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种方式下菌株rs2在植物根表的定殖分布及其对植物吸收积累菲的影响【字数:7148】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试剂和培养基2
1.2污染土样制备2
1.3功能菌株介绍2
1.4温室栽培实验3
1.4.1盆栽实验设计3
1.4.2功能细菌接种3
1.4.3定殖菌株的荧光显微检测3
1.4.4定殖菌株数量测定3
1.4.5紫花苜蓿生物量测定3
1.4.6土样和植物中菲含量的测定3
1.4.7计算公式4
1.5数据处理与分析4
2结果分析4
2.1荧光显微镜观察菌株4
2.1.1荧光显微镜观察RS2gfp菌株细胞4
2.1.2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菌株RS2gfp形成的根表细菌4
2.2菌株RS2的定殖和效能5
2.2.1紫花苜蓿定殖菌株计数分析5
2.2.2紫花苜蓿生物量分析5
2.2.3紫花苜蓿和植物中菲含量分析6
3总结与展望6
致谢7
参考文献7 图1RS2gfp菌株的细菌细胞4
图2荧光显微镜下菌株RS2gfp形成的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BRS的观察5
表1 紫花苜蓿接种30天后,菌株RS2gfp在根表面、植株内部定植,并在土壤中释放5
表2 接种菌株RS2gfp30天后的苜蓿根和茎叶的生物量5
表3 菌株RS2gfp接种后30天的紫花苜蓿中菲的浓度、积累和转移因子6
浸种方式下菌株RS2在植物根表的定殖分布及其对植物吸收积累菲的影响
引言
引言
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长期存在于土壤之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难以治理,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监测的重点。多环芳烃是典型的环境致癌物质,会产生“三致”效应,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有660多种[13],并且结构复杂,难以治理。
添加特定的化学试剂,可以控制植物对多环芳烃的吸收积累,降低污染风险。例如,Brij35(聚乙二醇十二烷基醚,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强低浓度(≤74.0 mgL−1)植物对菲和芘的吸收和积累,同时显著限制相对高浓度(148296 mgL−1)植物对这些多环芳烃的吸收[4]。然而,这些化学物质往往价格昂贵,对环境有害,并可能造成二次污染[5]。相比之下,微生物技术似乎是实现PAHs污染植物解毒的一种高效、环保的方法[6,7]。最近的研究表明,与植物相关的微生物,如丛枝菌根真菌和内生细菌,具有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甚至降低植物多环芳烃含量的巨大潜力[79]。然而,对于根表细菌如何影响植物吸收PAHs,我们知之甚少。
根表细菌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相关微生物。在联合体系中微生物与植物是互利共生关系,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系来共同降解有机污染物,清除环境污染。一方面,植物生长过程中通过根系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生活场所[10];另一方面,微生物在植物体内或根际旺盛生长,可提高植物对极端条件及外来病原体侵染等外部威胁的抵抗力,增强植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保护植物的生长空间,促进了污染物的快速降解、矿化[11]。
植物的根表功能菌能够形成致密的生物膜,有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抗性,免受病原体侵害,促进与土壤养分交换的功能。生物膜能使能够降解吸附于根表的菲。部分因植物蒸腾作用进入植物茎叶部位的菲,也可在植物体内被植物功能内生细菌降解,降低了植物内部菲含量、积累量和传导系数。本次实验所采用的高效降解菌株RS2便是一种根表功能菌,将RS2以浸种方式定殖在紫花苜蓿根表,形成的生物膜能有效降低植物根系吸收积累土壤中的菲。通过菌株RS2形成的生物膜对菲的降解能力的研究,有望实现该联合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和培养基
菲(Phenanthrene,纯度高于 98%)购自德国Fluka公司。菲的相对分子量为178.2,25℃纯水中溶解度为1.18 mgL1。除了甲醇为色谱纯,其它试剂都为分析纯。
LB培养基(gL1):酵母粉5.0,NaCl 10.0,胰蛋白胨10.0,pH 7.0。
无机盐培养基(MSM)(gL1):大量元素(NH4)2SO4 1.50,K2HPO43H2O 1.91,MgSO47H2O 0.20,KH2PO4 0.20;微量元素溶液1 mL(NiCl26H2O 0.01,Na2SeO42H2O 0.01,Na2MoO42H2O 0.01,MnCl24H2O 0.425,CoCl26H2O 0.1,CuSO45H2O 0.015,ZnCl2 0.05),pH 7.0。
菲降解培养基(PMM):用0.22μm滤膜对2 gL1的菲丙酮溶液除菌,取一定量除菌的菲丙酮溶液置于灭菌的三角瓶中。待丙酮挥发完全后,把灭菌的无机盐培养基加入其中,最终使菲的浓度达到实验设计要求的100 mgL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mkx/563354.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