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成语峨冠博带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2022-12-25 07:5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峨字【释义】:峨,注音:(é)高,巍峨。亦作“峩”。①山势高峻。②引申为卓然特立。参见"峨然"。③矗起,高耸。④峨眉山的省称。峨形容高,山热巍峨。
冠字【释义】:在我国古代,人们把系在头上的装饰物称为“头衣”,主要有:冠、冕、弁、帻四种,其中“冠”是专门供贵族戴的帽子,汉代的时候,冠的种类非常多。
博字【释义】:读作bó,属于常用字。博本意是大。《管子·权修》:“土地博大,野不可以无吏。”引申指丰富、宽广。又引申指广泛、普遍。如《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带字【释义】:带,中国汉语汉字之一。指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
峨冠博带【拼音全拼】:é guān bó dài
峨冠博带【五笔码】:MPFG
峨冠博带【拼音码】:EGBD
峨冠博带【解释】: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峨冠博带【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必定是峨冠博带一个名士大夫。”
峨冠博带【近义词】:华冠丽服、珠光宝气
峨冠博带【反义词】:衣衫褴褛、短褐穿结
峨冠博带【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古代书生装束
峨冠博带【英语】:high cap and wide belt
峨冠博带【成语接龙】:
峨冠博带--带牛佩犊--犊牧采薪--薪传有自--自取灭亡--亡国富库
峨冠博带【造句】:
0、只见一峨冠博带俊爽有风姿鹤然玉立的中年人卓立于大厅之前含笑望着三人。
1、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反而是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游。余秋雨
2、另一人峨冠博带,容貌奇古,说话之际气息吞吐,波涛般灵光在他周身聚散离合,仿若潮涨潮落。
3、荀攸峨冠博带,端坐在另一架车中,平静地思考着对策。
4、峨冠博带俱成空,共飞鸿,醉长松。
5、远处走过来一位松形鹤骨,器宇不凡,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的人物。
6、为首的一个,只见其淡青外袍,峨冠博带,年逾四十,雅望非常。
7、鲁肃乃引孔明到幕下,早早的看见张昭,顾雍等一般文武二十多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8、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崇楼华堂也都沦为草泽之后,那一杆竹管毛笔偶尔涂画的诗文,却有可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余秋雨 
9、我们知道汉代的服饰,贵族和官员是要戴冠的,高高的冠,宽宽的衣,峨冠博带,是所谓汉官威仪。
10、只见一峨冠博带,俊爽有风姿,鹤然玉立的中年人卓立于大厅之前,含笑望着三人。
11、忽然一道剑光从一个岛屿上破空飞出,却见那宝剑上,有一人身着峨冠博带,丰姿俊爽的男子立在其上,面容潇洒。
12、我们知道汉代的服饰贵族和官员是要戴冠的高高的冠宽宽的衣峨冠博带是所谓汉官威仪。
13、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反而是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游。余秋雨 
14、庄院内走出一人,松形鹤骨,身体消瘦,但却器宇不凡,峨冠博带,道貌非常一看庞德公笑道:“德公来了!”。

峨【相关成语】:
0、峨峨汤汤:形容乐声高亢奔放。
1、峨峨洋洋: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
2、峨冠博带: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冠【相关成语】:
0、冠带之国:冠带:帽子,带子。指讲礼仪的国家和习于礼教的人民。
1、冠盖如市:冠:礼帽;盖:车蓬;冠盖:借指官吏。形容到会的官吏很多。
2、冠盖如云: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形容官吏到的很多。
3、冠盖往来:冠:礼帽;盖:车蓬;冠盖:借指官吏。指官吏们经常来往。
4、冠盖相属:冠盖:古代官吏的冠服和车盖,代指官吏;属:接连。形容政府的使节或官员,一路上往来不绝。也指世代仕宦,相继不断。
5、冠盖相望: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相望:互相看得见。形容政府的使节或官员往来不绝。
6、冠盖云集: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形容官吏到的很多。
7、冠鸡佩猳:冠:头上戴着;猳:公猪。指古代武士的服饰和装束。
8、冠绝当时: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9、冠绝时辈:冠绝:遥遥领先;辈:同一类人。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10、冠绝一时: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11、冠履倒施:冠:帽子;履:鞋子。比喻上下颠倒,尊卑不分。
12、冠履倒易: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13、冠履倒置:冠:帽子;履:鞋子。帽子和鞋的位置换了。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14、冠冕堂皇: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15、冠袍带履:帽子、袍子、带子、鞋子。原指旧时帝王官宦上朝时或聚会时穿的服装。现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16、冠山戴粒:冠山:把山当帽子,比喻大。戴粒:用头顶粒,比喻小。形容大小虽异,但各适其适。
17、冠上加冠:同画蛇添足,比喻多余的举动。
18、冠上履下: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19、冠屦倒施: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同“冠履倒易”。

博【相关成语】:
0、博采群议:博:广;议:建议。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1、博采众长:博采:广泛搜集采纳。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2、博采众议: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3、博大精深: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4、博带褒衣:博:宽大;褒:阔。宽衣大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5、博而不精: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6、博而寡要: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7、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8、博古知今:形容知识丰富。同“博古通今”。
9、博关经典:博:广博;关:涉猎。广泛涉猎经典。形容知识广博。
10、博观约取:广泛地阅览,扼要地选取。
11、博见洽闻:博、洽:广博。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12、博览古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通晓古今学识。形容学问渊博。
13、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14、博览五车: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15、博洽多闻: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16、博施济众: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17、博识多通:博:广博。识:学识。通:精通事理。指学识广博,精通事理。
18、博识洽闻:见多识广,学识博大。
19、博士买驴: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带【相关成语】:
0、带河厉山:带:衣带;河:黄河;厉:通“砺”,磨刀石;山:泰山。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比喻国基久远,国祚长久。
1、带减腰围: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损。
2、带金佩紫:金:金印。紫:紫绶。带着金印,佩着紫绶。形容地位非常显赫。
3、带牛佩犊: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4、带水拖泥:①形容泥泞难行。②比喻不顺利或不干脆。现多作“拖泥带水”。
5、带月披星:形容早起晚睡,奔波不息。
6、带着铃铛去做贼:比喻要干隐秘的事而自己先声张出去。
7、带罪立功:带着罪过建立功劳,以争取减免处罚。
8、带砺河山: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9、带砺山河: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10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