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论小兰花”在安徽花鼓灯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020-10-04 19:0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 录
绪论 1
一、 安徽花鼓灯的风格与人物分类 1
(一) 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征 1
(二) 安徽花鼓灯的人物分类 1
二、 安徽花鼓灯中“大兰花”与“小兰花”的人物性格区别 2
(一) “大兰花”与“小兰花”的人物性格 2
(二) “大兰花”与“小兰花”的区别 3
三、 以舞蹈《俏梦影》为例对安徽花鼓灯中“小兰花”的人物性格分析 3
(一)舞蹈介绍 3
(二)结合舞蹈《俏梦影》分析“小兰花”人物性格意义 4
结论 4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绪 论
安徽花鼓灯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经久不衰,经过现如今的发扬和历史的传承,安徽花鼓灯具有较强的艺术形式和发展内涵,主要有大花场、小花场等表演形式,本文将“小兰花”的人物性格从安徽花鼓灯中小花场中的兰花的人物形象剥离出来,将“大兰花”与“小兰花”的人物性格进行对比,结合舞蹈《俏梦影》中的人物形象性格来分析“小兰花”的物形象性跟的特点与意义来进行论述,进而完成本文。
一、安徽花鼓灯的风格与人物分类
(一)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征
安徽花鼓灯是我国汉族民间文化的瑰宝,是一门综合性民间舞蹈艺术。安徽花鼓灯深受楚文化的影响,风格也是有一些春秋时期楚国的歌舞风韵,它源于安徽北部与河南桐柏山区的淮河。一切艺术源于劳作,安徽花鼓灯是安徽民间庄稼劳作的一种表演形式,又因与湖南地理位置比较相近故而安徽花鼓灯与湖南花灯有一定的相近关系。它兴盛在安徽的蚌埠、怀远、凤阳等地的乡下。安徽花鼓灯的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 5 1 9 1 6 0 7 2 
表演形式除了它固有的表演形式,一般多为即兴表演,是在安徽当地劳作的基础上,融汇淮河两岸的文化精华,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风格,它是具有一定的竞技式自娱性的广场类舞蹈艺术。安徽花鼓灯也是汉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
(二)安徽花鼓灯的人物分类
1、人物分类
安徽花鼓灯的表演形式注重技巧性,它是由花鼓歌、技巧、舞蹈三部分组成。花鼓灯中的领头人由于其表演时所用的道具被称为”岔伞;男角成为”鼓架子”;唯一的女性角色被称为“兰花”,在过去兰花这一女性角色都由男性扮演。而兰花则有被分为“大兰花”与“小兰花”,在花鼓灯中其表演是以兰花为中心的表演形式。
2、表演形式
花鼓灯中又分为上灯场、舞岔伞、三引场、大花场、小花场、盘鼓、后场戏,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大花场、小花场、盘鼓。大花场一般是指大家一起欢腾,情绪激昂,对性变化多样全场沸腾。而小花场则是主要讲的是对歌抒怀传情,它是讲“兰花”与“鼓架子”表达感情双人舞蹈,以兰花为中心,与“鼓架子”打情骂俏的爱情生活场景。而盘鼓则是花鼓灯中技巧的部分,它还分为上盘鼓、中盘股、地盘鼓,它将中国武术、杂技、舞蹈融为一体。使花鼓灯更具中国传统民间特色。
3、艺人流派
在花鼓灯的长期艺术实践当中也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流派:凤台“田小银子”田振启,注重造型,动作利索纤巧;怀远“小金莲”冯国佩运用扇子手绢,将兰花从小脚中解放出来;而“一条线”陈敬芝善于表演天真活泼的兰花形象并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花鼓灯唱腔。
二、安徽花鼓灯中“大兰花”与“小兰花”的人物性格区别
(一)“大兰花”与“小兰花”的人物性格
1、小兰花的人物性格
安徽花鼓灯中的小兰花的人物年龄介于十岁到十五岁之间,所以小兰花在表演形式上主要表现为活泼开朗、欢快喜庆,性格有些豪放,但是又不失温柔。一般“小兰花”是配合“大兰花”来演出的,不能担当主角,虽然在“大兰花“周围演群舞,但是更多的是可以反衬出“小兰花”的可爱俏皮,天真烂漫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鲜明。她在人物形态上是小巧玲珑的,性格也是大胆活泼的,她在动作上也是敏捷、轻巧的,她的快跑进退碎步、拔泥步、踮脚起跳步等,更能体现出小兰花的机灵好动、活力四射,像小孩一样的精力充沛。
