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过耳之言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过字【释义】:过:简体汉字。有guò,guō,guo之音。半包围结构。
耳字【释义】: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木~。银~。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房。鼎~。4. 听说:~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
之字【释义】:《说文解字》:“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属皆从之,止而切。”段《注》:“引申之义为往,《释诂》:‘之往是也。’按:之有训为‘此’者。
言字【释义】:言,yán,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动〉(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2) 同本义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意为言出传达真理。本义:说,说话。汉语多义词。言(yán),①讲,如:言之在先;②说的话,如:言简意赅;③汉语的字,如: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④语助词,无义,如: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代词〉《尔雅·释诂》:“卬、吾、台(yí)、予、朕、身、甫、余、言,我也。”例(1)《诗·小雅·彤弓》:“彤弓弨兮,受言藏之。”例(2)《诗·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过耳之言【拼音全拼】:guò ěr zhī yán
过耳之言【五笔码】:FBPY
过耳之言【拼音码】:GEZY
过耳之言【解释】:听来的传言不值得认真对待。
过耳之言【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常言道:过耳之言,不可听信。”
过耳之言【英语】:A word too far in the ear
过耳之言【成语接龙】:
过耳之言--言行不一--一寸丹心--心口不一--一字见心--心口如一--一体同心--心小志大--大得人心--心粗胆大--大快人心--心高于天--天下第一--一片冰心--心比天高--高傲自大--大夜弥天--天下为一--一片丹心--心腹之言--言行若一--一德一心--心贯白日--日月经天--天大地大--大言欺人--人小鬼大--大辩不言--言行抱一--一身五心--心如止水--水广鱼大--大酺三日--日月丽天--天下归心--心同止水--水宽鱼大--大天白日--日试万言--言事若神--神通广大--大禹治水--水光接天--天地良心--心到神知--知行合一--一片赤心--心神不安--安安心心--心开目明--明月清风
过【相关成语】:
0、过从甚密:过从:交往,来往。指交往频繁,关系密切。
1、过都历块:越过都市,经过山阜。意指纵横驰骋,施展才能。
2、过而能改: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3、过耳春风:经过耳边的春风。比喻听话的人不重视,或认为不值得听。
4、过耳秋风:吹过耳边的秋风。比喻无实际作用的身外之物。
5、过耳之言:听来的传言不值得认真对待。
6、过府冲州:行经了很多地方。形容旅途的漫长与跋涉的劳苦。
7、过关斩将:比喻不断战胜对手与克服困难。
8、过河拆桥: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9、过河卒子: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向前,不能后退,过了河之后可以横着走,威力更大。比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10、过化存神:过:经过;存:保存,具有。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
11、过江名士多如鲫: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
12、过江名士多如鲗:鲗:乌贼,墨鱼。形容多而纷乱。
13、过江之鲫: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
14、过街老鼠: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
15、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比喻机会难得,机不可失。
16、过路财神:比喻暂时经手大量钱财的人。
17、过门不入: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18、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19、过目成诵: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耳【相关成语】:
0、耳报神: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
1、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2、耳边之风:耳旁之风,一吹而过。比喻不重视,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3、耳不离腮:两种关系十分接近、亲密。
4、耳不旁听: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神情十分专注的样子。
5、耳不忍闻: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6、耳聪目明:聪:听觉灵敏;明:眼力敏锐。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7、耳根清净: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
8、耳红面赤: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9、耳后风生:形容驰驱迅速。
10、耳后生风: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11、耳聋眼黑:人糊涂,昏聩。
12、耳聋眼花:年老体衰者听力和视力都不好。也形容人对事物的知觉极为迟钝。
13、耳聋眼瞎: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14、耳满鼻满:满耳朵满鼻子都是。形容听得烂熟。
15、耳鸣目眩:眩:眩晕。双耳作响,两眼眩晕。
16、耳目闭塞: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
17、耳目导心:耳目:视听。耳目的熏染,可以启发人心的善恶。
18、耳目非是:指声色不同于平常。
19、耳目股肱: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之【相关成语】:
0、之乎也者: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1、之乎者也: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2、之死不渝: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3、之死靡二: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4、之死靡他: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5、之死靡它: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6、之子于归:之子:这个女人;于归:到丈夫家。指女子出嫁。
言【相关成语】:
0、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1、言必有据:言:说话;据:依据。说话一定要有根据。
2、言必有物: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3、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4、言不达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亦作“言不逮意”。
5、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同“言不达意”。
6、言不二价: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同“言无二价”。
7、言不顾行: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8、言不顾行,行不顾言:说话与行事不能相照应,行动和言语也不相符合。指言行不符。
9、言不诡随:说话不谲诈善变。
10、言不及私:言谈之中不涉及个人私事。比喻为官忠心,一心为国。
11、言不及行:指言行不一。
12、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13、言不践行:践行:履行,实行。说了不能实行。
14、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15、言不入耳:指说的话不中听。
16、言不由中:指心口不一致。同“言不由衷”。
17、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18、言不逾阈:言:说的话;逾:越过;阈:门坎。夫妻间说的话,不能越过大门。比喻说体己话不能让外人知道。
19、言不愿行:言语和行为不相符合。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130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