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论演员体验生活对塑造角色的意义【字数:18198】

2024-11-24 11:0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4
2.1国内研究概况 4
2.2国外研究概况 5
第三章 表演术语“体验生活”的概念 5
3.1“体验生活”的定义 5
3.2如何“体验生活” 6
第四章 “体验生活”为演员塑造角色打好基础 7
4.1打好塑造角色的情感基础 7
4.2打好塑造角色的肢体基础 8
4.3打好塑造角色的语言基础 9
第五章 “体验生活”对于演员塑造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0
5.1“体验生活”使演员更好的理解角色 10
5.2“体验生活”使演员更快的进入规定情景 11
5.3“体验生活”使演员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12
第六章 “体验生活”贯穿演员塑造角色的每个阶段 13
6.1认识角色阶段 13
6.2体验角色阶段 14
6.3呈现角色阶段 14
6.4“成为”角色阶段 15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16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20
论演员“体验生活”对塑造角色的意义
摘 要
“体验生活”是演员塑造角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为角色的塑造打下坚实基础。通过“体验生活”之后塑造出来的角色与没有完成这一重要环节想当然捏造出来的角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角色的真实性会大打折扣。为此本文将通过论述“体验生活”对于塑造角色的意义来侧面证明演员塑造角色必须通过“体验生活”这一重要环节。通过翻阅资料阅读众多表演艺术家前辈们的理论,学习理解过去与现在的表演体系的异同。结合一些演员在塑造角色时的方式方法,从真实的表演实践中总结出经验,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多元的对“体验生活”进行研究论述。并且从根源上区分开演员的“体验”与“体验生活”,明确二者之间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将“体验生活”对于演员塑造角色的意义从概念、基础、作用和塑造角色阶段四个角度进行论述,论证说明为什么“体验生活”,有哪些方面的“体验生活”,如何进行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体验生活”以及“体验生活”对于演员塑造角色起到了怎样至关重要的作用。
引言
演员的“体验”是指演员对平时生活的观察和记录,指的是演员的感受力出发的生活中一切事物的总结。人生活在社会当中,会与各种不同的人发生关系,由于人们的三观不同会导致各种不同的反应,而演员的“体验”就要求演员在平时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总结生活,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且做好区分。这样的方式就是为了之后拿到角色后的塑造角色积累素材。
而演员的“体验生活”说的则是演员为了塑造出角色的人物形象,按照这剧本的规定情境去寻找或者创造与之相匹配的环境,并且以角色的名义在其中生活,从而真实的体验角色的思维方式和情感状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一个演员先在脑子当中酝酿一个形象(我称之为心象),再去爱他,培植他,使他更符合于角色的要求,以便生活于其中。这也就是斯氏另一句话所提示的:‘在你生活于角色之前,首先使角色生活于你。’”[1]这和演员的“体验”的区别就在于,演员的“体验”是单纯的生活中的主动的下意识无限的对生活观察积累,而演员的“体验生活”则是在演员拿到了一个角色之后有限制有条件的角色的生活环境的观察积累。
其次,不管是剧作家创作的文本故事还是演员对于文本当中人物的体验塑造,都离不开“体验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剧作家需要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吸收真实的创作灵感去完成一度创作。而演员则需要对文本中的人物进行体验以此来塑造角色达到二度创作,这需要演员为拿到的角色做大量的工作,包括剧本台词的分析,人物的分析,规定情境的分析,而这些分析都将会帮助演员的“体验生活”更加具象化。但演员在“体验生活”的时候无时无刻都需要保持警惕,不能说体验到了一部分就不在体验,转头就开始角色塑造,这样塑造出来的角色一定是单薄的。“你要求一下子生活于角色,你可能一下子就知道你的角色是什么样子吗?你的心里可能一下子就清楚地看见它吗?你能一下子就说出你的角色的内心活动与外在形象吗?”[2]对于角色的“体验生活”到底是如何的,众多学者已经对这类问题给出了属于他们的理解和分析,但本文的目的很简单,希望解决的问题也很直白。“体验生活”是什么,演员应该如何使用“体验生活”来帮助演员塑造角色,那么“体验生活”对于演员的意义到底又是什么。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国内研究概况
目前国内的表演主要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以及焦菊隐先生创立的“心象说”为主导,多种系列旁支共同发展学习的情况。1950年秋天焦菊隐先生在《茶馆》的排练场开始使用“心象”的术语来指导演员们排练,从那一年开始,国内对于“心象说”以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便时有争议,但其实焦菊隐对二者都有很清晰的解释过,其中提到演员的脑中要有一个形象以及生活于其中,做到这些的前提都是“体验生活”,焦菊隐先生会要求演员们在拿到角色之后,首先要去分析角色然后再 去“体验角色”,最重要的是在心中得感受到角色,接着再按照剧本当中给出来的规定情景去深入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在演员的内心里创造出角色的一个形象,然后把这个形象再具象化到生活与角色之中。这样的方法虽然是现在内心建立人物视象,但从根本上看,还是从“体验生活”的角度出发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体验生活”。现在国内的很多话剧团在尝试采用一些先锋的表演方式,比如单纯使用肢体的舒展变化来表现角色,或者同一批演员不同的戏份始终用同一种风格去表演,通过角色的台词来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亦或者是创作出分幕很多甚至多达三十多幕但每一幕都很短最短的可能只有五分钟的剧本,角色之间的人物关系是断裂的不连贯的,重点突出的是角色之间的快速转变带给观众冲击等不同的创作手段、风格。这些戏或先锋或落俗或从俗套中创新俗套,但当演员们拿到这样的角色任务的时候,无一例外的,都要先体验角色。方力在《演员的创作素质与角色的情感创造》中说:“演员的体验是为了体现。演员表演目的是要把对角色的体验, 特别是对角色的情感体验呈现在观众面前。”[3]韩易甫表明:“对于一个戏剧表演者来说,首先要明白戏剧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戏剧,两者是一体的。体验派的演员必须要明确是角色生活在情境里,而不是表演某些技艺。”生活就是演员的素材库。就吵架一事平常人可能就这么一吵而过,但演员需要懂得从这些事情中分析出背后包含的实际条件以及引发的原因,同时还要去分析当时的心理活动。研究自己的经历,就能发现许多偶然事件背后存在的必然规律,寻找到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之间的特性与联系。当拿到角色的时候,演员就能够更快的找准角色的基调。体验角色时自然也就有了“依托。”[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byzy/608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