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壮族舞蹈的艺术特征以剧目蚂拐为例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二、 壮族舞蹈蚂拐舞的艺术特征 2
(一)具有壮族民族舞蹈特色的蚂拐舞 2
(二)图腾模仿与舞蹈相融合 2
三、 蚂拐舞中体态特征分析 3
(一) “青蛙”形象的特征 3
(二)剧目《蚂拐》中的动作运用 3
三、 蕴含的民族文化 5
(一)民族崇拜 5
(二)民族精神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国内目前来说,壮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以民间自发传承为主,舞蹈学习沿袭传统的师徒承袭、口传身授的方式,而这种舞蹈学习方式很容易造成文化的流失,致使后来许多艺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到了现代,由于受到现代经济和文化的冲击,壮族民间舞蹈在民间已不像先前那样流行和普及,舞蹈集中掌握在少数专门民间舞蹈艺人手中,因此,其壮族民间舞蹈的受教民众范围也逐渐变窄,从而造成原生态舞蹈研究资料匮乏。
通过查阅资料,在壮族蚂拐舞的研究领域中出现过壮族蚂拐舞的本体特征初探、广西蚂拐舞的挖掘与传承、壮族蚂拐舞的艺术特征的研究,能够在一定方面提出概念性的想法,但有些分析还不够全面,研究角度上比较单一,不够彻底,不能够全面的解决一些问题。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有助于充分了解壮族民间舞蹈表演艺术中对具体模仿事物及其艺术特征的理论研究,特别是从壮族特色的舞蹈“蚂拐舞”一同出发研究,研究结果会更加具有针对性。
2.实践意义
本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文能令读者对壮族舞蹈的艺术特征研究有更加针对性的了解,在增强对壮族舞蹈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的专业理论,从而对壮族原生态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搜集跟论题有关的各种类型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梳理,作为立论的启发、论证的辅助和论据的支持。
2.个案分析法
结合文献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事物的一般性、普遍性。
二、壮族舞蹈蚂拐舞的艺术特征
具有壮族民族舞蹈特色的蚂拐舞
壮族舞蹈中蚂拐舞是十分具有特色的一种舞蹈,该舞蹈的表演与壮族当地的节日风俗有关。而壮族舞蹈蚂拐舞的起源无法从学术的角度进行考证,目前关于蚂拐舞的起源,有两种版本的说法:一是在远古时期的红水河一带,遇到大旱天气,一只蚂拐而变的名叫龙王宝的年轻后生,来到红水河附近的村落,从此之后,红水河附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在几年之后,红水河附近经历了战争,龙王宝带领当地村名赶走敌兵,立下大功。人们为了纪念龙王宝而定下蚂拐节,并在蚂拐节上表演蚂拐舞;另一种说法更流于神话传说,传说蚂拐神是雷神的女儿,掌管着雨水,让大地能够风调雨顺,一位名叫东林的少年,因丧母之痛难以忍受蚂拐的叫声,拿着热水去烫蚂拐,导致蚂拐神愤怒不已。当地遭遇大祸,当地居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大年初一敲锣打鼓,祈求蚂拐女神庇佑,并为蚂拐送葬。于是当地再一次都得到了蚂拐女神的原谅,因而,当地为了纪念这一天便开始过蚂拐节,祭祀蚂拐,并在蚂拐节中跳起蚂拐舞。
以上两种说法,都与蚂拐节有关,而蚂拐舞是蚂拐节中表演的内容之一。在壮族将青蛙称为蚂拐,蚂拐节是从大年初一开始,直至农历二月初二结束,蚂拐舞也是壮族十分具有民族特点的一个舞蹈。
图腾模仿与舞蹈相融合
在壮族的蚂拐舞中,顾名思义,就是根据青蛙的形态,进行舞蹈,也是舞蹈仿生的一种体现。舞蹈内容与壮族的原始图腾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壮族的地域文化特点和壮族的民风民俗分析,壮族人民喜水、近水并亲水,因而水是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而在壮族的原始图腾崇拜中,青蛙就是执掌一方水域的神祇,人们信奉青蛙,并根据青蛙的图腾,将青蛙的元素融入到舞蹈中。该种将图腾与舞蹈融合的民间舞蹈十分常见,譬如蒙古族舞蹈中的部分动作会与原始图腾狼联系在一起。而图腾文化则是民族在特殊的地域环境和民俗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而来的一种原始信仰。同时由于历史的发展和传说的演变,蚂拐舞本身也逐渐成为一种祈求福佑、击退疾疫的一种仪式,因而,蚂拐舞在表演上不仅仅具有一定观赏性,舞蹈表演更具有一定的仪式感。蚂拐舞是每一个壮族人民在过年期间需要完成的仪式,无论是观看或者参与表演,都能够让人受到神祇的庇佑。
三、蚂拐舞中体态特征分析
“青蛙”形象的特征
在蚂拐舞中青蛙的形象特征主要从两个方面突出显现:一是在蚂拐舞的舞蹈表演中,舞者会赤裸上半身进行表演,并在身上用油彩画上图腾象征的青蛙符号。如图1所示,图中的几位年轻舞者正在进行蚂拐舞的表演,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每一个年轻人的上半身涂有青蛙形状的油彩。在蚂拐舞表演中,表演者的身旁会放置一个青蛙图腾形状的旗子,上面书写有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八个大字,这也是在蚂拐舞表演中“青蛙”形象的体现之一。在蚂拐舞表演中,青蛙形象是贯穿在舞蹈始终的,舞蹈形象的设计上就充满的蚂拐元素,舞蹈动作中也有部分模拟青蛙动作的元素:二是在蚂拐舞的舞蹈中,部分舞蹈动作是模仿青蛙的动作,在舞蹈中身上涂有青蛙图腾的舞者会将猴王高高举起,其余舞者绕成一圈,双手呈现出蛙腿状,舞蹈动作基本也以模仿青蛙为主。在蚂拐节舞蹈表演也是具有一定的次序性,并在舞蹈中安排了一定的内容,譬如找蚂拐、孝蚂拐、理蚂拐等,并且舞蹈的内容和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具体的舞蹈表演中要出现祭祀青蛙,祈求福佑的内容。
/
图1 蚂拐舞
剧目《蚂拐》中的动作运用
第七届桃李杯舞蹈作品《蚂拐》中,就运用了大量壮族蚂拐舞中的内容。如图2所示,舞者在开场表演时就模仿青蛙的跳跃动作,利用大量的翻转跳跃到达舞台的中央。从舞蹈《蚂拐》的表演图3、4中也都可以看出,舞者在舞蹈《蚂拐》的表演中充分模拟了青蛙的动作,甚至舞者自身化身成了青蛙。图3中可以看出在具体的表演中,舞者甚至模仿了青蛙前肢的脚趾动作,舞者在舞蹈时将五指分开,形成青蛙的动作。而整个舞剧作品中包括了大量的翻转跳跃的内容,这些翻转跳跃的基本动作也是模仿青蛙的跳跃和翻转动作,青蛙的形象也贯穿在舞蹈的始终,舞者的服饰就是模仿蛙皮而制作的服装。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wdx/54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