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谷雨3篇
今日谷雨。谷雨是晚春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谷雨,就立夏了。
春雨是从润物无声、风暖烟霏、烟迷湿重,再到檐上飒飒潇潇,有了声响的。清明前,那雨都是极无气力,微风就能牵动,雨丝隔了柳条青。清明过后,落红似霰,那雨就染了桃花红、梨花白,寂寂花飘红雨。待乱红飞过秋千去后,谷雨一到,雨不再烟迷,完全是清晰雨滴,清朗颜色了。王维的“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是特别诱人的描绘,攀墙渍。到立夏后,柳色便老了。
从春到夏,是雨气越来越壮的过程,夏便是壮。春气弱,春云薄,春雨因此是霏微、连绵的;到夏气重、夏云浓,雨点就会越来越大,雨势也就越来越急,来得快,去得也快。谷雨是春之告别,因此谷雨中已经没有了阴柔气息,完全是纯阳的青绿,谷雨因此才是沐浴五谷的生养之雨。春风风人,夏雨雨人,风是教化,雨是润泽,谷雨是夏雨的前奏。
谷雨时节绿萍生。古人说法,萍是杨花所化。杨花雪落,飞絮漫天,随风飘入道洞核之中,化为浮萍。这样的意境,在杜甫的视野里,就变成“杨花雪落覆白萍”。苏东坡写飞花,则是“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待“晓来雨过,遗踪何在”,已是“一池萍碎”。
坠絮孳萍。萍初生如粟,荷初生如钱,萍点荷钱满池,喁喁鱼闯萍,池塘湖面便都有了生机。这端青蒲丛中,蒲心出水凫雏鸣,胶胶,绿萍池沼絮飞忙。凫是野鸭,是紫鸳鸯。那边春雁隐舟,舟出没处,已添无数鸟,争浴相喧,袅枝翻翠羽,溅水跃红鳞。再有碧眼一抹白鸥飞破,那绿萍转眼就靡靡满池,涨断了莲舟路。肥绿萍面,紫红叶背,叶下有根为白须,是游鱼的乐园。青萍吹转,紫蒂逐波,所谓“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此时岸上桐花到处飘逸甜香的红粉,草色已经拖裙。湖光迷翡翠,草色就醉了蜻蜓,而蝌蚪爬上岸,已经都变成潜伏在蒲径中的青蛙,农事已经在蛙声里了。
春是青鸟衔来,春将归,青鸟就要衔着红巾飞去了。此时莺声已老,林野间已经有了熏风,春笋已经长成新篁,在摇动翠葆了。夏到来前,殿后之春花,惟有牡丹炽热,以姚黄魏紫,开作群芳主。芍药依槛衬托之,红灯烁烁,红笑笑不休,还有蔷薇,爬成满墙满架。红药诗中,我最喜欢韩愈的“欲将双颊一红,绿窗磨遍青铜镜”,是眺望。牡丹零落之后,就剩芍药约荼蘼留客了,一到荼蘼花事了,就意味着一春将尽。剩红残白,苦守仅一分的春色。
谷雨的三候分别是,萍生,鸠鸣,戴胜落桑。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这是陆游诗。谷雨时节的“鸠”是指催种的布谷鸟,“鸠”的含义中有“安”:口粮是生存之本,所以春鸠要催种,耕种了才“安”。谷雨时节,布谷声声催种,也正是种子四处飞舞、游蜂舞蝶四处搜集花粉的季节。此时,北方已经麦苗青青,榆树结满了榆钱,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南方则秧田如镜,蚕豆已经满夹,田野里到处飘飞着蒲公英的种子。在飘飞的榆钱与蒲公英种子的远处,柳暗桑,杜宇伤春,已经飞走了。
可惜是,布谷鸟催种,旧时庄稼只种一季,播种后,唯有夏三月可怜的生长期。辛弃疾写此时:“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牛犊还在懒散地休憩呢。而现在,无论北方的麦还是南方的稻,早已是一年两季或三季了,现今布谷鸟美妙的催种,已经完全变成春即将结束的警告了。
而戴胜,胜,胜出,本是头饰,《山海经》中说,西王母“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郭璞的解释是以玉为胜。戴胜因此是一种头上有冠的鸟,晚唐诗人贾岛对他的描绘是,“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说明其冠有斑点,羽毛黑白相间。王建对他的描述是,“紫冠采采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说明紫冠上有斑点,羽毛是褐白相间。戴胜鸟这时落在桑树上,是因为“春林暖雨饱桑虫”。这是明代僧守仁的诗。他此时落在桑树上,蚕始生。
