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浅析汉唐古典舞的编创以舞蹈踏歌为例

2021-03-18 12:4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踏歌,中国传统舞蹈之一。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又名跳歌、打歌等。从汉唐及至宋代,都广泛流传。孙颖先生开创的汉唐古典舞是中国古典舞的一个分支,以《踏歌》、《楚腰》、《谢公屐》为代表的汉唐古典舞作品深受广大舞者和人民群众的青睐和欣赏。现如今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但优劣程度亦是参差不齐。舞蹈作品独具风格、自成一派是编创舞蹈作品的关键,在日益增添的舞蹈作品中,对汉唐古典舞的编创及作品的出现略显劣势。本论文将结合舞蹈《踏歌》中的历史文化、创作方式、舞蹈形态来研究汉唐古典舞的编创。
目 录
一、绪论............................................................1
二、汉唐古典舞的编创................................................2
(一)起源与发展................................................2
(二)代表人物及作品............................................3
三、“踏歌”的起源与发展.............................................4
(一)唐代以前的“踏歌”........................................4
(二)唐代的“踏歌”............................................4
(三)舞蹈作品《踏歌》与“踏歌”................................4
四、汉唐古典舞的技术创新............................................6
(一)从《踏歌》来看汉唐古典舞的编创............................6
(二)汉唐古典舞语言的建构......................................6
(三)其他舞蹈对汉唐古典舞编创的影响...........................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7
结论................................................................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一、绪论
目前国内外研究以“中国汉唐古典舞”为课题的现状而言,从研究实质和着重点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从汉唐古典舞文化的内在含义来看,比如杨蕾的《孙颖汉唐古典舞文化内涵探徵》一文中,作者从汉唐古典舞的发展历程、艺术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研究了汉唐古典舞,该文章思路清晰、视野宽阔,全面系统的探索研究孙颖汉唐古典舞的文化内涵,这对于舞蹈艺术的发展、文化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二,从汉唐古典舞中的舞姿来看,比如郭健航的《论汉唐古典舞中“翘袖折腰”之美》一文中提到:汉唐古典舞就是在对古代舞蹈的复原,舞蹈姿态出自于出土文物、岩画的记载,该文章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使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生在舞蹈编创的过程有一定的灵感激发。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汉唐古典舞的起源、发展和文化内涵的方面;结合舞蹈剧目《踏歌》来浅析中国汉唐古典舞的作品编创,进而研究其他舞蹈形式对汉唐古典舞编创的影响。这相对于之前的研究,更具有综合性,结合作品来谈,让文章更具直观性。
二、汉唐古典舞的编创
(一)起源与发展
中国舞蹈文化在岁月长河中发展、积累和沉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远古的时候,据考证就对我国古代舞蹈文化踪迹有所发现。随后便到了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直至今天可以说是一直传承了下来,中间没有断过。
中国舞蹈文化源于原始岩舞蹈,青海大通、同德县的舞蹈纹盆和各地的古老岩画都向我们展示了原始舞蹈的生动形态。在奴隶制时期,随着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舞蹈分别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乐舞奴隶和巫舞。早在商朝的甲骨文以及金文里就发现了有些文字记录了相关的舞蹈活动,这充分证明我国民族舞蹈是具有确切文字记录的史实。经过夏、商的发展,世袭的奴隶制社会慢慢向封建社会过度。周代是乐舞发展的蓬勃时期,这个时期舞蹈的最大特点是强调礼乐为政治服务。西周制定的雅乐舞蹈分制礼作乐的《六代舞》和用于教育六国“国子”的《六小舞》,主要是为了强化舞蹈教育作用和政治作用。东周“礼崩乐坏”后民间乐舞大为兴盛。秦汉时期建立的乐府对中国舞蹈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雅乐舞遵循古制,俗乐舞盛行发展。魏晋南北朝期间战乱不断再加上频繁的改朝换代、民族大迁徙给乐舞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唐朝是中华乐舞发展的黄金时期,那时以黄河流域地区的文化为核心,将各个地区以及民族的各类风格结合在一起。
现在的汉唐古典舞文化,是新中国成立后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产物。汉唐古典舞,是孙颖教授开创的一门与其他中国古典舞不一样的古典舞学派。它是以我国古代历史期间的最为强盛的汉与唐的精神和艺术气质为审美主干,将汉、唐的乐舞文化特点加上后期的明、清时期发展相对成熟的戏曲舞蹈风格为根基,上承中华传统的舞蹈风格,下启舞蹈创新新局面,取精去糟,以历史唯物主义和批判现实的立场在形式上、技术上、文化精神上和文化精神上于一体化的训练体系而创建的中国古典舞学派。
汉唐古典舞是中国古典舞长河里的一条支流。中国古典舞包括古代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以继承宫廷舞蹈为主但因朝代的不断更迭使宫廷舞蹈散落在外,在民间也有流传。中国古典舞在形成与发展中,吸收和借鉴了外来的舞蹈文化:芭蕾的训练体系和现代舞的编排;再通过对绘画的描绘和文化的描写来恢复揣摩古代舞蹈的样貌。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形态是向前、拧倾的,它讲究的是神韵及眼神的运用,要求“形体动作还未开始,神韵就显现出来了;形体动作结束了,但是韵味犹存”。
汉唐古典舞的取名并不是断代舞蹈,汉唐古典舞命名为“汉唐古典舞”是因为要和我国古典舞进行区别开来。汉唐古典舞是依靠我国上下五千年之久的文化底蕴为根据,凭借汉唐乐舞的风情韵味、魏晋文人的风节骨气以及明清的戏曲舞蹈为支点而创立的。
(二)代表人物及作品
古典舞学派的始祖孙颖教授把自己毕生的血汗都付予于汉唐古典舞,从上世纪80年代到上世纪末孙教授凭借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别具一格的艺术悟性开起了自己艰苦的创作实践历程,20年期间积累了许多的古典舞蹈剧目。典型的像大型历史舞剧《铜雀伎》成功还原了当时汉代乐舞的原貌以及社会的发展状况。历代组舞系列——“寻根述祖谱华风”之一《炎黄祭》和之二《龙族韵》,形象地反映出了这几年期间中华民族创建舞蹈的审美意识发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而且对汉唐古典舞学派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明确。
《踏歌》属于孙颖先生众多作品里的一部代表作,该作品闲情淡雅的气韵以及古典的形式代表了那一时期的学术风格,《踏歌》在舞蹈的编排上不但传承了踏歌原始舞蹈里所展现出的静态美,同时也表现出了舞蹈中的动态美,静中有动,动中带静。舞者挥动长裙、水袖,缓缓踱步,轻轻吟唱,又摇曳双手,翘首折腰。与此同时,舞者的舞步在极强的节奏感下显得是那么的有条不紊,欢快而不显轻佻,既欢快又显示了古典舞的典雅高贵。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wdx/54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