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生生物改良滨海盐碱地效应及机制研究【字数:6684】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结果与分析 2
1.1材料 2
1.2试验设计 3
1.4 数据统计分析 3
2结果与分析 3
2.1不同地块中含盐量的差异 3
2.2不同地块中酶活性的差异 7
3 讨论 8
4 结论与展望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丛生生物改良滨海盐碱地效应及机制研究
引言
生物土壤结皮是盐碱地区与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地表覆被物,能够固定碳氮,影响养分循环,从而可能引起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1]。该实验以江苏盐城滨海盐碱地的试验田中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实验田对土壤中八大离子含量、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近几年生物土壤结皮的研究大部分在于它的功能和作用,在这些研究中主要包括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植物生长以及对土壤动物、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现在生物结皮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逐渐人们所重视,实验表明生物结皮可提高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等土壤酶的活性[47]。
生物土壤结皮多见于西部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在干旱少雨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缺乏水分,自然条件恶劣,植物群落呈现斑块镶嵌状分布,这种分布方式为生物土壤结皮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态条件,使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于西部地区。特定的气候环境是生物土壤结皮成为该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土壤结皮对于固定沙面、保存水分、促进植被恢复、促进沙地的物质循环有着重要作用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
生态化学计量学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它是一门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和多种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这是一个研究元素平衡对生态相互作用的影响的理论。是一项研究土壤 植物相互作用和碳(C)、氮(N)、磷(P)等元素循环过程的新学科[2]。目前,生态化学计量学已广泛应用于种群动态,养分利用效率,生态系统比较分析和森林演替与衰退,以及全球C、N、P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土壤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调节因子,因此生态化学计量学在土壤养分循环和限制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土壤酶主要由土壤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产生,其活性的变化可准确的反映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可以判断生态系统修复的程度[4]。因为自然条件的制约,在土地盐碱化严重的区域,动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生物种类大幅下降,所以土壤酶主要是由土壤微生物产生的,影响土壤酶的活性的因素一定会影响到土壤微生物活性[56]。从而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产生直接影响。
该实验是以江苏盐城滨海盐碱地的试验田中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研究该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中八大离子含量、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期对在湿润气候区良好的水、热条件下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机制、发育演替、群落组成及其生态功能机制进行探索。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本实验样品来源于江苏省盐城市条子泥垦区(32°45′41.23″N, 120°57′32.01″E)的实验田。该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降雨量在800 mm以上。分别选取2号、9号、12号试验田及其相应的对照试验田以及原始土地中的土壤样品。试验田上种植水稻,原始地为荒地或为自然生长着稀疏的碱蓬、盐蒿等植物。空白对照(CK)为地表未出现结皮或其他植物的土壤。
表1 土壤样品采集地处理
Tab.1 Soil sample collection site processing
样品采集地
2号
9号
12号
2号对照
9号对照
12号对照
原始地
是否添加制剂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是否产生结皮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1.2试验设计
在水稻季成熟期采样。土壤样品:采用多点混合采样方法采集010 cm土壤、根际土、非根际土、结皮、结皮下层土。将采回的土壤混匀后分三份,一部分装入自封袋置于4℃冰箱保存,用于测定土壤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基础呼吸;一部分储存与80℃冰箱,用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测定;另外一部分土壤置于室内通风阴干,研磨供土壤理化指标测定分析。
1.3测定指标及方法
土壤中八大离子:Na+、K+:火焰光度计法和ICP测定
Mg2+、Ga2+:EDTA络合滴定法和ICP测定
CO32、HCO3 :双指示剂中和滴定法测定
Cl:硝酸银滴定法测定
土壤中酶活性:土壤蔗糖酶: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
过氧化氢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1.4 数据统计分析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mkx/563331.html
热门阅读