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怀臻都淮剧武训先生的新意【字数:19555】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1.1罗怀臻的创作经历 1
1.2罗怀臻创作中的美学研究 2
1.3历史“武训”形象的演变 3
1.4研究价值和意义 4
第二章 文献综述 6
2.1关于作者罗怀臻与其作品《武训先生》创作的研究 6
2.2关于《武训先生》人物特点的研究 6
2.3关于《武训先生》“武训精神”的研究 7
2.4关于武训先生与淮剧发展的研究 8
第三章 淮剧《武训先生》中“新”的人物塑造方式 10
3.1设定大段内心独白 10
3.2丰富武训性格特点 10
第四章 淮剧《武训先生》中“新”的舞台呈现 12
4.1《武训先生》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创新 12
4.2《武训先生》中舞美装置的呈现 13
第五章 由“新都市”淮剧《武训先生》所引发的启示意义 16
5.1戏曲的现代性表达 16
5.2地方戏的“本土化”方向 17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论罗怀臻都市淮剧《武训先生》的“新”意
摘 要
在传统戏剧不断创新的今天,淮剧又以一个不同的新面貌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本文对罗怀臻与罗怀臻的剧作《武训先生》内的“新”意进行解读,《武训先生》的上线展现了淮剧不同的面貌,也让现代和乡土结合的淮剧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本文当中,将会对《武训先生》淮剧的整体剧本进行相应阐述,明确《武训先生》当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创新,解读表演技巧的创新之处。通过对于主角和其他人物演员的塑造,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描写过程、情节推动人物塑造的过程都实现了创新,阐述了《武训先生》在舞台当中体现出来的人物精神。乡土化艺术形式的表现、剧情推动方面,《武训先生》都有着巨大特色,给传统戏剧发展带来了启发。
引言
1.1罗怀臻的创作经历
罗怀臻作为当代著名的剧作家,完成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罗怀臻在历史剧创作的过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程当中,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第一部创作。罗怀臻的作品非常有特色,在一个时代创新的过程中,使得戏剧的艺术能够回归乡土,结合了城市的元素,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武训先生》是都市的新淮剧,它保留了传统的风范,也有着自身的东西的审美。《武训先生》作为大型的淮剧剧目,刻画出了前所未有的具有自身信仰的人物,刻画出了一个把殉道精神投身在教育中的人物,让观者有许多感受。《武训先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秉持了返乡的创作理念和初衷,实现了戏剧艺术的创新。而在《武训先生》创作中,罗怀臻酝酿已久,基于他自身的背景而创作。罗怀臻是农家子弟,自小生活在农村,他的老家在河南,世世代代都是农民,直到作者父亲的一代人才开始去读书,学手艺,通过这样方式逐渐走出农村,在城市生活。所以说,罗怀臻的内心一直觉得自己是农家子弟,他对读书和教育等这些事情心里面始终都是敬畏的,同样也是欢喜的。
罗怀臻也承认自己在创作《武训先生》之前看到了希望工程的一些内容,也看到了农村孩子求学的渴望,对于知识海洋的渴望,所以罗怀臻创作的《武训先生》更是展现了可贵的精神。中国戏曲有很多创新人才,这些人为了振兴中国的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精华,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一些福利条件。在这个过程当中,罗怀臻提到了教育问题,在现代的社会教育中,功利性的欲望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人们在读书中,要考虑做什么职业,走到什么样的阶层,赚多少钱,对于他们来说,教育只是一种提升阶层的途径,而并不是达到人格培养目的的一种方式,所以教育理念本身其实就需要深思,罗怀臻为了让人们更加理解武训,复兴中国传统精髓、传统文化,明确中国人必须必备的文化素养,所以创作了《武训先生》。在掌握中国人自己文化的过程中,《武训先生》展现了精神高大上的具体形象。
总的来说,罗怀臻在创作的过程当中,秉承了一系列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模式。他把乡土的故事讲给了作者来听,同样在戏剧创作当中也真正实现了戏剧内容的定位。在《武训先生》创作过程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系列作者所想表达的含义。《武训先生》讲述的是一个在清朝末年出生,家境非常贫寒的底层百姓,看到了精神之光而决定办学的故事。虽然他和当代的上海观众甚至是全国观众有着跨越时代、跨越朝代的距离,但却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基于人们对于教育的看待方式不一样,对于人格培养的模式感受不一样,为了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罗怀臻创作了《武训先生》,主要目的是为了国家文化的传承。
1.2罗怀臻创作中的美学研究
在罗怀臻创作戏剧的过程中,他所秉承的美学原则是自由、疼痛与崇高。这三个美学原则正是罗怀臻剧作家在创作过程当中所一直遵循的,也是贯穿于他的戏剧的整个细节过程,在赏析或者鉴定其剧作的维度当中,通过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鉴定,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罗怀臻在创作过程中,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善于把时代的痛点剖析出来,展现给观众,把这些点放大,并且进行深刻的挖掘和理解。而顺应时代就不能迎合时代,所以罗怀臻在创作戏剧的过程当中,没有迎合时代,他尊重个人的价值展现,同时也承载了主流的价值。罗怀臻在继续创作过程当中选用日常的、民主的题材,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亲切、接地气。同时,罗怀臻的情感表达以及风格展现都是日常化的。可以看到,在罗怀臻的戏剧当中,有着自由而鲜明的个性,同样也是有着属于自己的民间立场,这种立场的发展促使了罗怀臻在戏剧创作当中能够秉持自己的原则。之所以说是自由,罗怀臻的戏剧充分展现了自由的个性,同样也展现了在民间发生的一些小故事所体现的社会价值观。而疼痛指的是在自我提升的过程当中,一种审视历史的觉悟或对于生命意识的觉醒,引发内心的精神上的疼痛。这种疼痛感正是促进罗怀臻在戏剧当中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这种疼痛根植在戏剧所表达的历史和现实的衔接轨道之中,使得罗怀臻戏剧艺术创作能够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特色。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0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