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栽培和野生大豆幼苗耐淹能力比较(附件)【字数:6339】

2024-02-25 16:0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涝害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一种重要危害。本文选用栽培大豆科丰1号(KF1)和野生大豆PI342618B(P18B)为实验材料,分别从形态指标(包括株高、鲜重和根冠比)和生理指标(叶绿素相对含量、MDA含量及SOD、POD、CAT、APX活性)来分析和比较它们幼苗耐淹能力的差异及其生理原因。在淹水胁迫条件下,P18B相较于KF1在形态上受损程度较轻,鲜重降低较小,无明显萎蔫、枯黄现象;叶绿素含量下降较少、MDA含量上升较低,SOD、POD、CAT、APX活性上升更显著,表现出更好的耐淹性。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 2
1.2 大豆材料幼苗的培养与处理 2
1.3研究方法2
1.3.1形态和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3
1.3.2 叶绿素相对含量测定3
1.3.3 膜脂过氧化分析(MDA含量测定)3
1.3.4 SOD、POD、CAT、APX活性测定3
2 结果与分析4
2.1 淹水处理对大豆材料KF1、P18B表型和株高的影响4
2.2 淹水处理对大豆材料KF1、P18B单株鲜重和根冠比的影响4
2.3 淹水处理对大豆材料KF1、P18B根和叶MDA含量的影响5
2.4 淹水处理对大豆材料KF1、P18B叶片 Fv/Fm的影响6
2.5 淹水处理对KF1、P18B根和叶SOD、POD、CAT、APX活性的影响6
3讨论 7
3.1淹水胁迫对KF1、P18B形态指标的影响比较7
3.2淹水胁迫对KF1、P18B生理指标的影响比较7
致谢8
参考文献8 栽培和野生大豆幼苗耐淹能力比较
引言
引言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可用于榨油、酿造酱油、制作各类豆制品等,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大豆是一种对水分较为敏感的植物,生长中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但不耐水淹。由于需水量较大,大豆的生育期往往处于多雨的季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节,因此常常遭受涝害,严重时减产可达90%以上[1]。植物在遭受淹水胁迫时会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上的变化来适应环境,提高自身在淹水胁迫下的生存能力,其主要表现为生成不定根、茎基变粗等。植物遭遇淹水后,初生根系受到伤害或者死亡,而其茎被水淹没处变粗并形成许多不定根来履行已经受损或死亡的初生根系的作用,这是植物对淹水胁迫的一种重要适应机制[2]。淹水胁迫造成植株根际缺氧,导致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降低,影响根系生长,产生大量的乙烯、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淹水导致土壤中CO2浓度增加,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发育。大豆受到涝害后叶片黄化,根系、根瘤发育受阻,根冠比增大,根系活力降低[3],随胁迫时间延长,MDA 含量呈上升趋势,根系腐烂变黑,根系的吸收功能减弱,叶片枯黄脱落,光合作用下降 [1],随着胁迫时间的增长,大豆受到的伤害越大,其减产越严重。
不同大豆品种对涝害的耐性存在差异[4],而明确这种耐性差异的机制对于耐淹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已有国内外文献广泛研究了植物淹水胁迫的响应,但是对于淹水耐受性不同材料之间研究以及造成这种耐性差异机制的研究较少。目前,对于大豆耐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理适应性及变化方面,也有部分研究集中在大豆耐淹性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上[57]。
大豆在我国栽培分布广泛,南北方皆有种植,但由于其生长特性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4]。由于气候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在五至九月时常有降水,六到八月局部地区甚至出现“黄梅天”。这一时期正是大豆的生长时期,过多的降水时常造成涝害,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11]。因此,选育耐淹性较强的大豆品种十分必要。大量研究表明,耐淹性较强的植株品种体内的抗氧化酶类可以更高效的清除植株体内由于淹水胁迫而累积的活性氧,抗氧化酶类活性较强,能有效避免活性氧过量累积对植株造成的伤害。耐淹性较强的品种在遭受淹水胁迫时,其体内的丙二醛、乙醛含量也较低,其细胞受损程度较小[2]。
本课题以栽培大豆科丰1号(KF1)和野生大豆PI342618B(P18B)为材料,通过测定淹水处理后的大豆幼苗的形态、生理指标如株高、鲜重、根冠比、叶绿素相对含量、MDA含量及SOD、POD、CAT、APX活性来分析比较两种大豆材料的耐淹能力差异及其原因。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栽培大豆品种科丰1号(KF1)和野生大豆品系PI342618B(P18B)。
1.2 大豆材料幼苗的培养与处理
取适量大豆材料的种子,用0.1%的HgCl2消毒510 min后,用去离子水将种子表面冲洗干净,然后置于干净的一次性塑料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放于25℃下浸种34 h。然后将浸种好的种子均匀的铺洒于底部垫有湿润纱布的周转箱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2528℃下避光催芽。23 d后,选取发芽一致的大豆种子,采用盆栽的方法,将大豆种子播于一次性带孔塑料杯中,每杯3粒。将播种好种子的塑料杯放在周转箱中,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然后将周转箱放在光照培养室中进行培养,从真叶开始长出时,每3d浇灌1次1/2Hoagland营养液,昼夜温度分别为(25±2℃)和(18±2℃),于V1期取长势一致的大豆幼苗采用双套盆法进行淹水处理,即将一次性塑料杯放入高40cm的塑料桶中,加入1/2Hoagland营养液,水面超过大豆植株顶部2cm,以正常管理的大豆植株作为对照,每个处理3 次重复,每个重复2盆,处理5d,去水恢复7d,取样测定各项指标。
1.3研究方法
(1)两种大豆材料在淹水胁迫后形态上的差异
在盆栽条件下人工模拟淹水胁迫,处理5d去水7d后,观察对照和处理植株形态上面的差异,主要观察地下部主根长短的变化,侧根的稀疏程度以及地上部新生叶片的大小,植株下部叶片是否黄化。
(2)两种大豆材料在淹水胁迫后生物量上的差异
对植株的生物量进行统计,主要统计植株的鲜重,株高,根冠比进行统计。
(3)两种大豆材料在淹水胁迫后生理生化上的差异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mkx/56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