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兴事动众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兴字【释义】:兴,xing,从舁( yú)从同。同力共举也。起也。〈动〉(1) 会意。从舁,从同。舁( yú),共举也;同,同力。本义:兴起;起来。(2) 同本义 [rise;get up]兴,起也。——《说文》1.xīng,用于“兴旺”、“兴隆”、“兴业”、“时兴”、“兴利除弊”。这一读音下的含义有:1.流行,盛行;2.开始,发出,举办;3.旺盛;4.使蓬勃发展;5.或许;6.姓氏。2.xìng,用于“高兴”、“兴高采烈”。
事字【释义】:一般指社会和自然界上的事情,事务,现象,情况等。在哲学上,事的定义:就内涵方面而言:事是指质量空间分布的随时变化。因为物质是质量空间分布,所以事也可定义为:物质随时间的变化。就外延方面而言:事包含宇宙中发生的所有事件。事是所有精神事件的统称。宇宙中的事都必须经历时段,所以都是精神事。这个事概念的外延不仅包括人类之事,也包括动物事、植物事、细菌事、病毒事等等生命体之事,还包括所有非生命体之事。
动字【释义】:动(dòng)从重从力,重×力=动 。基本字义:1、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动动全国”)。 2、使开始发生:发~。 3、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4、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5、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6、非静止的:~画。 7、可变的:~产。 8、行为:举~,~作。 9、常常:~辄得咎。
众字【释义】:众,zhong,从目从乑,多也。意义如下:(1)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众”,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2) 同本义 [multitude;everyone]
兴事动众【拼音全拼】:xīng shì dòng zhòng
兴事动众【五笔码】:IGFW
兴事动众【拼音码】:XSDZ
兴事动众【解释】:指运用大批人力。
兴事动众【出处】:《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其可以移之乎?”
兴事动众【英语】:Excitement moves the crowd
兴事动众【成语接龙】:
兴事动众--众多非一--一寸丹心--心口不一--一字见心--心口如一--一体同心--心小志大--大得人心--心粗胆大--大快人心--心高于天--天下第一--一片冰心--心比天高--高傲自大--大夜弥天--天下为一--一片丹心--心腹之言--言行不一--一德一心--心贯白日--日月经天--天大地大--大言欺人--人小鬼大--大辩不言--言行若一--一身五心--心如止水--水广鱼大--大酺三日--日月丽天--天下归心--心同止水--水宽鱼大--大天白日--日试万言--言行抱一--一片赤心--心到神知--知行合一--一见倾心--心神不安--安安心心--心开目明--明月清风--风急浪高--高自骄大--大禹治水
兴【相关成语】:
0、兴邦立国:邦:国家。建立并振兴国家。
1、兴邦立事:邦:国家。振兴国家,成就事业。
2、兴兵动众: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同“兴师动众”。
3、兴波作浪:兴、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4、兴不由己:指正在兴头上,对自己的言行控制不住。
5、兴词告状:兴词:撰写并呈递状词;告状:打官司。写状词打官司。
6、兴词构讼:兴词:撰写并呈递状词;构讼:打官司。写关词打官司。
7、兴讹造讪:指造谣毁谤。
8、兴废存亡:将废除或消亡的事业再复兴并保存起来。
9、兴废继绝: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同“兴灭继绝”。
10、兴风作浪:兴、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11、兴复不浅:指兴趣还很高。
12、兴高采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13、兴高彩烈:兴:兴致;烈:强烈,旺盛。兴致高,精神饱满。
14、兴工动众:兴:发动。指运用大批人力。
15、兴观群怨: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16、兴国安邦:兴:兴盛;邦:国家。国家兴盛安定。
17、兴会标举:兴会:情趣,兴致;标举:高超。形容文章情致高超。
18、兴会淋漓:兴会:兴致;淋漓:酣畅,充盛。形容兴致很高,精神舒畅。
19、兴家立业:建设家庭,创立事业。
事【相关成语】:
0、事败垂成:事情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
1、事半功百: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同“事半功倍”。
2、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3、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4、事必躬亲: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5、事变知人心:在事情发生的变化中,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真实思想和品德。
6、事不关己: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7、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8、事不过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9、事不师古: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经验。
10、事不宜迟:宜:可以,应该。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11、事不有余:谓达到极点。
12、事出不意:事情的发生出乎意料。
13、事出无奈:事情出于无可奈何。指迫不得已只能如此。
14、事出意外: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的事情。
15、事出有因: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
16、事到临头:事情已经落到头上。形容事情紧迫。
17、事到万难须放胆:事情遇到重重困难时,必须拿出全部胆识去干。
18、事烦食少:每日处理的事务非常繁重,可吃饭很少。形容工作辛劳,身体不佳。
19、事非经过不知难: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就不知道它的艰难。
动【相关成语】:
0、动必缘义:缘:顺着,沿着;义:道义。行动必定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
1、动不失时: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2、动荡不安: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3、动荡不定: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4、动地惊天: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5、动而若静:动:行动;若:象。行动却象静止一样。指军队或某种事情虽已行动,由于隐蔽等原因,使人感到象没有行动一样。
6、动静有常:常:常规,法则。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常规。指行动合乎规范。
7、动静有法:法:常规,法则。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常规。指行动合乎规范。
8、动魄惊心: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9、动人心脾:形容使人感动与震惊。
10、动人心魄: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11、动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12、动如参商:参、商:均是二十八宿之一,二星此出彼没,不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比喻人分离后不能再见面。
13、动如雷霆:行动像雷霆一样迅猛。
14、动如脱兔:比喻行动敏捷。
15、动手动脚:指男女间不庄重、挑逗一类的举动。也指打人。
16、动天地,感鬼神:动:感动;感:感动。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
17、动天地,泣鬼神:动:感动;泣:低声哭。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
18、动心骇目:骇目:使人看了感到惊骇。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19、动心忍性:动心:使内心惊动;忍性:使性格坚韧。指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
众【相关成语】:
0、众喣飘山: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1、众喣漂山: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2、众喣山动: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3、众楚群咻:指众多的楚国人共同来喧扰。后指众多外来的干扰。
4、众川赴海:众多的河流都奔赴大海。比喻众多的力量汇集在一起。
5、众多非一: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6、众恶必察:恶:厌恶;察:考察。大家都不喜欢的,未必就坏,一定要调查后才可下结论。
7、众功皆兴:众:多。许许多多行业都兴盛起来。
8、众寡不敌:众:多;寡:少;敌:抵挡。少数敌不过多数。
9、众寡莫敌:众:多;寡:少;敌:抵挡。少数敌不过多数。
10、众寡难敌:众:多;寡:少;敌:抵挡。少数敌不过多数。形容彼此力量悬殊,难以匹敌。
11、众寡势殊:众:多;寡:少。形容双方人力的多少相差极大。
12、众寡悬绝:双方人力多少相差极大。
13、众寡悬殊:众:多;寡:少;悬:表示极端的程度。形容双方人力的多少相差极大。
14、众好必察:好:喜爱;察:调查。大家都喜欢的未必就好,必须要调查后才能下结论。
15、众好众恶:众人喜爱或众人厌恶。
16、众虎同心: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17、众毁所归:众人的毁谤集中之处。形容被大家所不齿。
18、众毁销骨:指众多的毁谤,可以销熔人的骨骼。比喻谗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19、众建贤才:建:建树。多多地选用优秀人才。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132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