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农业措施对旱地红壤有机碳的影响【字数:18682】
目录
序号
名 称
数量
备 注
1
毕业论文选题表
1
2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
3
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
1
4
毕业论文(设计)正本
1
5
1
6
1
7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和综合评定成绩表
1
8
文献综述
1
2019年 6月1日
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审题表
课
题
情
况
课题名称
保护性农业措施对旱地红壤有机碳的影响
陈小云
职称
副教授
学位
课题来源
√A.科研 B.生产 C.教学 D.其它
课题类型
√A.论文 B. 设计
实习地点
学校
预计
工作量大小
大
适中
小
难易
程度
难
一般
易
起止时间
2019.032019.05
√
√
课
题
简
介
本研究以江西省红壤研究所野外田间试验为对象,试验采用的是三因子完全交互随机区组设计,三个处理因子分别是水稻秸秆(添加与不添加)、猪粪(添加与不添加)和耕作措施(常耕和免耕)。试验共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24个小区。每个小区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分别采集010 cm和1020 cm土壤,测定每个样品的土壤有机碳(SOC),并采用湿筛法对土壤团聚体进行分级后再测定SOC,以研究保护性农业措施对旱地红壤有机碳的影响。
目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标
和
要
求
(1)不同耕作措施和施用不同质量的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2)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
(3)探究土壤团聚体与有机碳物理保护之间的机制
创
新
点
本试验通过改变红壤地耕作措施和施用不同质量的有机物料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改变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和团聚体的大小来探究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突出物理保护对有机碳库稳定性的重要影响。
审
题
意
见
同意开展毕业论文工作!
系负责人签字: 2019 年 3 月 1 日
注:本课题由 冯俊楠 同学选定,学号: 13415210 选定日期 2019 年3 月 4 日
教务处制表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 目:
保护性农业措施对旱地红壤有机碳的影响
姓 名:
冯俊楠
学 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 业:
环境科学
班 级:
环科152
学 号:
13415210
陈小云、刘满强 职称: 副教授、教授
2018年3月8日
大学教务处制
1.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应用前景等
引言
土壤有机碳库(Soil organic carbon pool)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地碳循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机碳库作为二氧化碳排放最重要的汇,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在土壤中的积累和分解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及全球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潘根兴等(潘根兴等,2003)依据《中国土种志》中全部约2500个土种的有机碳含量资料计算出我国土壤有机碳库量为50 Pg,东北和西北地区碳库量较大,并且在全球变化中,干旱和升温对这些地区碳库的影响比较敏感(谢云,1999;李绍良等,1997)。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决定着土壤固定和储备有机碳的能力,因此,对有机碳稳定机制的研究,将为政府制定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对缓解温室气体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固碳可以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库的输入和降低土壤有机碳库的分解来实现,保护性耕作即通过这两类途径来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提高土壤固碳能力,张四海等(张四海等,2012)综述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时发现,保护性耕作措施可显著增加有机碳含量。有机物料的输入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秸秆还田不仅能够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减少养分流失;免耕则减少土壤结构的破坏,使有机碳不易暴露于微生物的分解之下,从而起到固定有机碳的作用。目前,有机物料输入和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的研究较多,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其对土壤有机碳的保护机制仍不清楚。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mkx/563335.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