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语境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研究(附件)【字数:14903】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网络语言的言语语境和特点 3
1.1 言语语境的内涵 3
1.2 网络语言的特点 3
1.2.1 模糊性 3
1.2.2 娱乐性 3
1.2.3 便捷性 4
1.2.4 创新性 5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1.3 网络交际对话分析 5
第二章 网络语言的情景语境及其交际功能 7
2.1 情景语境的内涵 7
2.2 网络交际的功能和目的 7
2.3 网络交际对话分析 8
第三章 网络语言的文化语境及其实际体现 11
3.1 文化语境的内涵 11
3.2 文化语境在网络交际中的体现 11
第四章 网络语言的前景展望 13
4.1 网络语言使用群体的壮大 13
4.2 创新与规范的融合 15
结束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前 言
自从网络语言兴起以来,学者们立足不同基点就网络语言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曹进在《网络语言传播导论》里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并结合传播媒介和符号论给出了较为完整的定义。而本文针对网络语言使用情况,所要讨论的网络语言,是指经网民改良或创新常规汉语后,在社交应用(如QQ、微信、微博)、购物应用(如淘宝)、娱乐应用等网络平台交际互动时使用,并被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种新型的语言变体。
近年来,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各方面的联系日渐紧密,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其中不乏在语境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的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的《语言学研究的语境理论构建》(许力生,2006)中指出:“语言学研究要突破相对封闭静态的、与语言相分离和对立的局面,走向更加开放动态的、与语言互嵌的和交错的语境构建,才能在未来有重大的发展和进步。”
《黄山学院学报》2009年第11卷第4期的《网络语境下的语言模因特点及成因》(余艳艳,2009)中指出:“语境依据有无交际媒介来划分,可分为在场语境和非在场语境。人们在网络环境中跨越空间的隔膜,能够实现一对一的交流沟通,但是其交际双方仅仅是‘虚拟在场’的交流,所以,网络语境是典型的非在场语境。因此,网络交际语言的独特性是网络语境的中介性和虚拟性相结合的结果。”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第10期的《浅析网络的言语语境》(张磊,2010)中指出:“网络语言分为外部语境和内部语境。网络语言来源于日常口语,其外部语境具有日常交际性和网络依赖性,同时其内部语境也影响着网络语言本身的发展和系统性的形成。”
胡壮麟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中,以韩礼德语境理论为基点,将语境归纳而分成上下文、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他指出:“语境可称为‘上下文’(linguistic context,cotext),代表语篇内部的环境;可称为‘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代表语篇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可称为‘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代表说话人所在的语言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且该语言社团的人一般都能理解其在语篇中的意义。”
本文在胡壮麟三层语境论的基础上,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语境展开分析,并提出网络交际语言的语境三层次:网络语言的言语语境、网络语言的情景语境和网络语言的文化语境。这三层语境是层层嵌套的,是三层同心圆语境模型,即第一层的最小最核心的圆是网络语言的言语语境,第二层的内环是网络语言的情景语境,第三层的外环是网络语言的文化语境,如同射箭用的靶子,在使用时,网络语言的三层语境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网络语言的言语语境,是指网络交际对话中的词、短语、句子、长篇对话前后的内容;网络语言的情景语境,是指网络交际对话发生时的具体内容和事实,包括当时事件的基本情况、对话者的关系、发生的时间、交流的地点、运用的媒介等;网络语言的文化语境,是指网络交际对话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社会背景。
本文收录了来自QQ、微信、淘宝、百度贴吧、天涯论坛、微博等网络平台的交际对话语料,对其进行观察和整理,并结合网络交际语言的三层语境论对网络交际语言的使用进行文本分析。
笔者认为,要分析网络语言在交际互动中的使用,只有从网络语言的语境界定着手,对当今网络时代中人们通过网络进行的交际对话实例进行研究,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探究网络交际的功能和文化在网络交际中的作用,联系现今“互联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政治经济背景,探索网络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日益深层次化的融合及其影响程度,才能更全面地展现网络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的状况,剖析人们当今的心理需求与网络语言的相关性,展望将来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为以后网络言语语境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也为后辈们提供一个身临历史现场了解前辈生活状态的机会。
第一章 网络语言的言语语境和特点
1.1 言语语境的内涵
笔者认为,在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中的三层语境论所说的代表语篇内部的环境的“上下文”(linguistic context,cotext),侧重点在于常规书面语,因此,定义为“言语”,更符合人们在网络交际互动时对话本身的情况,更能表明网络语言是不同于日常口语和常规书面语的一种新型语言变体。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gbdsxwx/448880.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