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折节下士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折字【释义】:汉字“折”,有shé,zhé,zhē三个读音,读作“zhē”时表示翻转,倒腾的意思。读作“zhé”时有断,弄断或弯转,屈曲等意义。作“shé”音时则表示“断”、“亏损”等意思。另外也可作姓氏,读作“shé”。
节字【释义】:节,属于常用字。“节”是古入声字,现代汉语有两个读音。本意是竹节,引申指木节,又引申指事物的分节、分段。引申指节日。因竹节的分段有一定的规律,又引申指法度、节操之意。“节”又引申作动词表示节制,特指节省用度。由此引申为摘取的一部分。在古代还指符节,是朝中大臣的一种凭证,又特指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即使节。以上都读作jié。有另一音“jiē”,仅用于“节骨眼”、“节子”。
下字【释义】:拼音xià。汉字释义,1.位置在低处的,跟“上”相反:~面,山~。2.由高处到低处:~山,~楼。3.方面,方位:两~里都同意。4.减除。5.用:~功夫。6.攻克,攻陷:连~数城。7.退让。8.用在名词后面。9.用在动词后面。10.量词,指动作的次数:打十几~。11.(动物)生产:猫~小猫了。12.少于某次数:不~三百人。
士字【释义】:士 shì,事也。数始於一,终於十。从一从十。推十合一为士。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引伸之,凡能事其事者偁士。“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如: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冯谖客孟尝君、苏秦连横等。“士农工商”即古代所谓四民,指大学士、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以俸禄为生,有的有食田。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是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
折节下士【拼音全拼】:zhé jié xià shì
折节下士【五笔码】:RAGF
折节下士【拼音码】:ZJXS
折节下士【解释】: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折节下士【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
折节下士【近义词】:折节下贤人
折节下士【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尊重有知识的人
折节下士【英语】:Break the knot corporal
折节下士【成语接龙】:
折节下士--士饱马腾--腾蛟起凤--凤附龙攀--攀炎附热--热血沸腾--腾腾兀兀--兀兀穷年--年轻气盛--盛行于世--世外桃源--源远根深--深文巧诋
折【相关成语】:
0、折本买卖:折:亏损。亏损的生意。泛指吃亏的事。
1、折臂三公: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人有相 羊祜 父墓,后应出受命君。
2、折长补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3、折冲将军:折冲:挫退敌方的战车。三国时魏国大将乐进的封号。指英勇无比的人。
4、折冲口舌之间:折冲:引申为进行外交谈判;口舌:争吵。在辩论、争吵中进行外交谈判
5、折冲千里:折冲:指抵御敌人。指在远离沙场的庙堂上以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常用以形容高明的外交才干或在外交争端中取得胜利。
6、折冲万里:折冲:指抵御敌人。指在远离沙场的庙堂上以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常用以形容高明的外交才干或在外交争端中取得胜利。
7、折冲厌难:指能压服困难,御敌致胜。
8、折冲御侮:指抗击敌人。
9、折冲之臣:指忠勇之臣。
10、折冲尊俎: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11、折冲樽俎: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12、折鼎覆餗:餗,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13、折而族之: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14、折桂攀蟾:折月中桂花,攀月中蟾蜍。旧喻科举极第。
15、折简相召:简:书写用的竹片。折竹片写信,召见对方。
16、折箭为誓:折断箭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誓约。
17、折胶堕指:极言天气寒冷。
18、折角之口:角:鹿角。折断鹿角的嘴。形容人口才很好,善于辩论。
19、折节待士:指屈己待人。
节【相关成语】:
0、节哀顺变:节:节制;变:事变。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
1、节变岁移:节:节令;岁:年。节令变易,年岁转换。
2、节齿咬牙: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3、节骨眼:比喻关键的环节或时机。
4、节俭躬行:指生活俭朴,从自身做起。
5、节俭力行:指生活俭朴,又肯努力躬行。
6、节节败退:形容接连失败退缩。
7、节节胜利:节节:逐段。指胜利一个接着一个。
8、节上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9、节食省衣:节、省:节省。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10、节食缩衣:节、缩:节省。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11、节同时异:季节相同,但时间已不是那个时间了。多用于表达时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12、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13、节威反文:节:节制;威:威力,威风;反:同“返”,归还。节抑威强,复用文理。
14、节衣素食:节:节减;素:蔬菜类食物。省吃俭用,生活节俭。
15、节衣缩食:节、缩:节省。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16、节用爱民: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17、节用爱人:节约用度,爱护百姓。
18、节用厚生:节约用度,厚待生民。
19、节用裕民:裕:富足。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
下【相关成语】:
0、下比有余:下:下等,不足。同不足的相比还绰绰有余。
1、下笔便就: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2、下笔不休:原形容动笔写文章思路顺着行文漫延无边,不能紧扣主题适可而止。后多形容文思充沛而敏捷。
3、下笔成篇: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
4、下笔成文: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5、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6、下笔风雷:形容书法或绘画运笔迅速,气势浩大。
7、下笔千言: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8、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9、下笔如神: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10、下笔如有神: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11、下笔有神: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12、下不来台:指在人前受窘。
13、下不了台:指在人前受窘。
14、下不为例: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表示只通融这一次。
15、下车冯妇:冯妇下车来,重新干捉虎的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16、下车泣罪:罪:指罪犯。下车向遇见的罪犯流泪。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17、下车未几:下车:旧时指新官到任。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18、下车伊始:伊:文言助词;始:开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19、下车之初:下车:旧时指新官到任。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士【相关成语】:
0、士饱马腾: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3、士可杀不可辱: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4、士马精强: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5、士农工商: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6、士穷见节:士:读书人;穷:困窘;节:节操。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
7、士穷见节义:士:读书人;穷:困窘;节义:节操,气节。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
8、士绅名流:指有钱有势的人或杰出的人士。
9、士死知己: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
10、士俗不可医:俗:庸俗;医:医治。俗气已深,不可救药。
11、士为知己者死: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11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