2、大兰花的人物性格
由于大兰花的人物年龄在十五岁以上,因此,大兰花的表演形式既有南方女子的柔美、优雅,也有北方女子的妩媚动人。她的人物性格方面更加的成熟和稳重。因“大兰花”是由“小兰花”的人物形象过渡而来的,所以“大兰花”的经典动作如三回头也是有一些“小兰花”的娇态,她在动作上也是含蓄的,如二姐抱桃式、双背巾式等。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兰花”的人物性格,在与“鼓架子”对戏时,“大兰花”散发的正是青春期女子表达感情的纯真之美。
(二)“大兰花”与“小兰花”的区别
由于中国早先女子十四岁算是成年,而“大兰花”与“小兰花”在年龄上的差距就可看出,“大兰花”属于相对成熟的年龄段,她比“小兰花”更加稳重、端庄优雅。动作柔中带刚,刚里有柔。“小兰花”还属于儿童时期,活泼好动,自身带有一种奔放迅捷的特点。“小兰花”的人物形象与表演形式相对于“大兰花”来说更加的活泼可爱,她的动作上更加的干净利落、节奏感较强、轻快干脆,脚下动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作爆发力较强。而在了“兰花”与“鼓架子”对戏交流时,多为“大兰花”与“鼓架子”眉目传情,表达出女子对情感的羞涩之意,但是也有“小兰花”的泼辣性格在其中。两者的动作特点与要求也有所不同,虽然“大兰花”在动作中少了一些较为灵巧迅速的动作,但是依然展现了其动作艺术的特点。而“小兰花”也在其动作中以轻快灵巧的步伐体现出丰富的人物风格内涵。
三、以舞蹈《俏梦影》为例分析对安徽花鼓灯中“小兰花”的人物性格分析
(一)舞蹈介绍
《俏梦影》是由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选送的剧目,是一个表演性较强的成品舞蹈。舞蹈讲述了一个在十五岁左右的女孩子独自嬉戏玩耍,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尤其是对看到田间如蝴蝶等新鲜的事物感到欣喜愉悦,没有抓到蝴蝶坐在地上撅嘴生气耍赖,听见人家在笑话她,却不好意思将脸遮起来。生动形象的体现出安徽花鼓灯中“小兰花”这一人物大胆、泼辣的却又天真烂漫的性格。在该舞蹈的结尾部分也添加了技巧跪转等内容,该剧目演绎出安徽花鼓灯中典型的“小兰花”一角,它体现出安徽花鼓灯中女性角色的动人气质风格,体现出“小兰花”时而活泼,时而委婉的性格;在音乐节奏上采用了时而活泼时而灵巧的明快的风格;《俏梦影》这一舞蹈道具上采用经典的“兰花”所用的扇子手绢,左手手巾右手折扇,运用了最经典的虎口夹扇、三指捏扇,做出流畅摆扇、字挽扇等,体态上采用安徽花鼓灯中重心居中的“三道弯”动作上采用了凤凰单展翅式、遮阳式、雁落沙滩式、扁担式等经典舞姿。脚下更是舞步轻快,符合安徽花鼓灯溜得起、刹得住的动作风格特点。
(二)结合舞蹈《俏梦影》分析“小兰花”人物性格意义
《俏梦影》这一剧目充分体现出安徽花鼓灯中“小兰花”这一人物活泼可爱、灵巧俏皮、大胆泼辣的孩童般的性格。可以深入的了解人物的情感与性格形成的方式,用以我们自身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清楚的分析出安徽花鼓灯中人物的关系。分析“小兰花”这一人物性格,更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工作学习中进一步分析理解汉族民间舞蹈形式特征与艺术规律,可以与其他兴趣爱好相投的人一起对于中国南北方秧歌的风格异同进行新的思考与探索,打破以往我们对于课堂上学习的安徽花鼓灯中人物浅表的认知性,使安徽花鼓灯中兰花的系统性研究更加具体化。采用舞蹈《俏梦影》,可以生动形象的诠释与理解“小兰花”的人物性格,更加有利于我们现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思考“小兰花”行为性格特点。研究“小兰花”人物性格更有助于我们在今后学习或教学中,对于安徽花鼓灯中的人物分类、性格特点、动作规范与意义有更直观的了解和把握。对于今后我们在向学生传递关于安徽花鼓灯的知识的时候,更加形象的诠释“小兰花”人物形象,提高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与艺术创作水平,有利于我们将不同流派在教材中得以体现,有利于民间广场舞蹈艺术从民间向舞台的艺术升华。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wdx/24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