农历三月因此称“蚕月”,蚕禾决定着农耕社会一年的生养:“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自此,“蚕月R丝路,农时碌碡村”,农忙时节到了。
小学作文谷雨篇2
我知道“谷雨”这个节气,源于母亲的“谷雨前茶”。
每到三四月间,万物吐绿,母亲就会去村子西边的山坡上采茶。满山坡的茶树,分到一户农家,也就四五畦。我们家的茶树就在渠道的边上。水渠经常没有水,倒是那几棵大大的栗树,总会不知不觉地吸引我们的目光。
谷雨前的茶叶,很嫩很嫩,那淡黄的绿色从深绿色的茶丛中探出来,像孩子调皮的眼睛。那茶叶,小小的,窄窄的,一个梗上就长一两片。我学着母亲的样子,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一使劲,再把它放进竹篮里。可母亲不让我干,说我摘茶叶像用指甲掐,还把老茶叶带到篮子里了。
那细细的嫩嫩的茶叶,很不上斤两,摘上半天,也装不满一只竹篮。等到做成茶,也就四五两,母亲的珍爱是显然的。
母亲做茶叶很是讲究,往往要两个人配合。一人添柴火,一人铲铁锅。铲子均匀用力,新嫩的茶叶轻盈地翻滚,慢慢地蜷缩、柔软,发出细微的噗噗声,锅上面升腾起茶特有的香味。茶炒熟了,父亲把它盛到小畚斗里,倒在干干净净的大案板上。母亲就开始揉茶了。那动作,有点像揉面团,却更需要耐心和技巧。茶的汁水慢慢地揉出来,一梗梗茶叶揉成细长型,像拳头大小聚在一起,母亲把它们一点点拆开,放到铁筛上。那是父亲特制的筛子。大大的,密密的,全用细铁丝扎成。如果洞口大,茶叶就容易漏下去。母亲说,市场上卖的茶往往是太阳晒的,太阳晒的茶没有灶火烘的香。
父亲将灶台上的大锅掀了,放在墙角,把大铁筛搁上去,在适才烧透的红火上加一层木炭。时光就围着铁筛流转了。过上几分钟,母亲就会去看看,给茶叶翻身,那小心的样子让人觉得像在给初生婴儿洗澡。
烘茶叶往往在晚上。母亲总是很迟睡觉。第二天早上,茶叶就好了,它们的颜色变深了,香味变浓了,摸起来干干脆脆的样子。母亲将它们装进白色的食品塑料袋,仔细地扎好。
珍贵的谷雨茶,谁舍得喝呢?一年一年,母亲做的谷雨茶总是拿来送人。有时送给远方的亲人,有时送给某个朋友。现在想来,我不知道包装那么随便的谷雨茶有没有得到真爱,心里竟莫名的有一种痛。
谷雨以后,母亲做的茶大多数由父亲拿到集市上去卖,以贴补家用。同时,还会留一点给父亲喝。印象中,父亲喝茶真是了得。他喜欢用滚烫的水泡茶,然后就那么一口一口地喝,声音特别响。我那时想,父亲的嘴巴是什么做的,连烫都不怕?更厉害的是,有一次,父亲在村里和人比喝茶,居然一连喝了四壶热水,早把对方吓趴了。“我这辈子,既不喝酒,也不搓麻将,就喜欢喝茶。”我知道,父亲喜欢的是母亲做的茶叶,虽然,它们是那种叶片大大的晚茶。
等以后条件好了,烘几两“谷雨前茶”给自己喝。这是母亲的心愿。可惜的是,后来,茶山被开发了,母亲再没有机会做茶了。那用灶火烘出的谷雨前茶,只能香在梦中了吧。
小学作文谷雨篇3
每年4月20日,是山东省荣成市的渔民节日。该节起源于谷雨节。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渔民们,过谷雨节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到清朝道光年间(1821)易名为渔民节。由于谷雨这天,山东沿海的渔民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鱼虾丰收。故今天富裕起来的荣城渔民,在谷雨这天,隆重举行“祭海”活动,向海神娘娘敬酒,然后扬帆出海捕鱼。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
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北方谷雨食香椿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3]
陕西白水县谷雨祭祀文祖仓颉习俗,“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其传说是:
黄帝时代,仓颉造字,玉帝决定重奖他。一晚仓颉正在酣睡,梦中听到有人大喊:“仓颉,你想要啥?”仓颉在梦中说:“我想要五谷丰登,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第二天满天向下落谷粒。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zuowen/169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