花质量标准的评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此外,本文主要对新疆产红花质量做了具体的研究,为新疆红花产业的进一步壮大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
1.3研究概况
1.3.1化学成分研究
1.3.1.1黄酮类化合物
红花当中富含查耳酮,其化学结构多为醌式,主要为SAFFLOR YELLOW,简称SY,中文名黄色素、CARTHAMIN,中文名红色素。红花当中的红色素与黄色素可以通过氧化反应进行转变,黄色素经过氧化反应后变为黄色素。红花当中的黄色素呈现水溶性,主要有这样几种:红花黄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其中红花当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所占比例最高,显示出来的活性最大,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作用。红色素当中包含以下几种类型的红花苷:红花苷、新红花苷以及醌式红花苷。红色素难溶于水,在染料以及食品行业中应用广泛。
hydroxysafflor yellow A carthamin
1979年,J.Onodera与H.O.bara[13]先后对红花进行了研究,并从中提取出红色素。J.Onodera与H.O.bara两人先后获得了红花红色素的化学结构,并对红色素进行了化学分析。1981年,J.Onodera对红花提取物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从红色素当中进一步提纯得到了2种红花黄色素,讲这两种红花黄色素分别命名为SAFFLOMINA和SAFFLOMINB。到了1989年,J.Onodera和H.O.bara从红花提取为当中进一步分离达到了SAFFLOMINC,并得到了其结构。到了1982年,在M.Wade[4,5]的试验当中,红花提取液被进一步提纯,CARTHAMIN(红色素)以及SAFFLOR YellowA(黄色素)被发现,同时,这两者的化学结构被进一步论证;到了1984年,M.Wade在对红花提取物的进一步研究当中得到了SAFFLOR yellowB(黄色素),并确立了其化学结构。1993年,M.Hattori等人[6]对红花提取液进行进一步分离,从提取液当中得到了TINCTORMINE 与 HYDROXYSAFFLOR YELLOW A两种物质,同时对这两种物质的化学结构做了进一步分析。
M.N .Kim 等[7]从红花提取液当中分离提纯得到了山奈酚、槲皮素、山奈酚3 O葡萄糖、山奈酚3O芸香糖苷、芦丁、槲皮素7O葡萄糖、异槲皮苷、6羟基山奈酚;Masao Hattori 等人[8]从红花提取液当中分离提纯得到了芹菜素、槲皮素3,7O葡萄糖、圣草酚、6羟基山奈酚3O葡萄糖7O葡萄糖、黄芩素。
1.3.1.2其它成分
聚乙炔类化合物、5羟色胺类化合物、甾族化合物和脂肪酸类化合物。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38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